![]() 4號幹線 Route 4 | |
幹線結構資訊 | |
起點 | 東區柴灣柴灣道迴旋處 |
終點 | 中西區堅尼地城城西道 |
長度 | 15.3公里 |
行車方向 | 東西雙行 |
沿線地區 | 中西區、灣仔區、東區 |
通車日期 | 1984年 |
4號幹線(Route 4),是香港島北岸一條主要幹道,連接東區柴灣和中西區堅尼地城。
這條幹線主要路段計有干諾道西天橋、林士街天橋、干諾道中、中環灣仔繞道及東區走廊,連貫2號幹線及
3號幹線,以前更連接
1號幹線。
歷史[]
- 1984年6月:東區走廊維園道至太古城段通車
- 1985年7月:東區走廊太古城至筲箕灣段通車
- 1989年10月:東區走廊筲箕灣至柴灣段通車
- 1997年3月:干諾道西天橋通車
- 2010年1月29日:中環灣仔繞道奠基
- 2019年1月20日:中環灣仔繞道首階段通車
中環灣仔繞道[]
- 主條目: 中環灣仔繞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現正研究在中環、灣仔填海區興建中環灣仔繞道,連接林士街天橋和東區走廊銅鑼灣出口,以紓緩干諾道中、夏慤道、告士打道、維園道一段4號幹線、金鐘道和軒尼詩道的擠塞和阻隔前往香港仔隧道之車流。繞道通車後將取代有關路段成為4號幹線的一部份,2010年1月奠基,預計2017年全線通車,最終2019年1月20日首階段開通,並於2月24日全線通車。
堅尼地城至香港仔段[]
4號幹線堅尼地城至香港仔是一條長8公里的雙程雙線行車路,類似東區走廊的高速公路,始於堅尼地城先前擬議西區發展計劃填海得來的土地,沿港島西岸沙灣、鋼綫灣及華富邨南延,至香港仔與1號幹線連接,以改善半山區與域多利道交通擠塞的情况。[1]政府在資訊道及華貴邨海旁預留土地接駁幹線,並會將這段幹線和 港鐵
南港島綫一併研究。原本是環島高速公路一部,與新界环回公路相似,然而当时乃属计划阶段除与建筑费用问题有关外,港府还要考虑配合原图发展。
2005年走線[]
政府在2003年12月決定擱置西區發展計劃,原有擬建於填海區的道路亦刪除,其後訂出兩個新的堅尼地城高架橋走線方案,起點位於干諾道西天橋近城西道的預留接駁口。第一選項採用雙層天橋設計,沿堅尼地城新海旁伸展;第二選項為建於海上的架空走廊。
至於4號幹線從堅尼地城往南區的走線,亦有兩個方案。方案一採用隧道設計,由堅尼地城通往摩星嶺,然後建造架空平台結構沿沙灣通往數碼港,再經低於地面的道路到達瀑布灣,再建造架空平台結構通往田灣,最終以隧道連接至香港仔海傍道。方案二主要為隧道設計,長4.5公里,經摩星嶺直達香港仔海傍道,不會經過數碼港或華富。[2]
正式擱置[]
政府2007年決定興建 南港島綫東段,而4號幹線暫未有建造時間表。後來當局表示,4號幹線由堅尼地城至香港仔餘下路段不會落實興建。就此,城市規劃委員會已同意從2010年3月26日刊憲的《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計劃大綱圖》中刪除建議道路走線[3],亦意味4號幹線堅尼地城至香港仔餘下路段正式擱置。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港府計劃興建第七公路 媲美東區走廊 連接堅尼地城香港仔 改善半山與域多利道交通擠塞〉,《成報》,1984年11月27日。
- ↑ 四號幹線、西港島線、南港島線,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5年2月25日
- ↑ 刪除過時的四號幹線路線及作出相關的用途地帶修訂,城市規劃委員會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第 421 次會議記錄,2010年6月25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
||
東區走廊 - 中環灣仔繞道* - 干諾道中(林士街天橋) - 干諾道西(干諾道西天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