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道(Wong Tai Sin Road),顧名思義,位於九龍半島黃大仙區黃大仙祠以北,東始沙田㘭道近鳳德道,經過黃大仙公共運輸總站上層旅遊巴士停泊位出入口、雅竹街、黃大仙上邨詠善樓、普善樓、龍翔官立中學東側未命路路口,西接鳳舞街/馬仔坑道/龍翔道交界迴旋處。
歷史[]
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廟宇之一,亦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座落黃大仙祠西側的黃大仙上邨,於1958年至1965年間落成,建有二十座第一型及政府廉租屋大廈,提供6325個單位。當時,黃大仙道由龍翔道龍翔官立中學開始,經過馬仔坑道路口,至黃大仙祠終結。[1]
為配合竹園邨發展計劃,政府於1980年5月9日與熊谷組簽署道路工程合約,將黃大仙道東延至沙田㘭道近鳳德道,是項工程耗資約九百萬元[2]。6年後,當局1986年4月13日招標承投在鳳舞街建築一條橫跨馬仔坑道的行人天橋工程;就此,龍翔官立中學東側一段黃大仙道改為往返黃仙上邨的屋邨通道,車輛不能沿黃大仙道直達龍翔道,須改經鳳舞街/馬仔坑道交界迴旋處。[3]
由於樓齡偏高,房屋委員會分四期進行黃大仙上邨重建計劃,第一期(普善樓、倡善樓、耀善樓、啓善樓、耀善樓)及第四期(昭善樓、溢善樓)已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完成。第三期僅詠善樓一幢,單位總數約712個。昔日東南西北座的第二期地皮,房委會已於2002年年底交還政府,作為發展社區及團體設施之用。
黃大仙公共運輸總站[]
在港鐵 沙田至中環綫「鳳德緊急救援樓」工程下,當區於黃大仙道及沙田㘭道交界興建樓高兩層的運輸總站,上層設有25個旅遊巴士停泊位,其出入口設於黃大仙道;而下層是公共運輸總站,為四條專線小巴路綫的總站的士站和私家車上落客區,其出入口設於沙田㘭道。
自黃大仙公共運輸總站上層旅遊巴士停泊位2019年9月30日啟用以來,收費為每30分鐘15元,使用率卻一直處於偏低水平 。 運輸署會考處從司機習慣及收費吸引力等因素探討,並按實際情況制訂相應措施(包括調整收費),以改善運輸總站上層旅遊巴士停泊位營運狀況。[4]
平面圖[]
交通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黃大仙、竹園-街道圖 (1978年 vs 2014年),Flickr
- ↑ 黃大仙建新路工程合約批出,政府新聞公報,1980年5月9日
- ↑ 馬仔坑道建有蓋行人天橋,政府新聞公報,1986年4月13日
- ↑ 黃大仙公共運輸總站上層旅遊巴士停泊位的運作情況,第六屆黃大仙區議會轄下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記錄,2020年3月3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黃大仙區道路列表 | |
---|---|
竹園、馬仔坑、黃大仙 | ![]() ![]() ![]() |
橫頭磡 | ![]() |
新蒲崗 | 太子道東、彩虹道、景福街、景泰街、景康街、康強街、寧遠街、崇齡街、仁愛街、衍慶街、富源街、彝倫街、錦榮街、爵祿街、彩頤里、大有街、雙喜街、三祝街、四美街、五芳街、六合街、七寶街、八達街、啟新道 |
牛池灣 | ![]() |
鑽石山、斧山 | ![]() ![]() ![]() |
慈雲山 | 沙田坳道、慈雲山道、豐華街、正暉街、寧華街、惠華街、雲華街、崇華街、欣華街、樂華街、毓華街、毓華里、毓學里、蒲崗村道、鳳德道、盈鳳里、環鳳街、金鳳街、銀鳳街、雙鳳街、飛鳳街、鳴鳳街、翠鳳街、龍鳳街、蒲良里、蒲崗里、蒲慈里、蒲明里、蒲蕙里、蒲田里、蒲蘅里、蒲英里、蒲景里、蒲芳里、慈華里、芳華里、貫華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