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道(Metropolis Drive),位於九龍油尖旺區紅磡站平台,長江實業與 九廣鐵路合作發展的
紅磡貨場上蓋項目——「國際都會」(The Metropolis),分為連接暢運道與紅磡繞道/紅荔道交界的東西雙向路段,以及環繞國際都會平台上各幢建築的私家路。
歷史[]
1994年,行政局通過批出位於 紅磡車站旁邊一幅五公頃土地,讓九鐵公司進行「
紅磡貨場上蓋商業樓宇發展計劃」,以充分運用有關土地發展潛力,同時為九鐵帶來額外利潤,最終投資在將來大規模建設計劃上,例如改善現有
車站設施,以及建造未來鐵路線。[2]。
隨後,九鐵公司就該物業發展計劃公開招標。在評審接獲的標書後,九鐵公司在1995年把有關發展權批予長江集團。長江集團在1997年年初與九鐵公司接洽,建議把紅磡車站兩端鐵路路軌範圍納入紅磡貨場發展項目,並提出在北面路軌上興建一座綜合商業大樓,把這座商業大樓與貨場上蓋的酒店與服務式住宅連接起來。
在紅磡車站路軌範圍上興建商業大樓,不應視作一項獨立發展計劃,而應視作原先透過公開投標形式批出的紅磡貨場發展計劃之合併發展建議。要在該路軌範圍之上進行任何發展,闢設行車通道是最大限制。九鐵公司接獲這項新建議後,委派了交通事務顧問,研究為構思中的商業大樓建造所需行車通道的可行方案,包括利用現有紅磡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以及興建接駁「公主道連接路」的新道路,即現時都會道。
根據顧問結論,唯一可行方法是把構思中的商業大樓與紅磡貨場上蓋物業發展連接起來,即利用原有貨場發展計劃的行車通道,供商業大樓的車輛進出,因為有關商業大樓本身所在地點不容許闢設道路,而車輛除經由貨場駛往紅磡繞道及公主道連接路,並沒有其他可行方案。
歷經多年籌劃,紅磡貨場上蓋項目——「國際都會」(The Metropolis)於2002年落成[3],由一座辦公樓「都會大廈」、一個平台商場、一座酒店大樓「都會海逸酒店」與兩座服務式住宅「都會軒」組合而成。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第2134號公告:〈街道命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5卷第13期,2001年3月30日
- ↑ 九鐵紅磡車站上蓋發展計劃,政府新聞公報,1997年11月5日
- ↑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2002年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