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Ap Lei Chau),位於港島南區,是一個面積1.3平方公里的島嶼,與北岸的香港仔相隔著香港仔灣(香港仔西避風塘,即「石排灣」)。
曾經難以到達的鴨脷洲,自八十年代開始大規模發展,北部主要是住宅區,例如鴨脷洲邨、海怡半島、利東邨等,而南面則劃為小型工業區。鴨脷洲人口約86,00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6,755人,曾獲《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確認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現時排名全球第二[1]。
歷史[]
鴨脷洲島形狹長,外形像鴨舌,但「舌」與「蝕」是諧音,不吉利,於是改稱「脷」[2]。現今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的香港仔西避風塘海域,古稱石排灣。由於有鴨脷洲島上玉桂山作天然屏障,令石排灣得以成為避風良港,吸引漁民在海域兩岸聚居,早在明朝時代,已有人落戶鴨脷洲,鴨脷洲大街逐漸成形,乃島上第一條街道。
兩座大小不一的玉桂山矗立於鴨脷洲,較高一座位於利東邨南面,海拔196米,頗為陡峭,如能翻越此山,就可看見另一邊的連島沙洲鴨脷排。另一座較矮小的玉桂山高143米,常被稱為「小玉桂山」或「假玉桂山」,位處海怡半島與利東邨之間。1941年戰前英軍在山上修建鴨巴甸炮台,日軍侵港時,守軍撤離時炸毀炮台,以免落入日軍手中。戰後大部份遺跡在興建配水庫時被拆毀,其後演變成居民的晨運勝地,區議會於2002年改建其為晨運行山徑。
過去鴨脷洲對外交通極為不便,居民只能靠街渡往返香港仔,並無陸路途徑連貫外間。島上發展除鴨脷洲大街外,只有1968年投產的港燈發電廠,全盛時期有五支煙囪噴出廢氣,其他發展因交通問題而受到極大制肘。事實上,大街一直是鴨脷洲經濟活動中心,今天鄰近悅海街的倫敦里,昔日是通向「倫敦碼頭」(London Pier)的小徑[3]。彼時悅海華庭尚未落成,倫敦碼頭是鴨脷洲交通最頻繁的地方。鴨脷洲大街對出海旁先後於1950年及1985年進行填海工程。從1950年繪製的鴨脷洲街道圖所看[4],洪聖古廟對出便是海旁。今天悅海華庭、鴨脷洲巿政大廈的位置,當年都是海,而鴨脷洲邨一帶為公眾墳場。
鴨脷洲發展計劃[]
自1980年3月28日鴨脷洲大橋通車起,鴨脷洲各項建設陸續推展。同年,島上首個公共屋邨鴨脷洲邨開始入伙,鴨脷洲首條專營巴士路線95及專綫小巴路線29於5月1日及5月11日率先開辦。八十年代初,利東臨時房屋區在小玉桂山上建成,後來拆卸及重建為島上第二個公共屋邨利東邨,與居屋漁安苑於1987年同步落成。
鴨脷洲發電廠於1989年拆卸,遷往南丫島,原址連同毗鄰蜆殼油庫土地興建島上首個私人屋苑海怡半島,1991至1995年間落成,成為鴨脷洲最大私人屋苑。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悅海華庭於1998年入伙,自此倫敦里被大幅縮短,成為一條長20多米的後巷;與山明街一同命名的水秀街,亦被改建為鴨脷洲公園。
島嶼北部是多個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及私人屋苑所在,而南面規劃為小型工業區,近年逐步轉型為商貿區,提供資訊科技和其他商業用途。區內著名的新海怡廣場,由工業大廈海怡工貿中心活化成樓高28層的商場,匯聚眾多時裝名牌專門店,亦有不少家飾用品店。至於東面鴨脷洲海旁道,以往在海旁共有34間船廠及鋸木廠,這些廠房隨著後方的私人屋苑「南灣」建築工程而逐步關閉,該屋苑於2011年第二季入伙,初期設有一條專綫小巴路線36S往返銅鑼灣利園山道,現時由36S線提供相關服務。由於鴨脷洲屬於1973年後發展的地區,故此整個島嶼乃公共小巴禁區。[5]
時至今日,來往香港仔與鴨脷洲的街渡依舊每天服務兩岸居民,運送他們到彼岸購物、搭車,船程僅約3分半鐘。繁忙時間航線最多有4艘舢舨行走,艘艘滿座;但非繁忙時間就客量稀少,一班船或許只有3至4個乘客,營辦商卻依然故我,維持數分鐘開出一班。[6]
每逢假日有不少行山人士由鴨脷洲玉桂山出發,經由連島沙洲前往鴨脷排觀賞海景,小島盡頭的玉桂山燈塔更是遊人必到景點之一。惟潮漲時連島沙洲無法通行,加上有部分行山客不欲原路折返回程,故有船家在燈塔對開碼頭經營街渡服務接載遊人返回香港仔海濱等地。然而,相關街渡服務並非合法經營。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僅次於哥倫比亞的Santa Cruz del Islote島。
- ↑ 「脷」字在粵語指舌頭
- ↑ 滄海桑田──海港食家,飲食男女,2014年10月31日
- ↑ 鴨脷洲:豐饒之島,獨立媒體,2016年7月29日
- ↑ 憲示第865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21卷第12期,1980年3月21日。
- ↑ 南港島線是危是機?香港仔街渡營運商:唔係咁傻抹咗香港特色呀?,香港01,2016年12月26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南區道路列表 | |
---|---|
薄扶林、數碼港 | 薄扶林道、薄扶林水塘道、摩星嶺道、域多利道、大口環道、金粟街、碧荔道、冠冕臺、美景徑、沙灣徑、羅富國徑、利牧徑、置富徑、置富道、沙宣道、數碼港道、資訊道、鋼綫灣道、貝沙灣道、貝沙灣徑、貝沙山徑、貝沙山道、貝沙徑 |
華富、華貴、田灣 | 石排灣道、華富道、瀑布灣道、華昌街、華翠街、華康街、華景街、華樂徑、華林徑、華隆徑、華貴道、田灣海旁道、田灣山道、田灣新街、田灣街、田灣徑、登豐街、嘉禾街、興和街、漁歌街、漁利街、漁豐街、漁獲街、魚市場道 |
香港仔 | ![]() |
鴨脷洲 | 鴨脷洲橋道、鴨脷洲海旁道、鴨脷洲徑、鴨脷洲大街、利民道、利枝道、利南道、利東邨道、利榮街、利興街、利景街、利樂街、海怡路、怡南路、怡雅路、漁安苑道、洪聖街、惠風街、平瀾街、山明街、好景街、新市街、悅海街、華庭街、倫敦里 |
黃竹坑、深灣、 海洋公園 |
![]() ![]() |
壽臣山、深水灣、 淺水灣 |
香島道、壽山村道、壽臣山道東、壽臣山道西、深水灣道、深水灣徑、淺水灣道、麗海堤岸路、麗景道、赫蘭道、海灘道、南灣道、南灣徑、南灣坊、大潭水塘道 |
舂磡角、赤柱 | 舂磡角道、赤柱峽道、赤柱崗道、赤柱灘道、赤柱連合道、赤柱村道、赤柱市場道、赤柱大街、赤柱新街、東頭灣道、東頭灣里、東頭灣徑、黃麻角徑、黃麻角道、佳美道、環角道、環角徑、海風徑、海天徑、靜修里 |
大潭、石澳 | 大潭道、大浪灣道、鶴咀道、石澳道、石澳村路、石澳山仔路、白筆山道、紅山道、棕櫚徑、松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