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青衣Tsing Yi),位於新界葵青區西南部一個島嶼,與葵涌同樣是荃灣新市鎮重要組成部分。[1]

1974年落成的青衣大橋是青衣島首條對外通道,接駁對岸葵涌第二條青衣橋於1987年12月通車,接通荃灣,而第三條青衣橋則於1997年年底啟用,用以輔助青衣大橋繁重車流量。

歷史[]

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位於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前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以及青衣東南方的洲仔(中石化香港油庫現址)。牙鷹洲與青衣之間,夾著一個名為門仔塘(又名青衣塘)的避風塘。

六、七十年代,船廠是青衣最熱鬧的地方。1964年,大角咀長沙灣三十多家船廠受填海工程影響,須遷到青衣北岸担杆山路。座落青衣南環的中華電力青衣發電廠於1969年開始投產。1972年,太古黃埔船塢合併為聯合船塢並搬到青衣。兩年後,青衣首條對外行車橋——青衣大橋於1974年2月28日通車;啟用初期,只供運載物資的車輛使用。九巴翌年10月開辦青衣首條對外巴士線44號,來往青衣大街荔枝角(橋底)

政府於1977年10月16日公布,動用超過11億元將青衣島發展成為本港主要工業區,加快青衣發展為新市鎮的步伐。整項計劃包括在青衣西岸興建另外兩間船廠,令青衣成為本港最大船業基地。與此同時,長青邨第一期經已完成;受該邨建築工程影響,當局須耗資1100萬元,搬遷島上三個村落,即上涌尾、下涌尾及老屋村[2],並落戶涌美路上高灘街下高灘街

1984年,政府在青衣門仔塘進行填海工程[3],填平青衣灣及青衣避風塘,把青衣島與牙鷹洲連結起來,興建青衣邨長安邨長發邨等公營房屋,又在寮肚谷山丘上興建長亨邨及青欣臨時房屋區(長宏邨現址)。隨著島上居民日增,巴士網絡亦逐漸發展起來。

作為荃灣新市鎮全面發展計劃一部分,政府於1986年4月宣布,在青衣東北部動工興建道路,為區內公共房屋提供通道。新路全長4公里,連接建築中的青衣北橋及既有島上新發展區道路網。新發展區將建有四個公共屋邨和一個居屋屋苑,可供達 72000 人居住。[4]

油庫遍佈青衣島[]

除了造船業外,青衣島上油庫亦同樣著名。六十年代中期,德士古和東方等石油公司陸續在島上建立油庫,1968年美孚油庫亦從荔枝角遷至青衣。

到八十年代,青衣島上已佈滿油庫,居民意識到油庫的危險性,開始發起連串運動,要求搬遷油庫。政府發表《1982年青衣島潛在危險調查》報告書,提出一系列建議,減低青衣東部美孚石油庫對鄰近居民所構成的危險,包括改善青衣多項基礎設施;以及重新考慮青衣土地用途規劃及發展限制。隨後政府採取了以下多項措施:[5]

  • 停止進行美景花園第三期發展計劃,有關用地後來建成了美景遊樂場;
  • 青衣1路(今青衣西路)竣工,令整個環島道路系統在1984年完成,以疏導緊急車輛;寮肚橋、青衣5路和楓樹窩路在1987年建成,加上青衣4路在1988年完工,區內道路網絡已進一步改善;
  • 連接荃灣青衣北橋在1987年12月通車,大大減輕了青衣南橋負荷。

政府同時決定,日後青衣商住發展將局限於島嶼東與北部。至於北部及東部三座油庫,即香港火油、美孚和華潤牙鷹洲油庫須悉數遷到青衣南和西部,皆因島上由南至北的山嶺可作天然屏障,將東北部住宅區與西南部重工業區分隔。

現時,蜆殼、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及中國石化均在青衣島自設儲存設施,以供儲存無鉛汽油、柴油、石油氣及其他產品。油輪經東博寮海峽進人香港水域,到青衣油庫卸下燃油。中石化在港島柴灣創富道設有一個容量達2000噸的儲存設施,青衣島儲存設施輸送燃油到駁船,再運往柴灣。

一島八橋[]

青衣島居民往返市區,向來依靠兩條行車天橋--青衣北橋青荃橋)與青衣南橋(青衣大橋),其中青衣大橋葵青橋連接長青邨對落的青衣交匯處葵涌葵青路青荃橋往返長安邨對開的担杆山交匯處德士古道

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與1998年新機場啟用,為青衣島帶來繁重交通流量。政府於九十年代初落實在青衣大橋旁邊興建「青衣複製南橋」(Duplicate Tsing Yi South Bridge),複製南橋於1999年7月26日通車,並正式命名為「葵青橋[6]。島上居民期盼甚久的鐵路- 東涌綫 機場快綫分別於1998年6月22日7月6日通車,穿過 青荔橋橫跨藍巴勒海峽, 青衣站對開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方便居民接駁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盈翠半島1999年入伙後,青衣市中心逐漸形成。

時至今日,青衣島已發展成「一島八橋」的超級陸路交通樞紐,亦是多條幹線公路的交匯點。8號幹線青衣至東涌段和3號幹線西營盤至青衣段於1997年率先通車,後者餘下青衣至元朗段於1998年5月25日全面啟用,往返市區及新界西北部快捷無比。青沙公路青衣至長沙灣段於2009年12月20日全線通車,以昂船洲大橋南灣隧道作主軸,為機場往返沙田區車輛提供另一選擇。

主要幹線[]

青衣西部是3號幹線8號幹線的交匯點,貫穿青衣島的幹線道路如下:

青衣島幹線道路資料
道路名稱 幹線編號 交匯點
青朗公路 3號幹線 大欖隧道青衣西北交匯處
汀九橋 青衣北岸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屯門公路大欖隧道
青馬大橋 8號幹線 青衣西北交匯處、馬灣路
長青公路 3號幹線 青衣西北交匯處青衣西路
長青隧道 長青公路青葵公路
青葵公路 長青隧道西九龍公路
昂船洲大橋 8號幹線 荔枝角高架道路貨櫃碼頭南路昂船洲高架道路
南灣隧道 青衣東高架道路青衣西高架道路

其中長青公路連接青衣西路,而青衣西北交匯處則連接青馬大橋青朗公路(青衣段)、汀九橋青衣北岸公路,旁邊有青馬管制區控制站及青嶼幹線訪客中心。8號幹線在南灣隧道青衣南出入口設有多條連接路,接駁青衣路九號貨櫃碼頭

巴士及小巴總站[]

除了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外,其餘巴士總站按啟用年份順序。

巴士及小巴總站資料
條目名稱 位置 性質
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青敬路青荃橋橋底交界、近盈翠半島與青衣城2 公共運輸交匯處
灝景灣公共運輸交匯處 牙鷹洲街近灝景灣商場 公共運輸交匯處
長青總站 青康路長青邨與長康邨之間 巴士總站
長康總站 青康路長康商場外[7] 巴士總站
長宏總站 寮肚路長宏邨外 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8]
青衣邨總站 青綠街青衣邨商場外 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9]
長安總站 青敬路担杆山路交界、長發邨俊發樓和長安邨安清樓之間 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
長亨總站 寮肚路長亨商場外 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
青衣碼頭總站 楓樹窩路青衣渡輪碼頭旁,毗鄰翠怡花園 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
美景花園總站 細山路美景花園外 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
翠怡花園總站 楓樹窩路翠怡花園第七座對開 專綫小巴總站
宏福花園 青敬路宏福花園停車場外 專綫小巴總站
長亨 (亨美街) 總站 亨美街長宏巴士總站對面 專綫小巴總站
藍澄灣總站 藍澄灣私家路近華逸酒店、永倫800酒店與青逸酒店 專綫小巴總站
担杆山路 担杆山路香港船廠旁 專綫小巴總站
香港聯合船塢 西草灣路香港聯合船塢 專綫小巴總站
青嶼幹線訪客中心 青衣西北交匯處 舊巴士總站[10]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土木工程拓展署網站:荃灣新市鎮
  2. 政府耗資十一億積極發展青衣島〉,《政府新聞公報》,1977年10月16日。
  3. 香港屋邨回憶,圖書館資源選介
  4. 青衣將進行新道路工程〉,《政府新聞公報》,1986年4月28日。
  5. 青衣島危險研究及重行評估工作,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89年7月19日
  6. 葵青橋--青衣另一令人讚嘆的發展,政府新聞公報,1999年7月26日
  7. 長康總站在涌美路近康祥樓與康順樓之間。
  8. 舊稱青欣總站。
  9. 舊青衣市總站在青衣邨總站對面,是青衣島首個巴士總站,遺址今為聖多默宗徒堂及青衣公園。
  10. 訪客中心對外開放初期,九巴243R線提供接駁服務,現時新界專綫小巴308M線部份班次繞經該處。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葵青區道路列表
北葵涌 城門隧道城門道和宜合道和宜合里昌榮路國瑞路石蔭路石宜路石排街石建街石梨街石貝街梨貝街梨木道寶梨街麗梨花街打磚坪街藍田街圳邊街童子街安足街安捷街安捷里大隴街大圓街大白田街大白田里大白田徑屏麗徑屏富徑石文徑石英徑
大連排道工業區 大連排道葵安道葵昌路葵秀路葵發路葵榮路葵定路嘉定路嘉慶路嘉健里新葵街鄧屋街華星街工業街永業街業成街
葵興葵涌邨大窩口
葵盛葵芳
大窩口道葵興路葵益道禾塘咀街禾葵里光輝里光輝圍耀榮街健康街健全街坑坪街上角街石頭街大廈街德大徑富貴徑葵盛圍葵聯路葵福路盛福街興盛路興芳路興寧路葵仁路葵義路葵富路葵孝街葵業街葵合街榮芳路盛芳街高芳街禮芳街信芳街
荔景大窩九華徑 荔景山路荔枝嶺路荔崗街荔峰街麗瑤街麗祖路敬祖路念祖街榮祖街華景山路華員徑華荔徑華泰路華瑤路葵涌醫院路瑪嘉烈醫院路聯接街鍾山臺長坑路長源路大蒸場路大窩交匯處
醉酒灣、一至八號貨櫃碼頭 青葵公路青沙公路昂船洲大橋荃灣路葵涌道葵青路葵青橋葵福路葵景路葵泰路葵德街葵豐街葵順街葵康街葵德街葵和街葵裕街葵喜街葵樂街永孝街永順街永賢街永立街永創街永基路永建路勝耀街貨櫃碼頭路貨櫃碼頭南路達洋路達美路美青路昂運路荔寶路興華街西
九號貨櫃碼頭南灣角
南環西草灣
青沙公路南灣隧道長青隧道長青公路汀九橋青嶼幹線青馬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青衣路青衣航運路青鴻路青高路青尚路青尚里青南街青強街清梅街清甜街西草灣路
青衣市中心牙鷹洲
楓樹窩、寮肚、涌美、細山
担杆山交匯處担杆山路青衣北岸公路青衣大橋青荃橋葵青橋葵青路青衣鄉事會路青衣西路細山路涌美路寮肚路楓樹窩路牙鷹洲街上高灘街下高灘街青康路青敬路青葉街青綠街青芊街清譽街清心街亨美街長環街長好街長隆街長達路長輝路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