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景圍(Tsuen King Circuit),位於新界荃灣區柴灣角,西始沙咀道天橋錦豐園第一座外,順時針經過安賢街近荃灣港安醫院、荃威花園巴士總站、安逸街近荃景圍胡忠游泳池、荃灣中心、荃景花園、美環街路口,東接青山公路 - 荃灣段398號愉景新城第一座。
除了安賢街與安逸街之間一段上坡路段為單程路外,荃景圍其餘路段皆為雙向行車。
歷史[]
座落門牌199號的荃灣港安醫院於1964年5月啟用,當時荃景圍南始青山公路 - 荃灣段近屯門公路荃灣出入口,北迄現已關閉的荃景圍街市附近,周邊荒蕪一片[1]。七十年代,合和實業大力開發柴灣角北坡,興建私人屋苑,荃景圍亦大幅延伸至青山公路近荃灣警署,而原有出入口改建為掘頭路安育路。
「荃威花園」於1978年至1981年間分四期入伙,屋苑A至C座對開設有巴士總站,於1981年正式啟用,起初稱為「柴灣角西巴士總站」(Chai Wan Kok West Bus Terminus)[2]。地處荃景圍中段的荃灣中心於1983年入伙,屋苑第2與3期之間設有小巴總站。
位於荃景圍與安逸街交界的荃景圍街市於1990年5月2日啟用,共有241個檔位。受荃灣區多個街市競爭影響,荃景圍街市空置率一度是全港之冠,空置率高達八成[3];審計署曾兩度發表報告,批評食環署管理不善,浪費公帑。經檢討街市租用率後,食環署於2017年3月宣佈荃景圍街市快將關閉,原址發展為社區設施[4];結果,街市於2018年3月1日關門大吉。
沙咀道天橋[]
早年荃景圍只有青山公路一個出入口,政府早於1983年7月落實興建「沙咀道橫跨青山公路的天橋」(Flyover across Castle Peak Road at Sha Tsui Road),連接荃景圍及沙咀道柴灣角工業區,並於1987年2月首次就有關工程刊憲。經過多次修訂與諮詢,當局於1996年12月4日向立法局申請撥款2億7,410萬元建造行車天橋。這條東西行雙向行車天橋可望改善荃景圍對外交通之餘,在發生火警或其他意外事故期間,讓緊急車輛更迅速地抵達荃景圍。
歷經多年工程,上述行車天橋於2000年7月28日通車[5],並正名為「沙咀道天橋」(Sha Tsui Road Flyover),而造價亦降低至一億四千萬元,為人煙稠密的荃景圍住宅區提供多一條行車通道,有助紓緩荃景圍東端與青山公路 - 荃灣段的交通擠塞情況。當局更乘愉景新城落成之便,將美環街延伸至荃景圍。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荃灣區公眾空間,屋宇署網站
- ↑ 憲示第271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24卷第3期,1982年1月22日。
- ↑ 〈荃景圍街市擬關閉 逾萬居民難買餸〉,《蘋果日報》,2017年4月3日。
- ↑ 〈關閉荃景圍街市及其未來發展路向〉,荃灣區議會,2017年3月28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天橋紓緩荃景圍交通〉[新聞公報],2000年7月2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荃灣區道路列表 | |
---|---|
大帽山、曹公潭、老圍 、石圍角、梨木樹 |
大帽山道、荃錦公路、芙蓉山路、馬閃排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三棟屋路、老圍路、顯達路、![]() |
荃灣市中心 | ![]() |
海濱花園、荃灣碼頭 | 怡康街、怡樂街、永順街、永德街、龍德街、橫龍街、荃業街、灰窰角街、馬角街、馬角里、馬頭壩道、德士古道、楊屋道、大河道、海貴路、海盛路、圓墩圍、享和街、享成街、大壩街、芙蓉街 |
柴灣角、荃灣西 | 柴灣角街、海角街、海德街、海盛路、海興路、海安路、安育路、安賢街、安逸街、荃景圍、照潭徑、美環街、大涌道、白田壩街、半山街、麗順路、麗志路、寶豐路、寶豐台、發業里、![]() ![]() |
汀九、深井、青龍頭 | 深井村路、深康路、深慈街、海浪徑、龍如路、龍騰路、悠麗路、汀逸路、![]() ![]() |
馬灣 | ![]() |
陰澳、竹篙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