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橋道(Ap Lei Chau Bridge Road),顧名思義,位於港島南區鴨脷洲,西起海怡路近怡雅路,經過海怡寶血小學、怡南路、海怡半島第四期御庭園、鴨脷洲邨利澤樓、鴨脷洲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鴨脷洲邨通道、利福樓、利南道、鴨脷洲消防局、利枝道、通往鴨脷洲大街樓梯、鴨脷洲徑路口、通往新市街樓梯,東達黃竹坑黃竹坑道/香港仔海傍道交界,是島上唯一對外行車天橋「鴨脷洲大橋」(Ap Lei Chau Bridge)的接駁道路。
除此以外,港鐵 南港島綫橫跨香港仔海峽的鐵路橋,沿現有鴨脷洲大橋東面而建。
歷史[]
政府於1975年9月決定興建一條橫距香港仔海港的大橋通往鴨脷洲,以加速島上之發展[1]。鴨脷洲大橋於1977年首季動工興建,乃第一條將港島與其中一個離島連接的橋樑。全長230米的鴨脷洲大橋,1978年12月21日舉行平頂儀式。[2]
耗資達六千萬元的鴨脷洲大橋與接駁道路,於1980年3月28日通車[3],初期為雙線雙程行車。公共交通路線由同年5月開始取道大橋進出鴨脷洲,首條使用大橋的巴士及小巴路線分別為中巴95號及專綫小巴29號。
因應島上發展,當局在鴨脷洲橋道300號興建了一所分區消防局,以替代位於新市街的鴨脷洲消防局。鴨脷洲街坊福利會將原有安放在舊局門前的一尊古炮,搬遷到新局,並於1991年1月21日舉行開光儀式,以紀念古炮喬遷之喜。[4]
第二條鴨脷洲大橋[]
座落鴨脷洲發電廠與毗鄰蜆殼油庫舊址的鴨脷洲首個大型私人屋苑——海怡半島,自1992年開始入伙,鴨脷洲大橋交通將更趨繁忙。政府1991年6月28日刊憲公布「第二條鴨脷洲大橋」計劃,涉及在現有大橋西側建造新行車橋與兩條行車綫[5];行政局翌年1月29日批准興建新行車橋。[6]
由於鴨脷洲大橋是該島對外的唯一道路交通,假如大橋發生交通意外便會引致交通中斷。當局後來擬擴建鴨脷洲大橋時,南區區議會傾向另行興建大橋連接田灣及鴨脷洲西部,作為鴨脷洲另一條對外通路;有關方案遭島上住宅屋苑海怡半島發展商香港電燈及和記黃埔反對,最後才改以複製橋方案,於原有橋旁建設新橋。此外,反對人士傾向在鴨脷洲大街與香港仔中部興建大橋;惟其後居民反對此方案,原因是會對香港仔海港和鄰近住宅構成影響。其後政府稱興建大橋連接香港仔中部之建議不會特别帶來交通效益,而且成本較高,將設計和建造的時間限制在12個月內,引致廣泛的交通擠塞;更指於原有橋旁建造大橋不會影響海港的使用,而環境方面都為人可接受。南區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對行政局之決定表示遺憾,指政府根本沒有接納居民和團體意見,只顧着節省金錢的目標來實行;又稱大部分區議員要求在5號點興建大橋,居民團體亦以遊行方式表達訴求,惟沒有成果。該區區議員更指政府的決定是漠視民意,只用行政手段來逼居民接受。[7]
另一邊廂,政府於1991年7月26日刊憲,公布進行鴨脷洲橋道改善工程,將利東邨與利南道之間路段重建及擴闊為標準雙程分隔車道。除此以外,從鴨脷洲邨巴士總站開始,延長鴨脷洲橋道至海怡半島海怡路。[8]
耗資1.45億元的第二條鴨脷洲大橋於1994年7月開通,供車輛單程前往香港仔或黃竹坑;而原有橋樑改為單程往鴨脷洲,令大橋成為雙程雙線分隔道路。鴨脷洲大橋南北行的設計流量均約為每小時2,600架次,最高車流量是北行線,早上繁忙時段約為1,500架次。[9]
平面圖[]
鴨脷洲橋道使用狀況 (由西至東) | ||||||
|
鴨 脷 洲 橋 道 |
|
||||
|
交通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政府擬招商承建鴨脷洲大橋,政府新聞公報,1975年9月5日
- ↑ 鴨脷洲大橋平頂儀式,政府新聞公報,1978年12月21日
- ↑ 鴨脷洲大橋正式啓用,政府新聞公報,1980年3月28日
- ↑ 鴨脷洲消防局古炮開光,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1月21日
- ↑ 政府擬興建第二條鴨脷洲大橋,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6月28日
- ↑ 行政局批准興建第二條鴨脷洲大橋,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1月29日
- ↑ 〈鴨脷洲第二條大橋 決在舊橋隔鄰興建 南區居民提出新綫遭否决 區議員不滿指政府漠視民意〉,《華僑日報》,1992年1月30日。
- ↑ 鴨脷洲橋道改善工程計劃修訂,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7月26日
- ↑ 動議辯論:要求政府積極研究興建第二條連接鴨脷洲與香港仔的通道,南區區議會,2011年7月14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過橋高度有限制 守法航行無問題,海事處
南區道路列表 | |
---|---|
薄扶林、數碼港 | 薄扶林道、薄扶林水塘道、摩星嶺道、域多利道、大口環道、金粟街、碧荔道、冠冕臺、美景徑、沙灣徑、羅富國徑、利牧徑、置富徑、置富道、沙宣道、數碼港道、資訊道、鋼綫灣道、貝沙灣道、貝沙灣徑、貝沙山徑、貝沙山道、貝沙徑 |
華富、華貴、田灣 | 石排灣道、華富道、瀑布灣道、華昌街、華翠街、華康街、華景街、華樂徑、華林徑、華隆徑、華貴道、田灣海旁道、田灣山道、田灣新街、田灣街、田灣徑、登豐街、嘉禾街、興和街、漁歌街、漁利街、漁豐街、漁獲街、魚市場道 |
香港仔 | ![]() |
鴨脷洲 | 鴨脷洲橋道、鴨脷洲海旁道、鴨脷洲徑、鴨脷洲大街、利民道、利枝道、利南道、利東邨道、利榮街、利興街、利景街、利樂街、海怡路、怡南路、怡雅路、漁安苑道、洪聖街、惠風街、平瀾街、山明街、好景街、新市街、悅海街、華庭街、倫敦里 |
黃竹坑、深灣、 海洋公園 |
![]() ![]() |
壽臣山、深水灣、 淺水灣 |
香島道、壽山村道、壽臣山道東、壽臣山道西、深水灣道、深水灣徑、淺水灣道、麗海堤岸路、麗景道、赫蘭道、海灘道、南灣道、南灣徑、南灣坊、大潭水塘道 |
舂磡角、赤柱 | 舂磡角道、赤柱峽道、赤柱崗道、赤柱灘道、赤柱連合道、赤柱村道、赤柱市場道、赤柱大街、赤柱新街、東頭灣道、東頭灣里、東頭灣徑、黃麻角徑、黃麻角道、佳美道、環角道、環角徑、海風徑、海天徑、靜修里 |
大潭、石澳 | 大潭道、大浪灣道、鶴咀道、石澳道、石澳村路、石澳山仔路、白筆山道、紅山道、棕櫚徑、松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