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走廊(West Kowloon Corridor),連貫九龍深水埗與油尖旺區,北始荔枝角道近長茂街,沿通州街和塘尾道行車天橋,南達渡船街近德昌街香港旺角希爾頓花園酒店。
縱使「西九龍走廊」這名稱向來廣為大眾所用,政府待至2007年刊憲,正式公布道路名稱。介乎渡船街與聚魚道之間、橫跨櫻桃街與大角咀道的北行橋,獲另行命名為「西九龍走廊西」(West Kowloon Corridor West)。
歷史[]
全長5公里的西九龍走廊乃一條行車天橋,南起加士居道,北達荔枝角道,建造工程分4期進行。第一期加士居道天橋早於1977年11月22日落成,連接加士居道與渡船街。工務司署於1978年11月公布第二期工程[3],分為欽州街至太子道西的南行橋,以及大角咀道近櫻桃街至欽州街的北行橋,每邊各有三條行車綫,於1979年初動工,至1982年11月1日啟用。
第三期由欽州街開始,沿通州街經海旁一帶至荔枝角道[4],工程合約於1980年10月5日批出[5],至1987年11月28日通車。翌年,西九龍走廊北行通往欽州街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與南昌邨的支路啟用。[6]
至於第四期工程,由油蔴地入塘尾道接通第二期。整項計劃完成後,西九龍走廊提供一條主幹道路,來往海底隧道與西九龍各區。第三期西九龍走廊1987年11月啟用後,有需要研究第四期的需求和時間。就此,運輸署於1988年1月12日與 MVA 顧問公司簽署一份價值 95 萬元的合約,進行「九龍西北部交通研究」,調查荔枝角、長沙灣、大角咀、旺角與油麻地部分地區直至 1991 年的交通及運輸問題。[7]
新界西晨早空調特快巴士路線[]
踏入九十年代, 地下鐵路彌敦道走廊在早上繁忙時間的列車車廂擠迫情況愈趨嚴重,運輸署由1992年6月1日起實施「紓緩地鐵彌敦道走廊擠塞措施」第二期計劃,西九龍走廊介乎欽州街至太子道西及詩歌舞街交界處以西約200米之間一段慢線,每日上午7時30分至9時劃為巴士專綫,只准巴士行駛。
就此,九巴晨早空調特快路線258B、258C、259B、259C、267S與268B改經荔枝角道、西九龍走廊、太子道西及荔枝角道,返回彌敦道前往尖沙咀碼頭。[8]
旺角至油麻地段[]
連繫旺角和油麻地的第四期西九龍走廊工程,分兩個階段落成。第一階段建造沿塘尾道近鴉蘭街伸延至渡船街近德昌街行車天橋,於1995年1月21日通車[9];同時重建鴉蘭街、砵蘭街、山東街、豉油街、彌敦道及旺角道的行人路與行車道。[10]
耗資 4 億元的第二階段工程包括將加士居道天橋延長,跨過窩打老道至登打士街對開接駁渡船街地面行車線,並提早至1996年年初通車;同時建造一條橫跨櫻桃街的雙線上行斜路,將渡船街與大角咀道北行天橋連接起來,已於9月20日開通[11],象徵西九龍走廊全線通車。
貫通西九龍填海區的深旺道通車後,提供另一道路予駕駛者,當局於1998年按規劃封閉西九龍走廊北行往欽州街支路。現時支路下游部分已拆卸建成富昌邨;長遠而言,支路出口或會保留及更改定線,以連接西九龍走廊北行至東京街。[12]
西九龍走廊交通噪音[]
西九龍走廊深水埗與大角咀段行車天橋矗立鬧市民居樓宇兩旁,交通噪音較高,毗鄰居民所受到的噪音水平於一日內最繁忙時段最高可達75至80分貝。為了減輕交通噪音對居民造成的滋擾,政府已於1993年在西九龍走廊鋪設低噪音鋪路物料。
過去環保署及路政署曾探討在西九龍走廊加設隔音屏障或隔音罩的可行性。但由於該路段屬已建成約30年的行車天橋,不能承受豎立隔音屏障或隔音罩所帶來的額外負荷,西九龍走廊沿線空間也無法容納新的獨立構築物來豎立隔音屏障。現有橋樑結構設計是用以承托行走中的車輛,不論是輕量透明板與鋼架組成的隔音屏障,抑或是可能減低風力負荷的可摺合或伸縮組件式隔音屏障,現有橋樑結構均不能承受這些隔音屏障所帶來的額外負荷。結果政府只在1996年為西九龍走廊(渡船街段及櫻桃街段)進行道路擴闊工程時,一併為該路段加設了隔音屏障。[13]
西九龍公路自1997年2月通車後,為來往西九龍與新界西的車輛提供了西九龍走廊以外的替代路線。油尖旺區議會議員建議禁止重型貨車於晚間在西九龍走廊上行駛,以減輕沿途居民在晚間受到重型貨車噪音滋擾的情況,其後運輸署於2000年9月1日起推行試驗計劃,禁止重型車輛在晚上11時至翌日上午7時使用西九龍走廊,為期3個月[14]。交通運輸委員會與相關政府部門於2000年11月及2001年1月的會議上討論有關措施的成效,考慮到警方在執法上所遇到的困難以及貨車業界強烈反對,交通運輸委員會在2001年1月的會議上通過放棄有關試驗計劃,運輸署亦在三個月試驗期後將計劃結束。[15]
基於上述原因,除了平日早上由新界西(元朗、屯門、荃灣、葵涌)前往油尖旺區的繁忙時間空調巴士路線外,早年專營巴士絕跡西九龍走廊。九巴在歷年巴士路線發展計劃,建議部分路線改經走廊,以節省繞經長沙灣和深水埗的時間,例如30X、33A、36B、41及68X線等,卻屢次遭沿線區議員以「居民受嚴重噪音滋擾」為由而擱置[16]。相反,駕駛美土線、土荃線和過海紅色小巴路線的小巴司機,樂意選用「西橋」作為首選路段。
2014年3月29日改道行經西九龍走廊的63X線就是最佳實證。礙於走廊貼近民居,為減少對附近居民影響,經諮詢後該路線改道初期,往洪水橋方向每天早上7時前及晚上10時後改行塘尾道及荔枝角道[17]。然而,2015年6月6日提升為全日服務的268X線竟獲准全日行經西九龍走廊。幾經爭取,63X線全數班次由2016年8月20日起統一行走西九龍走廊。時至今日,這兩條特快路線成為僅有全日來回程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新界西及旺角的巴士路線。
為了善用西九龍走廊橋底空間,政府在深水埗段增設不少社區設施,例如鄰近南昌邨的深水埗玉器市場與通州街臨時街市,毗鄰榮昌邨並於2017年12月15日開幕的「綠在深水埗」社區廢物回收站[18],以及聚魚道通州街公園對面的建造業議會通州街訓練場。
簡史[]
- 1977年11月22日:第一期竣工。
- 1982年11月1日:第二期竣工。
- 1987年11月28日:第三期竣工。
- 1995年1月21日:第四期第一階段竣工。
- 1996年9月20日:第四期第二階段竣工。
道路平面圖[]
交通意外[]
- 2016年1月12日:早上6時40分,一輛私家車沿西九龍走廊往荃灣方向行駛,當駛至長沙灣宇晴軒對開一個彎位時,一塊石頭迎面擊中私家車右邊擋風玻璃,私家車失控撞上慢線的石壆後停下,擋風玻璃上遺留一個破洞,私家車司機臉部被飛石轟中,當場死亡。[19]
- 2025年2月6日:下午近5時,一輛黑色私家車沿西九龍走廊往葵涌方向行駛,當行駛至近宇晴軒時,貼著石壆高速行駛與7輛行駛中的汽車發生碰撞,事故共造成3人受傷,25歲涉事私家車司機一度被困車內陷入昏迷,被救出後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其後涉嫌危險駕駛罪名被捕。[20]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第2709號公告:地政總署〈街道命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1卷第17期,2007年4月27日。
- ↑ 第6231號公告:地政總署〈街道命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1卷第38期,2007年9月21日。
- ↑ 大角咀深水埗天橋 工務司署招標承建,政府新聞公報,1978年11月24日
- ↑ 西九龍走廊要道 大角咀工程展開 增設廿七個休憩場所,新報人,1980年10月22日
- ↑ 西九龍走廊計劃另一期工程首份合約工務司署明日批出,政府新聞公報,1980年10月4日
- ↑ 拆卸西九龍走廊位於欽州街的下行斜路,深水埗區議會規劃發展及交通事務委員會文件132/20,2020年11月
- ↑ 九龍西北部交通研究合約批出,政府新聞公報,1988年1月12日。
- ↑ 運輸署推行紓緩地鐵擠塞措施,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5月30日。
- ↑ 塘尾道新行車天橋通車,《政府新聞公報》,1995年1月20日。
- ↑ 旺角街道重建以改善區內交通,政府新聞公報,1990年10月12日。
- ↑ 西九龍走廊工程完成全線通車,政府新聞公報,1996年9月20日。
- ↑ 〈疑設計失誤 浪費兼礙眼 幹線支路廢置司機興嘆〉,《太陽報》,2004年10月6日。
- ↑ 立法會九題:九龍地區的道路交通噪音問題,2008年4月30日。
- ↑ 禁止重型車在夜間使用西九龍走廊的試驗計劃,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文件CB(1)558/00-01(01)。
- ↑ 立法會一題:西九龍噪音問題及緩解措施,2011年5月25日。
- ↑ 反對九巴路線重組改行西九龍走廊,油尖旺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2013年5月。
- ↑ 〈63X線改道令乘車時間增加 惹乘客不滿〉,《東方日報》,2015年8月27日。
- ↑ 綠在深水埗營運項目批出,香港政府新聞網,2016年12月23日。
- ↑ 〈退休警長爆頭亡 泥頭車疑是元兇 飛石何來〉,《東方日報》,2016年1月13日。
- ↑ 〈西九龍走廊車禍|8車連環相撞 25歲肇禍男司機涉危駕被捕〉,《香港01》,2025年2月7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
||
啟福道 - 啟德隧道 - 東九龍走廊 - 漆咸道北 - 加士居道 - 西九龍走廊 - 荔枝角道 - 葵涌道(包括荔枝角大橋) - 荃灣路 |
深水埗區道路列表 | |
---|---|
荔枝角、美孚、 昂船洲、南昌站 |
蝴蝶谷道、荔枝角大橋、荔枝角道、荔灣道、美荔道、景荔徑、吉利徑、百老匯街、蘭秀道、恒柏道、萬事達廣場、月輪街、寶輪街、荔寶路、志昂路、昂船路、昂船洲大橋、連翔道、深旺道、深盛路、海麗街、海達街、荔盈街、批發市場街、英華街、興華街西、發祥街西、東京街西、欽州街西、西邨路 |
長沙灣、蘇屋 | 長沙灣道、長沙灣徑、青山道、九龍道、汝州西街、大南西街、醫局西街、通州西街、長裕街、長義街、長順街、長荔街、長茂街、長發街、文發街、發祥街、丹荔街、荔發街、荔康街、興華街、昌華街、福華街、福榮街、幸福街、幸祥街、通州街、欽州街、元州街、僑蔭街、營盤街、東沙島街、永隆街、永明街、永康街、永德路、永愛道、順寧道、懷惠道、保安道、廣利道、廣成街、丁香街、彩雀街、蘭花街、集輝街、光昌街、瓊林街、甘泉街、東京街 |
深水埗 | 深旺道、海輝道、連翔道、聚魚道、欽州街西、昌新里、通州街、界限街、海壇街、醫局街、大南街、九江街、石硤尾街、南昌街、基隆街、桂林街、汝州街、欽州街、元州街、鴨寮街、福華街、福榮街、大埔道、白楊街、楓樹街、黃竹街、北河街、東京街 |
石硤尾、大窩坪、金山 | 龍翔道、龍欣道、龍悅道、龍駒道、龍坪道、延坪道、大窩坪道、鳳坪里、澤安道、澤安道南、南山邨道、南昌街、白雲街、白田街、白楊街、偉倫街、偉智街、偉智里、培德街、窩仔街、巴域街、耀東街、北河街、西洋菜北街、西洋菜里、大埔道、大埔公路 - 琵琶山段、郝德傑道 |
又一村 | 又一居道、達之路、達康路、歌和老街、桃源街、花圃街、瑰麗路、玫瑰街、海棠路、地錦路、紫藤路、高槐路、雀橋街、石竹路、玉蘭路、丹桂路、壽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