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尼詩道(Hennessy Road),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東起怡和街/渣甸街交界,經過、利園山道、波斯富街、登龍街、堅拿道東、堅拿道天橋底、堅拿道西、寶靈頓道、天樂里/馬師道、杜老誌道、莊士敦道/史釗域道/克街、菲林明道、修頓花園/修頓中心/修頓遊樂場、盧押道、分域街、莊士敦道/晏頓街、軍器廠街等繁忙道路交界處,西接金鐘道/皇后大道東交界,大部份路段為四綫雙程行車。
全長約1.9公里的軒尼詩道,貫穿灣仔與銅鑼灣心臟地帶,介乎史釗域道至怡和街,以及軍器廠街至晏頓街之間一段路面中央,更鋪設了電車來回雙程路軌。
歷史[]
軒尼詩(Sir John Pope Hennessy)是英殖時期香港第八任港督,在任時間是1877年至1882年。在擔任香港總督前,軒尼詩已於黃金海岸、向風群島擔任英國殖民地總督。普遍輿論認為軒尼詩是「最沒有種族歧視」的一任港督,因為軒尼詩在任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為香港華人謀福祉的政策,包括廢除了苔刑,更允許華人在中區購買土地;在此之前,香港華人禁止在中區買地居住、投資及開店。軒尼詩更成立保良局,保障華人女性權益,並且起用伍廷芳成為第一位華人擔任非官守立法會議員,以及允許香港華人歸化英籍,種種政策均為港人帶來福利。
上述各項政策成功提升香港華人地位,甚至意圖使香港居民和英籍居民的地位看齊。不過,軒尼詩的政策被指過於激進,惹來英國人不滿,質疑他偏袒華人,更破壞英資在港利益,甚至有英商向英政府要求撤換港督。
第四任港督寶靈任內,銳意發展「寶靈城」,除闢建中心街道寶靈頓道和街市外,亦包括將鵝頸澗下游一段拉直和拓闊,稱為寶靈頓運河。當時河道內滿布魚群,兩岸種滿榕樹,吸引不少人前來遊覽垂釣,更為當時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1861年 ,當局為了方便市民往來河堤兩岸,特意在鵝頸澗上築起一條行車橋,名為「鵝頸橋」。
灣仔填海工程1929年峻工時,貫通灣仔及銅鑼灣的一條通衢大道以軒尼詩為名,以紀念他對香港作出之貢獻,而鵝頸橋亦被築為軒尼詩道一部分。當時,距離軒尼詩離任已經40多年了。日佔時期,這條街道更一度易名為「八幡通」。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於1949年創校,名為「香港軒鯉詩道官立漢文小學」,是一間在灣仔區內享有頗高知名度的學校。
近年發展[]
為改善香港仔隧道往銅鑼灣、北角和九龍方向擠塞情況,政府從2000年至2003年4月推行軒尼詩道巴士專綫試驗計劃。
軒尼詩道529-555號崇光百貨正門外的巴士站長約80米,可以容納6架巴士同時停站,主要為前往東區或摩頓臺巴士總站的路線。巴士站已劃設六組上落客站,以免過多巴士同時停站對附近交通造成影響。考慮到巴士站有較多乘客候車前往東區,巴士公司於該站前往東區路線的候車位置劃設地面排隊線。
另一方面,軒尼詩道崇光百貨正門外的位置設有早上7時至下午8時不准停車限制區,車輛一般不可在該處上落客貨,但由於實施了放寛的士上落客限制措施,的士可在該處上落乘客,但須遵守「即上、即落、即走」的規定,因此的士並不可在該處等候乘客。運輸署在2009年底曾建議將該段道路設定為全日不准停車限制區,而在2015年初亦曾建議將該段道路設定為07:00-24:00不准停車限制區,但在兩次公眾諮詢中,收到很多反對意見,因此有關建議未能推展。[1]
道路平面圖[]
軒尼詩道平面圖(由東至西) | |||
---|---|---|---|
西行 | 東行 | 位置簡 | 備註 |
怡和街/東角道/記利佐治街 | |||
渣甸街 | |||
希慎廣場 | 崇光百貨 | 希慎廣場、東角中心及崇光百貨外 | 77平日下午繁忙時間特別班次起點站 |
利園山道 | |||
波斯富街 | |||
登龍街 | |||
堅拿道東 (軒尼詩道) | 灣仔消防局 | 軒華大廈及灣仔消防局外 | |
堅拿道東 | 周邊地帶俗稱「鵝頸橋」 | ||
堅拿道巴士專用線 | |||
堅拿道西 | |||
天樂里 (軒尼詩道) | 馬師道 (軒尼詩道) | 德興大廈及東區商業大廈外 | |
寶靈頓道 | |||
天樂里/馬師道 | |||
安樂里(非行車道路) | |||
北海中心 | 杜老誌道 (軒尼詩道) | 北海中心及軒轅大廈外 | |
杜老誌道 | |||
廣生行大廈 | 史釗域道 (軒尼詩道)東面分站 | 廣生行大廈A座及裕豐商業中心外 | |
莊士敦道/克街/史釗域道 | |||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 | 史釗域道 (軒尼詩道)西面分站 |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詩禮大廈及守時商業大廈外 | |
菲林明道 | |||
菲林明道 (軒尼詩道) | 聯星大廈、台山商會大廈及康富大廈外 | 934、935、968特別班次、969A、969B及982X總站 | |
柯布連道(非行車段) | |||
灣仔站總站 | 柯布連道 (軒尼詩道) | 灣仔電腦城、中旅社灣仔分社及修頓大廈外 | 模板:RS及灣荃線總站 |
修頓球場 (軒尼詩道) | 修頓遊樂場、安康商業大廈及中國海外大廈外 | ||
盧押道 | |||
盧押道 (軒尼詩道) | 新禧大樓及四寶大廈外 | ||
分域街 | |||
分域街 (軒尼詩道) | - | 循道衛理大廈外 | |
莊士敦道/晏頓街 | |||
晏頓街 | 熙信大廈 | 遨舍衛蘭軒酒店及熙信大廈外 | |
金鐘道/軍器廠街 |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運輸署的書面回覆:關注怡和街1-15號至軒尼詩道529-555號巴士/小巴站分佈及路面擠塞情況,灣仔區議會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文件第10/2017號,2017年2月14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灣仔區道路列表 | |
---|---|
灣仔北 | ![]() |
大佛口 |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
灣仔 | ![]() |
銅鑼灣 | ![]() ![]() |
天后、維園 |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
大坑、掃桿埔 |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
跑馬地 | ![]() ![]() |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