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 01:25
Jurassic World: Dominion Dominates Fandom Wikis - The Loop
您喜歡這個影片嗎?
開啟音效
譚臣道(Thomson Road),位於港島灣仔區灣仔,被修頓遊樂場分為以下兩段不相連道路;
- 西段:始於莊士敦道近聯發街,經過利文樓、樹發大樓、Loplus @ Johnston 服務式住宅,東至盧押道近軒尼詩道;
- 東段:西起柯布連道
灣仔站A5出入口、近莊士敦道,經過譚臣大樓、大同大廈暨大同商場、大有大廈暨大有廣場、菲林明道路口、灣仔 88 酒店、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富薈灣仔酒店,東接莊士敦道近巴路士街。
這條道路名稱,源自昔日庫務專員「譚臣」(Alexander Macdonald Thomson)。[1]
歷史[]
灣仔1921至1929年的填海工程,先後填出了軒尼詩道、駱克道、謝斐道、高士打道及貫穿其間的各縱向街道。有別於現在的地產發展思維,當年那一大片新填地,政府規定要興建風格統一的四層唐樓,用以舒緩中下層住屋壓力。
1929年,政府成立「遊樂場地委員會」,委派時任輔政司修頓爵士出任主席,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麥花臣先生為值理,研究港九空曠地段,專責遊樂場及球場建築事宜。灣仔新填地密集唐樓群中央,卻忽然凹下去留有一大塊空地,由修頓太太捐出,並建成「修頓球場」,希望那裏永遠是一個讓孩子在陽光下奔跑的地方。
戰後五六十年代,遊樂場協會在原本只是一片空地,沒有任何建築物的修頓球場上興建褔利大樓;及後闢建了修頓室內場館,是當年香港最大體育場館,也是全港第一所室內體育館。
上世紀80年代,地鐵拓展 港島線,佔用了部分修頓球場地段,以興建
灣仔站。政府重新修建修頓球場,隔鄰還築建了修頓中心,內設政府辦事處、室內運動場,恒隆則興建修頓花園等,修頓場館面積大幅縮小,成了今天的模樣。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灣仔區道路列表 | |
---|---|
灣仔北 | ![]() |
大佛口 |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
灣仔 | ![]() |
銅鑼灣 | ![]() ![]() |
天后、維園 |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
大坑、掃桿埔 |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
跑馬地 | ![]() ![]() |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