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位於香港島中西區,西始皇后大道西近松秀西街,經過竹連里、荷李活道公園、普仁街、中環荷李活道彩鴻酒店、水坑口街、磅巷、荷李活大樓、華里、差館上街、樂古道、西街、水巷、東街、水池巷、樓梯街/四方街、平安里、荷李活華庭、城皇街、聖公會基恩小學、善慶街、美輪街、鴨巴甸街、伊利近街、卑利街、嘉咸街、擺花街、些利街、奧卑利街路口,東達雲咸街/砵典乍街交界,是貫穿中上環的東行單程路。
作為香港開埠以來最早的街道之一,荷李活道一帶有不少法定古蹟(例如文武廟、香港醫學博物館、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等)和歷史建築(例如元創方)。
歷史[]
1844年建成的荷李活道,乃香港最早開闢的道路之一,目的是方便運輸軍用物資。這條長約一公里的街道取名「荷李活」,據說是因兩旁曾長滿冬青樹(Holly)且成林(woods)。
在香港殖民地初期,維持社會治安與執法的重任主要由英國軍方負責。香港首間監獄「域多利監獄」於1841年建成,是最先以耐久物料建造的西式建築物,囚禁了各類罪犯、三合會人士和海盜。
其後,香港警隊於1844年正式成立,取代軍方負責維持治安與執法,查理士 · 梅理(Charles May)翌年獲委任為首位警察總長。中區警署始建於1864年,而面向荷李活道的警察總部大樓於1919年落成,屬新古典主義風格,其紅磚牆、花崗石雕刻及巨型圓柱均別具特色。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4年,宏偉石柱和以花崗岩砌成的護土牆,給人肅穆莊嚴之感,當時只由兩位裁判司負責全港所有案件;為安全起見,更特別建有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運送囚犯進出。
二戰期間,域多利監獄部分大樓遭轟炸並嚴重損毀,1946年復修後重開。1979年裁判司署遷出後,曾用作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入境事務處及警務處屬會辦事處。
大笪地[]
自1890年開始,荷李活道近水坑口街的小山坡,每晚聚集了不少攤販售賣地道美食、衣服、藥物及古董等各式商品,又有江湖賣藝者表演,亦有相士看相占卜,吸引大批平民到場,成為「大笪地」雛型,後來逐漸興旺起來,乃港島市民主要消遣場所,故又稱為「平民夜總會」。[1]
1972年,政府收回大笪地土地以建造荷李活道街市;到1992年再改建為荷李活道公園。大笪地輾轉搬到中港道港澳碼頭巴士總站旁邊空地,繼續夜夜笙歌。直至1992年8月,中環填海計劃工程展開,大笪地正式曲終人散,成為大眾集體回憶一部分。[2]
中區警署[]
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現存少數建於十九世紀的警署建築之一,政府於1995年9月8日宣布把警署樓羣列為法定古蹟[3],隨後在2001年建議將各部門辦公室與設施逐步遷離樓羣,以作修復及發展文物旅遊景點用途。
中區警區總部及中區分區警署自2004年9月起,暫時遷往灣仔軍器廠街警政大樓;域多利監獄於2006年7月遷往荔枝角蝴蝶谷道荔枝角懲教所,改建自荔枝角收押所前職員已婚宿舍及毗鄰九巴蝴蝶谷車廠舊址,即甘泉街巴士總站對面[4]。最後,中區警署和域多利監獄先後於2005年和2006年結役。
保安局於2006年5月建議在上環中港道海傍分區警署現址毗連土地興建一幢附翼大樓,容納中區警區總部[5];新大樓在2010年1月啟用,而海傍警署則改稱「中區警署」。[6]
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
政府原定引入私營機構,以富創意商業模式營運經活化的中區警署[7],2008年7月15日通過與香港賽馬會建立伙伴合作關係,共同推展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工作,是「保育中環」八個重點活化項目之一,其餘還有分布在中環不同區域的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美利大廈、中區政府合署、終審法院大樓、香港聖公會建築群、中環街市和中環新海濱。
活化中區警署工程於2012年1月展開,現時除了部分倒塌的第四座已婚督察宿舍,尚待探討如何重建或修復外,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其餘15幢歷史建築物、新建的美術館大樓及綜藝館大樓、檢閱廣場、監獄操場、行人天橋等工程均已完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積極籌備於2018年年中開始分三階段開放,並以「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之名營運[8]。
大館正式開幕[]
經過十多年策劃,集文化、藝術、餐飲、休閒設施於一身的「大館-古蹟及藝術館」於2018年5月25日舉行隆重開幕典禮,各座大樓連同開揚戶外空間,提供多個多用途場地,讓不同機構及駐場藝術家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展覽、節目等。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馬會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知多啲】平民夜總會,成報,2017年12月10日
- ↑ 話你知:60年代草根聚腳點,蘋果日報,2003年12月3日
- ↑ 三歷史建築物憲報刊登,政府新聞公報,1995年9月8日
- ↑ 荔枝角懲教所落成啟用,政府新聞公報,2006年7月20日
- ↑ 中區警區總部及中區分區警署搬遷計劃,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2006年5月2日
- ↑ 新中區警署報案室將投入服務,政府新聞公報,2010年7月16日
- ↑ 政府邀私營機構發展中區文物旅遊,政府新聞稿,2003年4月28日
- ↑ 中區警署建築群獲簽發法定許可證與相關證明書 積極籌備分階段開放,香港賽馬會網站,2018年4月19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