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鴨脷洲大街Main Street, Ap Lei Chau),顧名思義,位於港島南區鴨脷洲,乃島上第一條道路。

貫穿鴨脷洲北岸的鴨脷洲大街,東起山明街鴨脷洲公園;由於惠風街以東路段乃東行單程路,車輛須沿山明街、新市街惠風街駛往大街西行,經過洪聖街、倚南、華庭街、冠藍軒、倫敦里、鴨脷洲診所,西達利枝道悅海街交界、鴨脷洲風之塔公園與大街巴士總站對開。

車輛經利枝道與鴨脷洲橋道,便可進出鴨脷洲,往返香港仔黃竹坑、以至港九各地。

歷史[]

作為鴨脷洲第一條道路,鴨脷洲大街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已有記載,以漁村為主。及至香港仔黃埔船塢於19世紀末期落成後,大街北面海邊逐漸發展成船廠集中地。1985年,政府於鴨脷洲北岸展開大規模填海工程,不少船廠被迫遷移到鴨脷洲海旁道,或黃竹坑深灣道沿岸的臨時工業區。

大街巴士車廠[]

座落鴨脷洲大街近利枝道的「城巴鴨脷洲車廠」,自城巴1993年9月接辦中巴28條路線開始投入運作。車廠門外設有巴士總站,於1994年8月城巴90A線開辦時同步啟用。前臨香港仔西避風塘優美景緻的香港房屋協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悅海華庭,於1998年9月陸續入伙。[1]

運作了接近12個年頭,城巴鴨脷洲車廠已於2005年1月關閉[2],工程部寫字樓遷至香葉道黃竹坑車廠,而營運壹部車務控制中心則遷往常安街柴灣車廠[3]。因應海洋公園發展,政府2006年建議收回城巴海洋公園車廠土地,提出城巴黃竹坑重置新車廠過渡期間,短暫重開鴨廠,以便提供巴士臨時停泊與維修場地。

鴨脷洲區議員反對下,運輸署、城巴和海洋公園再作磋商,最終擱置鴨廠重開方案[4]。隨後,車廠短期租約於2007年10月屆滿[5]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車廠原址進行「鴨脷洲北部填海區康樂發展工程」[6],興建地區休憩設施「鴨脷洲風之塔公園」,已於2009年9月28日開幕。[7]

公共交通[]

作為鴨脷洲大街唯一巴士總站,從這裡始發的巴士路線卻全數只在繁忙時間服務,每天晚上7時後及星期日更沒有任何專營巴士服務。大街居民早已習慣步行來往鴨脷洲橋道兩個巴士站,乘搭其他巴士路線,亦可選乘從惠風街平瀾街開出的專綫小巴路線,前往鴨脷洲各處及香港仔。市民亦可到鴨脷洲海濱長廊近悅海華庭的碼頭,乘搭街渡直達香港仔海傍道

南區居民翹首以待的 港鐵 南港島綫2016年12月28日通車,其中 利東站A1出口直達鴨脷洲大街,設有隧道貫通車站,而車站亦提供非付款區通道連接利東邨道及鴨脷洲大街兩個社區。除此以外,在利東站鴨脷洲大街出入口的建築物為消防專用緊急升降機,該項設施是應消防處要求加入的。該建築物樓高三層,並接駁鴨脷洲橋道路面,以便在進行大型救援時,消防車無須駛入鴨脷洲大街,消防員亦可利用該升降機到達鴨脷洲大街出入口及進出利東站。[8]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鴨脷洲大街

外部連結[]

南區道路列表
薄扶林數碼港 薄扶林道薄扶林水塘道摩星嶺道域多利道大口環道金粟街碧荔道冠冕臺美景徑沙灣徑羅富國徑利牧徑置富徑置富道沙宣道數碼港道資訊道鋼綫灣道貝沙灣道貝沙灣徑貝沙山徑貝沙山道貝沙徑
華富華貴田灣 石排灣道華富道瀑布灣道華昌街華翠街華康街華景街華樂徑華林徑華隆徑華貴道田灣海旁道田灣山道田灣新街田灣街田灣徑登豐街嘉禾街興和街漁歌街漁利街漁豐街漁獲街魚市場道
香港仔 香港仔海傍道香港仔大道香港仔舊大街香港仔水塘道貝璐道漁光道漁暉道崇文街洛陽街東勝道西安街湖北街湖南街南寧街奉天街成都道觀海徑
鴨脷洲 鴨脷洲橋道鴨脷洲海旁道鴨脷洲徑鴨脷洲大街利民道利枝道利南道利東邨道利榮街利興街利景街利樂街海怡路怡南路怡雅路漁安苑道洪聖街惠風街平瀾街山明街好景街新市街悅海街華庭街倫敦里
黃竹坑深灣
海洋公園
香港仔隧道黃竹坑道香葉道香葉徑南朗山道海洋公園道警校道深灣道深灣碼頭徑海洋徑惠福道業發街業興街業勤街塘邊徑黃竹坑徑南風徑南風道
壽臣山深水灣
淺水灣
香島道壽山村道壽臣山道東壽臣山道西深水灣道深水灣徑淺水灣道麗海堤岸路麗景道赫蘭道海灘道南灣道南灣徑南灣坊大潭水塘道
舂磡角赤柱 舂磡角道赤柱峽道赤柱崗道赤柱灘道赤柱連合道赤柱村道赤柱市場道赤柱大街赤柱新街東頭灣道東頭灣里東頭灣徑黃麻角徑黃麻角道佳美道環角道環角徑海風徑海天徑靜修里
大潭石澳 大潭道大浪灣道鶴咀道石澳道石澳村路石澳山仔路白筆山道紅山道棕櫚徑松柏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