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達之路Tat Chee Avenue),位於九龍半島深水埗區又一村,南起大坑東道界限街,經過啟基學校、丹桂路石竹路、禮賢會堂、花圃街、德雅中學、牡丹路、達之苑、雀橋街海棠路、瑰麗新村、瑰麗路、又一居第一至五座、又一村花園、又一居道、又一居第十八至二十座、花圃街、創新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賽馬會環保樓、接駁 九龍塘站行人徑、桃源街又一城公共運輸交匯處出口、通往又一城停車場/德智苑/香港城市大學私家路路口,北接達康路歌和老街交界。

又一村是一個寧謐而優美的社區,匯聚了一排排房舍、一所所學校,以及一條條以花卉命名的街道。貫穿整個社區的「達之路」,是殖民地年代香港極少以華人姓名來命名的街道之一,以表揚余達之先生對香港的傑出貢獻。

歷史[]

香港政府在1920年代開發九龍,策劃「九龍塘花園城市計劃」,發展九龍塘為低密度住宅區,成為洋人聚居之地。

當時,九龍塘西面依然一片荒涼。「糖薑大王」余達之力主華人應該擁有高級花園大宅,趁著1947年遠赴英國參加工展會的良機,獲瑪麗王太后接見及會唔,並於回港半年後,向時任港督葛量洪提出開發九龍塘與石硤尾之間40英畝土地,以九龍塘花園城市為藍本,興建114幢兩層高花園洋房,打造成「九龍的一個環境優良的住宅區」。

余達之等商人成立「又一村建設有限公司」,統籌整個建屋計劃[1][2]。經過多輪磋商,政府與又一村建設於1950年7月4日簽訂合約,「又一村」土地平整工程正式展開[3]

歷經近三年建造,又一村首座洋房於1953年8月入伙[4]。由於余達之鍾愛花卉,所以區內道路亦以各式繁花命名,包括牡丹路海棠路玫瑰街玉蘭路壽菊路丹桂路等等,在11月10日刊憲命名[5]。為紀念余達之對又一村建屋計劃作出貢獻,貫通村內的一條主幹大道在11月18日獲工務司署命名為「達之路」,道路範圍「由西面開始,向東延伸,與南面連接,然後繼續向東北延伸,與土地東面連接,與海棠路的交界為終點」[6];並在入口處豎設麻石牌樓。[7]

城市理工學院[]

受惠於香港城市理工學院選址石硤尾九龍塘之間一幅土地興建永久校舍,當局於1985年2月刊憲,宣布將達之路向北延伸至歌和老街[8];為此市政局先在4月26日刊憲生效將其向北延伸至花圃街[9],並於1988年11月25日再伸延至歌和老街。[10]

隨後在校園東面一幅露天土地興建「達之路公共交通總站」(Tat Chee Avenue Public Transport Terminus),於1989年3月1日啟用[11],設有兩條雙坑及一條單坑,用作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站及市區的士站。11月6日起,達之路延長部分與歌和老街交界處之交通燈啟用,而近達之路與歌和老街交界處的達之路北行外線巴士專綫則取消。[12]

九巴於1990年5月31日開辦新路線203,往返達之路與尖沙咀東科學館道,採用冷氣調節單層巴士[13]。不過,達之路交通總站使用年期甚短,1993年3月1日啟用四周年當日宣告封閉[14],以便在原址發展商業項目;車站提早一日遷往達之路北行城市理工學院正門路旁停車灣,作為臨時巴士總站,而該學院於1994年5月升格為「香港城市大學」。

又一城與公共交通總站[]

一切準備就緒後,在城大停車灣對面的商業項目隨即拔地而起,建有3層地庫停車場、7層購物商場與4層商業大樓。不過,商場2樓在頂樓,與地鐵MTR樓層之間夾着LG2(Lower Ground地下低層2)、LG1(Lower Ground地下低層1)、G(Ground地下)、UG(Upper Ground地下高層)。事實上,整個項目興建在傾斜的地台上面,LG1和LG2北面出口連接九龍塘站月台,而南面出口即UG層連接達之路,兩個連接位有高低差,達之路那邊高一點,所以叫作UG(Upper Ground)。[15]

地處深水埗區的「又一城」(Festival Walk)1998年開幕,座落傳統九龍塘豪宅區核心位置,享有極為方便的交通配套,與 港鐵九龍塘站相連,基座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於12月11日啟用,使用達之路臨時總站的巴士路線則於12月13日遷至。政府將這個全新公共運輸交匯處稱為「又一城公共交通總站」[16](Festival Walk Public Transport Terminus)。[17]

平面圖[]

相關事件及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殷商在界限街建花園式洋房 一百一十四間名曰「又一村」〉,《華僑日報》,1950年2月15日。
  2. 〈殷商計劃建住宅區 地址擇定舊九龍仔〉,《大公報》,1950年3月12日。
  3. 〈興建又一村 工程開始〉,《華僑日報》,1950年6月18日。
  4. 〈又一村屋宇加緊完成〉,《華僑日報》,1953年10月17日。
  5. 〈又一村新路名稱〉,《華僑日報》,1953年11月11日。
  6. NO.1420〈Public Works Department:New Streets〉,《香港政府憲報》第95卷第53期,1953年11月20日。;同日命名的街道尚有高槐路、地錦路、石竹路
  7. 〈古色古香又一村牌坊已建成〉,《華僑日報》,1956年7月9日。
  8. 擬建新路連接城市理工學院〉,《政府新聞公報》,1985年2月1日。
  9. 第1346號公告〈市政局:街道命名〉,《香港政府憲報》第127卷第17期,1985年4月26日;同日命名的深水埗區街道尚有花圃街。
  10. 公告第4046號〈市政局:街道命名〉,《香港政府憲報》第130卷第47期,1988年11月25日;同日命名的深水埗街道尚有桃源街及南山邨道。
  11. 第622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31卷第08期,1989年2月24日。
  12. 九龍塘交通措施〉,《政府新聞公報》,1989年11月4日。
  13. 九巴開辦第二零三線〉,《政府新聞公報》,1990年5月29日。
  14. 第623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35卷第08期,1993年2月26日。
  15. 商場租金作怪 拆解蠱惑樓層之謎〉,《蘋果日報》,2017年5月8日。
  16. 第6106號公告〈運輸署: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第374章)-達之路又一城公共交通總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2卷第50期,1998年12月11日。
  17. 又一城公共交通總站最新臨時安排(附圖),政府新聞公報,2007年5月17日

相關條目[]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達之路

外部連結[]

深水埗區道路列表
荔枝角美孚
昂船洲‎南昌站
蝴蝶谷道荔枝角大橋荔枝角道荔灣道美荔道景荔徑吉利徑百老匯街蘭秀道恒柏道萬事達廣場月輪街寶輪街荔寶路志昂路昂船路昂船洲大橋連翔道深旺道深盛路海麗街海達街荔盈街批發市場街英華街興華街西發祥街西東京街西欽州街西西邨路
長沙灣蘇屋 長沙灣道長沙灣徑青山道九龍道汝州西街大南西街醫局西街通州西街長裕街長義街長順街長荔街長茂街長發街文發街發祥街丹荔街荔發街荔康街興華街昌華街福華街福榮街幸福街幸祥街通州街欽州街元州街僑蔭街營盤街東沙島街永隆街永明街永康街永德路永愛道順寧道懷惠道保安道廣利道廣成街丁香街彩雀街蘭花街集輝街光昌街瓊林街甘泉街東京街
深水埗 深旺道海輝道連翔道聚魚道欽州街西昌新里通州街界限街海壇街醫局街大南街九江街石硤尾街南昌街基隆街桂林街汝州街欽州街元州街鴨寮街福華街福榮街大埔道白楊街楓樹街黃竹街北河街東京街
石硤尾大窩坪、金山 龍翔道龍欣道龍悅道龍駒道龍坪道延坪道大窩坪道鳳坪里澤安道澤安道南南山邨道南昌街白雲街白田街白楊街偉倫街偉智街偉智里培德街窩仔街巴域街耀東街北河街西洋菜北街西洋菜里大埔道大埔公路 - 琵琶山段郝德傑道
又一村 又一居道達之路達康路歌和老街桃源街花圃街瑰麗路玫瑰街海棠路地錦路紫藤路高槐路雀橋街石竹路玉蘭路丹桂路壽菊路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