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路(Cheung Pei Shan Road),位於新界,東起葵青區城門隧道和宜合出入口,經過和宜合交匯處、荃錦交匯處、貫穿愉景新城的行車天橋,西達荃灣區青山公路 - 荃灣段近沙咀道,屬9號幹線一部份,可接駁屯門公路。
歷史[]
象鼻山路介乎荃錦交匯處及象山邨對開一段和宜合道路段,於1980年通車,初期車流量偏低。
政府落實興建城門隧道,並於象鼻山路東端興建收費廣場,同時建造和宜合交匯處接駁和宜合道往返葵涌,車輛自此不能經和宜合交匯處往返象山邨。
城門隧道於1990年4月20日通車,接駁隧道葵涌出入口與和宜合道之間一段象鼻山路亦同步同車,成為5號幹線(今9號幹線)一部份。
柴灣角段[]
5號幹線餘下石圍角至柴灣角路段,當局於1993年3月已就擬建道路計劃諮詢荃灣區議會,及後於1995年4月刊憲諮詢公眾。
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委員會早於1991年審批愉景新城總綱發展藍圖時,就發展商應如何減低交通噪音的影響,包括五號幹線延續段將來在啟用後預計對愉景新城所帶來的交通噪音影響,作出了具體規定。按照核准總綱發展藍圖和城規會所作出的規定,發展商須實施一連串交通噪音緩解措施,包括在愉景新城建築物預留空間,以便在屋苑建築工程期間一併興建190米長路段,讓日後5號幹線延續段穿過,使建築物平台遮蓋路段以發揮隔音作用;在愉景新城東面,即美環街出口處,興建30米長的隔音罩;以及為樓宇選擇適當座向和把樓宇位置往後移,令住宅單位盡量遠離路邊。[2]
縱然如此,鄧氏家族成員以工程可能影響青山公路 - 荃灣段與荃景圍交界山坡上鄧氏祖墳的「風水」為理由,強烈反對道路計劃。當局於1997年修改計劃,包括在鄧氏祖墳附近一幅護土牆頂部的部分地方加建一條行人路,並把沙咀道與青山公路 - 荃灣段交界處一條行人路的其中一段改為行車道,以及在象鼻山路沿途興建多組隔音屏障。
歷經多年工程,象鼻山路延伸段已於2007年2月8日通車。[3]
簡史[]
- 1980年7月:象鼻山路石圍角至和宜合道一段通車。
- 2007年2月8日:象鼻山路柴灣角至石圍角一段通車。
道路平面圖[]
相關事件及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按照地理資訊地圖量度
- ↑ 立法會二題:適當緩解措施針對愉景新城的交通噪音問題,2004年3月17日
- ↑ 香港地方:討論-象鼻山路通車(連結已失效)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
||
城門隧道(包括孖指徑隧道及針山隧道)- 城門隧道公路 - 大埔公路 - 沙田段 - 吐露港公路 - 粉嶺公路 - 新田公路 - 元朗公路 - 屯門公路 - 象鼻山路 - 城門隧道 |
荃灣區道路列表 | |
---|---|
大帽山、曹公潭、老圍 、石圍角、梨木樹 |
大帽山道、荃錦公路、芙蓉山路、馬閃排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三棟屋路、老圍路、顯達路、![]() |
荃灣市中心 | ![]() |
海濱花園、荃灣碼頭 | 怡康街、怡樂街、永順街、永德街、龍德街、橫龍街、荃業街、灰窰角街、馬角街、馬角里、馬頭壩道、德士古道、楊屋道、大河道、海貴路、海盛路、圓墩圍、享和街、享成街、大壩街、芙蓉街 |
柴灣角、荃灣西 | 柴灣角街、海角街、海德街、海盛路、海興路、海安路、安育路、安賢街、安逸街、荃景圍、照潭徑、美環街、大涌道、白田壩街、半山街、麗順路、麗志路、寶豐路、寶豐台、發業里、![]() ![]() |
汀九、深井、青龍頭 | 深井村路、深康路、深慈街、海浪徑、龍如路、龍騰路、悠麗路、汀逸路、![]() ![]() |
馬灣 | ![]() |
陰澳、竹篙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