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道(Hospital Road),位於香港島中西區西營盤,東始半山區般咸道/堅道/西摩道交界、近卑利士道,經過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差館上街、食物安全中心、西營盤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戴麟趾康復中心北翼、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贊育醫院、菲臘牙科醫院、香港佐治五世公園,西迄第二街/東邊街交界。
歷史[]
今日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是昔日「國家醫院」建築群。國家醫院(Government Civil Hospital)乃香港政府公立醫院,是當時全港最大、最重要的醫療設施。
基於醫院收費高昂,華人亦不信任西醫,故其服務對象主要為公務員和警務人員。香港大學1911年成立,國家醫院成為教學醫院,直至瑪麗醫院於1937年在薄扶林落成後才逐漸退役。之後,建築物分階段重建,包括1955年落成的「贊育醫院」、1960年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及1980年的「菲臘牙科診所」。
受 西港島綫
西營盤站出入口工程影響,戴麟趾康復中心舊翼需拆卸,
港鐵耗資三億元活化舊半山區警署(又名「八號差館」),2011年3月順利完工。經過半年試運營後,新的戴麟趾康復中心於10月22日正式投入運作,
戴麟趾康復中心新址分為南翼及北翼大樓,南翼前身是舊半山區警署,樓高五層,主要提供精神科服務,北翼則重點提供職業及物理康復治療服務。由於舊半山區警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新中心已盡量保留了差館舊有建築特色,包括拱門、窗框、火爐及旗杆等,市民可在服務時間入內參觀。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醫院道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