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Aberdeen),位於港島南區,地處田灣與黃竹坑之間的住宅區。
歷史[]
昔日,香港仔是香港一個主要轉口港,古時香港地區內生產的石磚,大多先運到香港仔海灣分行排列,以便運到廣州,因此該海灣得名為「石排灣」,海岸線大概為現有香港仔大道。當時「石排灣」指現今香港仔中心所在的海灣,後來政府把海灣填平作大規模發展。今天,「石排灣」泛指漁光道石排灣邨與漁光邨的半山地區。
自明代開始,現在沙田瀝源及沙螺灣盛產香樹並製成香品,所有香品皆從尖沙咀用小艇運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因香木集中在石排灣轉運,遂稱該處為「香港」,毗連的村落則稱「香港村」。明代郭棐所著的《粵大記》地圖亦有記載「香港」,大槪是如今香港仔與黃竹坑一帶。不過經歷清初遷界,居民遷離家園,香港仔的香品轉口貿易及香港村早已消失。
在香港開埠前後,香港仔已是漁港,海灣停泊不少風帆漁船,岸上的工業亦發展起來。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1860年代被紅磡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躋身本港四大船塢之一。20世紀初,香港仔東部設立了大成紙廠,到了1920年代香港仔水塘擴建,導致紙廠不能再使用該水源,業務需要結束,原址後來發展為香港仔兒童工藝院(今香港仔工業學校)。
海鮮舫[]
漁民聚居於香港仔漁港,在海上生活,飲宴也自然在海上舉辦,於是稱為「歌塘船」的水上酒家興起,宴客時親友的漁船就圍着歌塘船停泊,喜宴一連吃上幾天。本來只做漁民生意的歌塘船隨後擴充業務,慢慢發展成「海鮮舫」,吸引遊人到船上吃海鮮。[1]
戰後,海鮮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全盛時期,一度有十多艘海鮮舫停泊在香港仔避風塘,包括全記、合記、廣寒宮、漁利泰等,當中以商人王老吉旗下「太白海鮮舫」規模最大,由原本只是一艘木船,到1960年更換成一艘長達150呎的新畫舫,可容納800多位客人;為了吸引遊客,更推出贈送象牙筷子的活動。
60年代尾,王老吉集資籌建規模更大的「珍寶海鮮舫」,委託中華造船廠建造,並於1970年9月動工;翌年9月17日,船身內外工程大致完成,工人將船拖往深灣海面停泊。但不幸在開業前6日,於10月30日遭祝融光顧,發生四級大火,整艘船嚴重焚毀,更釀成裝修工人及附近漁艇居民34死42傷慘劇。[2]
由於王老吉無力再重新投資,因此將業權售予何鴻燊和鄭裕彤。全新珍寶海鮮舫長76米、寬22米、高28米,共3層樓可容納超過2300人,於1976年10月19日開業。這座海上食府仿照中國宮廷設計,耗資超過3,000萬,單是金碧輝煌的裝潢及壁畫便花費了600萬。
漁利泰海鮮舫後被海角皇宮收購,並於1976年完成擴建,可容納1,500人。1978年底,政府在香港仔進行填海工程,太白及海角遂遷往深灣碼頭對開水域[3],與珍寶海鮮舫為鄰[4],演變成珍寶海鮮舫、太白海鮮舫、海角皇宮三強鼎立。80年代,珍寶成功收購太白海鮮舫及海角皇宮,結束競爭局面;2003年下旬,更斥資數千萬重新裝修珍寶海鮮舫和太白海鮮舫,統稱「珍寶王國」。
香港仔市中心[]
在六十年代,香港仔三萬餘人之中,逾九成為漁民人口。初期居民聚居於香港仔黃埔船塢後面近香港仔舊大街,那處有十五間並排石屋,故稱為「十五間」(現時香港仔大道業漁大廈巴士站一帶),而漁民則聚集於香港仔避風塘以及黃竹坑近涌尾海面。香港仔與鴨脷洲之間優良的海港,逐漸衍生了蓬勃的捕魚相關行業,魚市場、船排廠、漁具店林立。
1960年初涌尾大火,令政府下定決心,清拆香港仔艇棚,大力填海發展市區。香港仔主要街道,包括西安街、湖北街、湖南街和東勝道,都呈井字形排列,反映這些街道都是建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屬於香港仔第一期填海工程。
第二期填海工程在1970年關閉的黃埔船塢位置展開,1979年建成了南區首個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屋苑最大賣點是位處香港仔市中心繁華地段,各式商場與店舖林立,加上鄰近社區配套齊全,公共圖書館、室內運動場、街市、巴士總站及小巴站等一應俱全,成為南區居民集散地。
座落香港仔大道與香港仔海旁道之間的香港仔市中心前臨香港仔西避風塘,閒時到海濱長廊逛逛,感受漁港氣息,賞心樂事。本港7個魚類批發市場中,座落魚市場道的香港仔海鮮及魚類批發市場規模最大,內有逾20家批發商,供應市面七成至八成海鮮。市場一般凌晨3、4時開始運作,下午1時左右收市。另外,香港仔避風塘仍有數百漁民保留以漁船為家的傳統生活方式。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漁港話舊達人}冼培安 沒有了海鮮舫的香港 失去的豈止地標,明報,2022年6月5日
- ↑ 1971年珍寶海鮮舫四級大火,東方日報,2017年10月30日
- ↑ 珍寶海鮮舫離港|回顧珍寶海鮮舫歷史 曾有海角皇宮、珍寶海鮮舫、太白海鮮舫三船鼎立?,Profite Magazine,2022年6月2日
- ↑ 尋找快將離去的珍寶海鮮舫,獨立媒體,2022年6月5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南區道路列表 | |
---|---|
薄扶林、數碼港 | 薄扶林道、薄扶林水塘道、摩星嶺道、域多利道、大口環道、金粟街、碧荔道、冠冕臺、美景徑、沙灣徑、羅富國徑、利牧徑、置富徑、置富道、沙宣道、數碼港道、資訊道、鋼綫灣道、貝沙灣道、貝沙灣徑、貝沙山徑、貝沙山道、貝沙徑 |
華富、華貴、田灣 | 石排灣道、華富道、瀑布灣道、華昌街、華翠街、華康街、華景街、華樂徑、華林徑、華隆徑、華貴道、田灣海旁道、田灣山道、田灣新街、田灣街、田灣徑、登豐街、嘉禾街、興和街、漁歌街、漁利街、漁豐街、漁獲街、魚市場道 |
香港仔 | ![]() |
鴨脷洲 | 鴨脷洲橋道、鴨脷洲海旁道、鴨脷洲徑、鴨脷洲大街、利民道、利枝道、利南道、利東邨道、利榮街、利興街、利景街、利樂街、海怡路、怡南路、怡雅路、漁安苑道、洪聖街、惠風街、平瀾街、山明街、好景街、新市街、悅海街、華庭街、倫敦里 |
黃竹坑、深灣、 海洋公園 |
![]() ![]() |
壽臣山、深水灣、 淺水灣 |
香島道、壽山村道、壽臣山道東、壽臣山道西、深水灣道、深水灣徑、淺水灣道、麗海堤岸路、麗景道、赫蘭道、海灘道、南灣道、南灣徑、南灣坊、大潭水塘道 |
舂磡角、赤柱 | 舂磡角道、赤柱峽道、赤柱崗道、赤柱灘道、赤柱連合道、赤柱村道、赤柱市場道、赤柱大街、赤柱新街、東頭灣道、東頭灣里、東頭灣徑、黃麻角徑、黃麻角道、佳美道、環角道、環角徑、海風徑、海天徑、靜修里 |
大潭、石澳 | 大潭道、大浪灣道、鶴咀道、石澳道、石澳村路、石澳山仔路、白筆山道、紅山道、棕櫚徑、松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