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海旁道 (Aberdeen Praya Road),位於港島南區鴨脷洲東岸,北起鴨脷洲徑迴旋處,經過南區.左岸、南區造船業總會有限公司、沿岸船廠區、南灣,南達屋苑第一與二座對開迴圈。
歷史[]
受鴨脷洲北部填海工程影響,原有在該處營運的遊雇廠須遷移。政府1982年3月宣布,選址島嶼東岸香港仔海峽建築一條長約 500 米海堤,以及進行填海,填築約三公頃土地用作興建替代廠房,並開闢道路[1],成為「鴨脷洲海旁道」。兩年後,上述填海工程完工,沿岸共有34幅船廠及鋸木廠用途的用地,當局以每季形式短期租約出租土地,按季自動續租。[2][3]
地處鴨脷洲海旁道的私人屋苑「南灣」,2011年4月底入伙,人口逐漸增加。目前,屋苑對開海旁16幅船廠用地,於《香港仔及鴨脷洲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上劃作「工業」地帶。根據大綱圖說明書,鴨脷洲海旁道東邊用地已發展為船廠及機械工場,以支援本港漁業發展,為船舶提供維修保養服務,對港口運作、海上安全及船舶業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4]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鴨脷洲東部填海區建築海堤,政府新聞公報,1982年8月13日
- ↑ 〈南灣臨海船廠被接管 地署縱容 新地「圈地」疑官商勾結〉,《蘋果日報》,2012年5月29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二題:鴨脷洲海旁道短期租約用地〉[新聞公報],2012年6月20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二十題:船廠用地的土地行政〉[新聞公報],2019年2月20日。
相關條目[]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鴨脷洲海旁道
外部連結[]
南區道路列表 | |
---|---|
薄扶林、數碼港 | 薄扶林道、薄扶林水塘道、摩星嶺道、域多利道、大口環道、金粟街、碧荔道、冠冕臺、美景徑、沙灣徑、羅富國徑、利牧徑、置富徑、置富道、沙宣道、數碼港道、資訊道、鋼綫灣道、貝沙灣道、貝沙灣徑、貝沙山徑、貝沙山道、貝沙徑 |
華富、華貴、田灣 | 石排灣道、華富道、瀑布灣道、華昌街、華翠街、華康街、華景街、華樂徑、華林徑、華隆徑、華貴道、田灣海旁道、田灣山道、田灣新街、田灣街、田灣徑、登豐街、嘉禾街、興和街、漁歌街、漁利街、漁豐街、漁獲街、魚市場道 |
香港仔 | ![]() |
鴨脷洲 | 鴨脷洲橋道、鴨脷洲海旁道、鴨脷洲徑、鴨脷洲大街、利民道、利枝道、利南道、利東邨道、利榮街、利興街、利景街、利樂街、海怡路、怡南路、怡雅路、漁安苑道、洪聖街、惠風街、平瀾街、山明街、好景街、新市街、悅海街、華庭街、倫敦里 |
黃竹坑、深灣、 海洋公園 |
![]() ![]() |
壽臣山、深水灣、 淺水灣 |
香島道、壽山村道、壽臣山道東、壽臣山道西、深水灣道、深水灣徑、淺水灣道、麗海堤岸路、麗景道、赫蘭道、海灘道、南灣道、南灣徑、南灣坊、大潭水塘道 |
舂磡角、赤柱 | 舂磡角道、赤柱峽道、赤柱崗道、赤柱灘道、赤柱連合道、赤柱村道、赤柱市場道、赤柱大街、赤柱新街、東頭灣道、東頭灣里、東頭灣徑、黃麻角徑、黃麻角道、佳美道、環角道、環角徑、海風徑、海天徑、靜修里 |
大潭、石澳 | 大潭道、大浪灣道、鶴咀道、石澳道、石澳村路、石澳山仔路、白筆山道、紅山道、棕櫚徑、松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