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橫跨馬灣海峽接駁青衣和馬灣兩個島嶼,乃青嶼幹線與青馬管制區重要組成部份,成為貫通大嶼山及市區的主要幹線。
全長2,160米、主跨長1377米的青馬大橋,採用雙層設計,上層是6條3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下層就是 機場鐵路
東涌綫與
機場快綫共用路軌,以及2條單線雙程維修通道及緊急情況下(例如颱風期間及嚴重交通意外時)使用的行車道路。
歷史[]
政府於1973年計劃修建一座連接大嶼山和新界的天橋,並委托美國韋伯史勿夫聯合公司研究其可行性,當時預計在年内完成初步結果;研究内容亦包括發展大嶼山工業和住宅的可行性,以及提供康樂設施和保留大自然。當時政府指顧問公司的初步報告書包括大橋的設計標準,並項符合各種交通工具及工程需要,亦兼願不影響航運和航空等問題;更強調假如顧問公司在初步研究當中有任何理由而不適合興建大橋,便會以過海隧道作取代。[1]
工程顧問公司其後同意大嶼山誇海大橋計劃,惟同時提議修改部分工程,將原本修建青山直達大嶼山的誇海大橋,改為建造兩座分别由青衣至馬灣和馬灣至大嶼山之大橋;然而政府内部對整個計劃引起意見上的分歧,同時未發表顧問公開報告並拒絕評論,惟未能作出決定,其後向各部門就計劃提供意見,最後仍未一致。另一方面,顧問調查在大嶼山東北發展工業的可行性,原因是興建誇海大橋可與九龍連接,儘管整個發展計劃待進一步研究,但會提供深入的意見;同時亦研究在興建大橋的地點,是否可以一併發展輕工業之用,惟政府當時對興建大嶼山誇海大橋的態度如南丫島煉油報告般不想談話。[2]
工務司署在1980年6月27日刊憲招標承投大嶼山固定過路處工程第二期地盤勘測工程,為當時處於擬建階段的大嶼山跨海大橋地盤作進一步勘察工作,目的是方為計劃提供建設資料,預計需時六個月;建議的固定跨海大橋如獲批准進行,便修築兩度橋樑,包括連接青衣島和馬灣,而另一度則横跨汲水門,同時亦修建一條由青衣連接大嶼山北部的道路。署方稱政府於該年初已委托顧問工程公司就相關計劃作詳細設計,預計在1982間完成;而有關勘察工程將提供所需的土力資料,以設計地基、公路及斜坡,同時包括對建議的修築橋樑選擇地點、鑽孔抽取泥土樣本、進行物理地質勘察和測驗土壤性質。[3][4]其後,署方於8月7日批出一份520萬元的合約予法國地基建築公司,進行有關工程。[5]
時任環境司鐘信於10月29日出席一個午餐會時,表示政府如落實在赤臘角興建新機場,便同時需決定是否修築一條由大嶼山途經馬灣、青衣島至新界的固定跨海大橋計劃。[6][7]
然而,財政司在1983年宣佈擱置在大嶼山機場計劃,據報章引述政府發言人稱其跨海大橋的命運亦駐定束諸高閣,惟這階段並無放棄的想法。[8]惟城市設計委員會最後批准經修訂後的通往大嶼山的跨海大橋方案。[9]
玫瑰園計劃[]
運輸科官員於1990年4月初赴往歐洲英國、丹麥考察機場鐵路和建設吊橋,副運輸司麥振芳表示藉此舉與外國相關人士互相交流經驗,吸取不少外國的建造經驗,例如英國私人投標興建方式便可以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包括從注意事項、資料提供、財經安排獲得提示以及如何制定評估投標者的準則等,是基於過往沒有建設吊橋;續指當局參觀後以至顧問公司均認為連接青衣和馬灣的通道以吊橋較合適,原因是費用僅是修建隧道的一半,需要50至60億元,管理及運作上亦更方便,故傾向有關方案。此外他稱當時亦接獲多個國際財團合供54份意向書,有意參與建設計劃和經營,招標工程於9月展開,1991年3月截招,為吸引更多財團投標,政府會盡量提供資料,使他們便能夠計算成本;如以吊橋連接,全長約7公里,工程於1992年展開,在機場跑道1997年啟用前完成。[10][11][12][13]計劃中的吊橋會分成上下兩層,分别供汽车和鐵路列车系统行走。[13]
青馬大橋作為青衣至大嶼山幹線主要工程之一,路政署於1992年5月18日批出青馬大橋建築工程合約,該份價值70億元合約由英高日建築聯營投得,大橋建造工程於5月25日展開。[14]
1994年2月,青馬大橋首件鞍座吊升至青衣橋塔頂部進行安裝,為這條兼有車道與鐵道的吊橋興建工程踏進另一個重要里程碑。[15]
經歷近5年工程,青馬大橋在1997年5月大體完成[16],5月22日正式通車,而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
簡史[]
- 1992年5月25日:大橋始動工,造價71.44億港元。
- 1997年4月27日: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主持青嶼幹線開幕典禮。
- 1997年5月22日:青馬大橋正式通車。
由於青馬大橋沒有行人路,遊客不能在橋面行走。政府只在國際馬拉松賽事舉行期間開放橋面,作為比賽路段。2008年5月2日當將部分橋面,以便火炬手進行奧運聖火傳遞。
道路記錄[]
- 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懸臂式吊橋
- 世界第6長的懸臂橋
旅遊景點[]
青馬大橋是香港其中一個地標,政府選址青衣島西北角興建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於1997年與青嶼幹線同步對外開放,起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接手管理訪客中心。
訪客中心內放置了大橋模型、相關互動遊戲,而觀景台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訪客中心及停車場。從螺旋小路圍圓柱形的觀景台上,遊客可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與汀九橋壯麗景色,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前來參觀。[17]
途經巴士路線[]
大部分北大嶼山巴士路線均駛經青馬大橋。因為政府限制小巴不能駛入大嶼山地區,因此小巴不會途經此路。
途經公共交通 | ||
---|---|---|
交通種類 | 前往區份 | 路線號 |
巴士 | 離島區 | 1R、A10、A11、A12、A17、A21、A22、A23、A25、A25S、A26、A28、A29、A30、A31、A32、A38、A41、A41P、A42、A43、A43P、A46、A47X、E11、E11A、E11B、E11S、E21、E21A、E21B、E21C、E21D、E22、E22A、E22C、E22P、E22S、E22X、E23、E23A、E31、E32、E32A、E36P、E36S、E41、E42、E42C、E42P、NA10、NA11、NA29、NA30、NA31、NA32、NA41、NA43、NA47、N11、N21、N21A、N23、N26、N29、N31、N42、N42A、R8、R11、R22、R42 |
葵青區 | A32、E32、E32A、NA32、NR330、NR332、NR332A | |
荃灣區 | 230R、A30、A31、A38、E31、N31、NA30、NA31、NR330、NR331、NR331S、NR332、NR332A、NR338、R8、皇崗口岸迪士尼專線 | |
元朗區 | E36P、E36S | |
北區 | A43、A43P、NA43、N42A | |
大埔區 | A47X、E41、NA47、X47 | |
沙田區 | A41、A41P、A42、A46、E42、E42C、E42P、N42、NA41、R42、X40、X41 | |
西貢區 | A28、A29、E22A、E22C、E22S、N29、NA29 | |
觀塘區 | A22、A26、E22、E22P、E22X、N26、R22、觀塘apm澳門專線 | |
黃大仙區 | A23、E23、E23A、N23 | |
油尖旺區 | 230R、A21、E21、E21C、E21D、N21、N21A、NA21 | |
九龍城區 | A25、E21A、E21B、E21X | |
南區 | A10、A17、NA10 | |
東區 | A11、A12、E11、E11S、NA11、R11 | |
中西區 | N11、NR338 | |
灣仔區 | E11A、E11B | |
深圳市 | 皇崗口岸迪士尼專線 | |
澳門 | 觀塘apm澳門專線 |
相關事件及意外[]
- 1999年:青馬大橋被美國建築界選為「20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與英法海峽隧道及三藩市金門大橋等其他九項世界級工程共同享有這個獎項。
- 2012年7月4日:晚上9時許,一輛貨車與一輛巴士在青馬大橋中段位置相撞,四個人受傷,包括2車的司機及巴士乘客。入機場方向的中及慢線一度封閉。
- 2024年10月18日:中午12時許,一輛的士沿青馬大橋往九龍方向行駛,途中一塊指示牌倒下打中其車身,司機其後報案,青馬大橋營運商派出巡邏車到場協助處理;一分鐘後,一輛電單車從後方駛至直撞巡邏車車尾,巡邏車車位被撞凹,電單車嚴重損毀,電單車司機頭部重創陷入昏迷,被送往仁濟醫院搶救,惟搶救數小時後證實不治。[18]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新界交通屋宇問題 鄉局明開大會商談〉,《大公報》,1973年9月18日。
- ↑ 〈建大橋通往大嶼山 工程顧問有新建議 利用青衣大橋過馬灣島〉,《華僑日報》,1973年11月5日。
- ↑ 憲示第2004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22卷第26期,1980年6月27日。
- ↑ 〈連接大嶼山與九龍大橋地盤勘察工作八月展開 工務司署招商承辦有關工程〉,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80年6月29日。
- ↑ 〈大嶼山跨海大橋地盤勘察工程 合約今日批出預計六個月完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80年8月7日。
- ↑ 〈環境司展望香港未來發展 三個方案如實施 香港可容納二千萬人〉,《文匯報》,1980年10月30日。
- ↑ 〈務求發展計劃配合人口分布 環境科設研究機構〉,《信報財經新聞》,1980年10月30日。
- ↑ 〈隨着新機塲計劃擱置 大嶼山大橋計劃已証實束諸高閣〉,《工商晚報》,1983年3月3日。
- ↑ 〈靑衣分區發展計劃大綱 擬建大嶼跨海大橋路綫醫院造船廠及公共屋邨〉,《工商晚報》,1983年8月19日。
- ↑ 〈大嶼山至青衣跨海吊橋 五十四個財團有意參與投標 全長七公里建費五至六十億 工程如果順利九六年可完成〉,《華僑日報》,1990年5月1日。
- ↑ 〈當局考慮此計劃 十六億元建吊橋 把新機場青衣島聯在一起〉,《成報》,1990年5月1日。
- ↑ 〈大嶼山建跨海大橋 五十財團有意承建〉,《文匯報》,1990年5月1日。
- ↑ 13.0 13.1 〈新機場鐵路四軌並列 跨海大橋分上下兩層 建橋費50億 九二年動工〉,《明報》,1990年5月1日。
- ↑ 政府簽署青馬大橋工程合約,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5月15日
- ↑ 青馬大橋進行安裝鞍座工程,政府新聞公報,1994年2月25日
- ↑ 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青馬大橋軸承的問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2003年3月
- ↑ 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前往方法:
- ↑ 〈青馬大橋電單車直撼工程車車尾 鐵騎士倒地頭部重創搶救不治〉,《香港01》,2024年10月1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青馬大橋 - 全球最長行車鐵路吊橋,香港旅遊發展局
- 過橋高度有限制 守法航行無問題,海事處
![]() |
||
機場路 - 北大嶼山公路 - 青嶼幹線(包括汲水門大橋、馬灣高架道路、青馬大橋)- 青衣西北交匯處 - 長青公路 - 青沙公路(包括青衣西高架道路、南灣隧道、青衣東高架道路、昂船洲大橋、 昂船洲高架道路、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大圍隧道) |
荃灣區道路列表 | |
---|---|
大帽山、曹公潭、老圍 、石圍角、梨木樹 |
![]() |
荃灣市中心、荃灣碼頭 | ![]() |
海濱花園、荃灣東 | 怡康街、怡樂街、永順街、永德街、龍德街、橫龍街、荃業街、灰窰角街、馬角街、馬角里、馬頭壩道、德士古道、古坑道、橫窩仔街、荃榮街、荃華街、荃富街、荃貴街、關門口街、聯仁街、沙咀道、楊屋道 |
柴灣角、荃灣西 | 柴灣角街、大涌道、白田壩街、半山街、荃景圍、安賢街、安逸街、安育路、美環街、照潭徑、海德街、海角街、海盛路、海興路、海安路、麗順路、麗志路、寶豐路、寶豐台、發業里、![]() ![]() |
汀九、深井、青龍頭 | 深井村路、深康路、深慈街、海浪徑、龍如路、龍騰路、悠麗路、汀逸路、![]() ![]() |
馬灣 | ![]() |
陰澳、竹篙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