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10號幹線
Route 10
幹線結構資訊
起點 新界元朗區藍地元朗公路藍地交匯處
終點 深圳南山區深圳灣口岸
長度 10.9公里
行車方向 南北雙行
沿線地區 元朗區
通車日期 2007年

10號幹線Route 10)是香港最新一條主要幹線,亦是唯一一條全線是快速公路及部分路段在深圳市範圍的幹線(起點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東角頭),它包含深港西部通道港深西部公路(前稱后海灣幹線),連接屯門藍地的元朗公路及深圳蛇口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全長10.9公里,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行車路,並與9號幹線連接。

政府早年計劃興建十號幹線堅尼地城北大嶼山段,以及北大嶼山元朗段,全長29.5公里,建成後成為一條貫通港島西、北大嶼山屯門元朗的重要幹線公路,並直達深圳,惟兩者已先後擱置。

歷史[]

政府於1993年提出「十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工程計劃,並於1995年展開可行性研究,包括 三部分-

  • 南段:北大嶼山至掃管笏段;
  • 北段:掃管笏至元朗公路段;
  • 南段和北段相關土木、土力、環境美化、道路和排水渠工程及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

擬建的10號幹線始於港島堅尼地城,途經堅尼地城對開之青洲填海區,然後以青洲連接路經過交椅洲,到達竹篙灣擬建的十號貨櫃碼頭,再通過竹篙灣公路及橫跨馬灣海峽的青龍大橋,經過大欖涌掃管笏藍地之連接路,接駁后海灣連接路直達深圳蛇口[1][2],預計耗資超過一千億港元。展望將來,10號幹線提供由蛇口經新界西北部及北大嶼山直達香港島之策略性道路網,以疏導日益頻繁的跨境交通,並提供另一條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道路。[3]

時任路政署署長梁國新在1998年3月31日的記者會上,介紹10號幹線的細節。

梁國新發表之内容[4]

梁氏稱這部分的十號幹線,連同后海灣連接路、十號幹線——港島大嶼山連接路,以及七號幹線(卑路乍灣至香港仔段),將會成為香港與深圳蛇口之間重要的西部公路的一部分;他續指預計跨境交通快速增長,因此香港是需要一條新的跨界通道。

他再稱由於整项投资庞大故幹線的部分路段會收费,並在北大嶼山設收费廣埸,而所收取的費用則需要視乎工程費、新界西北人口增長以及從中國跨境抵港的車輛流量而定。[5]

十號幹線會是跨界道路網的重要部分,以應付經西部公路及建議中的伶仃洋大橋的過界交通;梁氏指出是因規劃署的要求而加入,從而紓緩落馬洲、文錦道、沙頭角的擠塞情况。[5]

本港方面,梁氏表示十號幹線亦將會是香港道路網的重要部分,配合未來大嶼山港口發展及新界西北區內帶來的交通增長;根據當時公布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報告預測,新界西北區的人口在2011年會達到140萬。他稱幹線的設計可應付新界西北區的未來交通增長,亦可紓緩青嶼幹線、屯門公路和元朗公路的交通,有助解決該區的交通擠塞。

此外,若青嶼幹線因某些原因而封閉,十號幹線會是另一條來往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通道。

梁國新又表示整項工程亦包括一條全港最長的五公里行車隧道及一條較青馬大橋更長,達1400米的青龍橋吊橋,指出長約兩公里、由拐石至青龍頭一段的青龍橋需最長時間完成。原因是由於需在海面航道上提供足夠的淨空高度,同時其屬新機場範圍,橋塔又須符合高度限制,故須與民航處商討落實,避免影響飛機升降;而橋塔高度限制在180米內,直接影響槁跨的長度,較青馬大橋的1377米為長,且已達206米高,故這條橋的設計和技術將會相當複雜,可能需要將兩個橋樑的支柱插入水中作支撑,但由於該處的水面較深,所以費用較高。該條橋只供車輛行走,有别於青馬大橋附有的鐵路[5][6][7]他估計青龍橋的費用,是整條10號幹線當中最貴,佔200多億元中的70多億,並需時5年後峻工,因此最遲需於2002年動工;至於興建較長的行車隧道工程並不複雜,只是需要較多的抽氣系統,且僅3年時間建造,大約於2003至2004年動工。[5]

工程完峻後,其規模及宏偉程度可媲美青馬大橋及即將落成的汀九橋。

時移世易[]

沿線地區規劃於隨後數年有所改變,1997年通過《保護海港條例》後,青洲填海區計劃經已擱置;而原定興建十號貨櫃碼頭的竹篙灣填海用地,已改為建造迪士尼樂園,引致十號幹線堅尼地城北大嶼山段失去原有功能。此外,十號幹線南段(北大嶼山掃管笏)及北段(掃管笏元朗),受沿線地理及環境限制而作出多項修改[8][9]。多個民間團體甚至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均反對十號幹線計劃[10],亦有意見認為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更勝十號幹線。[11]

十號幹線南段曾於2000年及2002年刊登憲報,而北段詳細設計撥款申請,則於2002年3月8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上以32票反對被大比數否決[12]。因應深港西部通道發展,政府於2002年底重新檢討新界西北及大嶼山交通及運輸基建發展,包括制訂可行公路網絡並將十號幹線納入檢討範圍,再一併編訂各項建議道路推行時間表和相對緩急次序,並於2003年刊登憲報公告,宣布政府決定不按原定計劃進行南段工程。十號幹線保留為一個長遠方案,待日後新界西北有進一步發展時再作考慮。[13]

至於當局同時提交予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有關深港西部通道后海灣幹線進行詳細設計及勘察之撥款申請則獲通過[14][15],政府接著於12月20日將兩條幹道之詳細設計提交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審議[16],亦獲得通過。

接通深圳灣口岸后海灣幹線(現稱為港深西部公路)於2003年6月動工,而深港西部通道(現稱為深圳灣公路大橋)緊接於8月展開工程,兩條幹道一併於2007年7月1日通車。運輸署按道路編制將深圳灣口岸至藍地的幹道編訂為10號幹線,而北大嶼山至元朗的連接路則改稱為「11號幹線」。

隨著中國交通運輸部啟動全國高速公路統一命名和編號工作,十號幹線位處港深海界以北長約1.6公里的段落(即深圳灣公路大橋深圳段)已列為京港澳高速公路的一部份,並罕有地在香港管轄範圍內設有中國大陸公路格式之路牌(縱使地理上屬中國大陸),指示京港澳高速公路之起訖點(實際乃以繁體字標示「粵港澳高速公路終點」)。[17]

走線[]

10號幹線始於深圳灣口岸,沿深港西部通道跨過后海灣,然後經港深西部公路到達元朗公路近藍地,與9號幹線連接。

廈村交匯處以西的一段10號幹線為封閉道路,只限通行許可證的車輛及市區、新界的士進入。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十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的討論文件,臨時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1998年1月15日
  2. 519TH ─ 十號幹線 ─ 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臨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1997年11月12日
  3. [1]
  4. 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路政署批出十號幹線顧問研究合約〉〔新聞公報〕,1998年3月31日。
  5. 5.0 5.1 5.2 5.3 〈十號幹線重要項目 全長千四米 青龍吊橋長度超青馬大橋〉,《新報》。
  6. 〈全長十七點五公里 建費二百多億 十號幹綫顧問研究合約〉,《星島日報》,1998年4月1日。
  7. 〈二零零七年竣工連接大嶼山至元朗 十號幹線或會局部收費〉,《成報》,1998年4月1日。
  8. 十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介乎北大嶼山至掃管笏段,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1年2月
  9. 十號幹線南段─北大嶼山至掃管笏,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2年10月
  10. 有關深港西部通道、后海灣幹線及十號幹線的意見摘要,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11. 政府為深港西部通道/后海灣幹線及十號幹線(北段)詳細設計申請撥款,政府新聞公報,2002年1月25日
  12. 十號幹線曾因立法會否決而擱置,有線新聞,2015年10月25日
  13.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十一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的可行性研究,運輸及房屋局,2017年6月
  14. 政府為深港西部通道及后海灣幹線詳細設計申請撥款,政府新聞公報,2002年1月3日
  15. 議員責港府為商界犧牲市民 十號幹線撥款遭立會否決,蘋果日報,2002年3月9日
  16. 深港西部通道和后海灣幹線,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2年12月10日
  17. 通往香港的新大橋

外部連結[]


      
10號幹線 10號幹線
港深西部公路 - 深圳灣公路大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