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公路 - 青龍頭段(Castle Peak Road - Tsing Lung Tau),位於新界荃灣區,東起深井青山公路 - 深井段釣魚灣碼頭外,經過深井公眾碼頭、釣魚灣泳灘、浪翠園第一至三期迴旋處、海浪徑、浪翠園第四期、青龍頭龍如路迴旋處、青龍頭碼頭、豪景花園、逸璟 • 龍灣、御天峰、御海峰、嘉龍村,西接青山公路 - 大欖段與屯門公路平行路段。
歷史[]
過去多年來,青龍頭與深井持續發展,多個私人屋苑相繼入伙,兩區人口有所增加。運輸署於1994年進行青山公路交通流量評估,落實進行「荃灣第2區與嘉龍村之間的青山公路改善工程」。
立法會於2001年批出撥款,用以擴闊青龍頭段[1],並於2006年中竣工。座落青龍頭段/龍如路交界迴旋處東側的青龍頭污水泵房後方有一小段,是青山公路擴闊工程進行前之舊路段[2]。道路工程完成後,舊路段被截斷成盡頭路,只通往青龍頭村,而新路段來回方向增設停車灣作巴士站之用。
沿線設施[]
位於青山公路13咪的「馬灣街渡碼頭」於1962年落成,設有街渡服務往返對岸馬灣,因而得名。九巴1984年9月開辦新路線34B,深井總站設於馬灣碼頭。
經過歲月洗禮,馬灣碼頭漸久殘破,政府遂於1999年建議在深井釣魚灣建造一個全新街渡碼頭取代[3]。耗資1,100萬元興建的「深井釣魚灣碼頭」於2002年3月竣工,位於舊碼頭以東約100米,並建有長60米的步橋,以及面積325平方米、設有三個泊位的碼頭主部。由於新碼頭原意是讓馬灣街渡停泊和上落乘客,舊碼頭亦於相若時間改稱「深井公眾碼頭」,以免公眾混淆。
然而新碼頭建成後,街渡營辦商聲稱新碼頭水淺,不適合街渡碇泊,拒絕使用新碼頭,並繼續使用舊碼頭提供街渡服務。當局後來發現,潮退後新碼頭最低水深只有1.35米,遠較設計最低水深2.09米為淺,因此分別在2002年7月及2004年2月進行兩次挖泥工程,以增加碼頭水深,並於2004年3月重開。舊碼頭則獲保留,期間營辦商一直使用舊碼頭提供街渡服務。[4]
隨着青嶼幹線啟用及馬灣交通配套不斷改善,島上居民對街渡服務需求銳減[5],街渡服務已於2005年5月停辦[6]。自此,釣魚灣泳灘兩個新舊碼頭再沒有持牌渡輪或街渡服務。
浪翠園[]
新鴻基地產發展的「浪翠園」,五期屋苑位於青龍頭段各處。第一期於1993年入伙,其餘四期則於1994年至1995年入伙,全數由新鴻基旗下啟勝物業負責管理。屋苑期數由東至西順序排列,第一及第二期位處山上,第三及第四期建於青龍頭段路旁,前臨汀九橋、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壯闊海景。
地處龍如路8號的浪翠園第五期,獲獨立命名為「帝華軒」,鄰近青龍頭小巴總站與豪景花園。
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荃灣第2區與嘉龍村之間的青山公路改善工程,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0年11月。
- ↑ 〈龍騰閣青馬大橋景遼闊壯麗〉,《蘋果日報》,2004年12月5日。文中第二行第一張圖片左上方為舊路段,從建築中之行人天橋位置可作對比。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深井釣魚灣建造街渡碼頭〉[新聞公報],1999年7月23日。
- ↑ 〈深井淺水區建碼頭 大街渡難碇泊〉,《蘋果日報》,2006年11月16日。
- ↑ 〈街渡停航馬灣村與世隔絕 鄉議局抨官商勾結擬封島抗議〉,《太陽報》,2003年1月22日。
- ↑ 〈民政事務總署實施的小型工程〉,審計署署長第47號報告書,2006年10月。
相關頁面[]
外部連結[]
荃灣區道路列表 | |
---|---|
大帽山、曹公潭、老圍 、石圍角、梨木樹 |
大帽山道、荃錦公路、芙蓉山路、馬閃排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三棟屋路、老圍路、顯達路、![]() |
荃灣市中心 | ![]() |
海濱花園、荃灣碼頭 | 怡康街、怡樂街、永順街、永德街、龍德街、橫龍街、荃業街、灰窰角街、馬角街、馬角里、馬頭壩道、德士古道、楊屋道、大河道、海貴路、海盛路、圓墩圍、享和街、享成街、大壩街、芙蓉街 |
柴灣角、荃灣西 | 柴灣角街、海角街、海德街、海盛路、海興路、海安路、安育路、安賢街、安逸街、荃景圍、照潭徑、美環街、大涌道、白田壩街、半山街、麗順路、麗志路、寶豐路、寶豐台、發業里、![]() ![]() |
汀九、深井、青龍頭 | 深井村路、深康路、深慈街、海浪徑、龍如路、龍騰路、悠麗路、汀逸路、![]() ![]() |
馬灣 | ![]() |
陰澳、竹篙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