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道(Yuk Choi Road),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東香港理工大學,南始康泰徑近暢運道,貫穿校園中央,北達Y座李兆基樓平台地面,乃理大管理的私家路,亦是校園對外必經之路。
歷史[]
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由「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Government Trade School)成立開始,位於灣仔活道的校舍俗稱「紅磚屋」,是香港第一所獲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
二次大戰後,學院於1947年易名為「香港工業專門學院」(Hong Kong Technical College),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配合工業專門學院長遠發展,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100萬元捐助、政府斥資和撥地的支持下,紅磡校園建築工程於1956年正式展開,翌年由港督葛量洪爵士揭幕。
當時工專校舍旁邊,即現時理大網球場位置曾闢作公眾殮房、停屍間及供死者出殯的「永別亭」[1],選址鄰近 尖沙咀火車站,方便運送屍體到和合石安葬[2]。後來,市政局將公眾殮房及永別亭,遷往紅磡暢行道和三間私營殯儀館集中一起,並於1978年啟用,名為「紅磡公眾殯儀廳」,1983年改稱「紅磡市立殯儀館」。[3]
進軍大學之路[]
1965年,鍾士元博士在立法局倡議設立一所理工學院;經過多年籌備,「香港理工學院」(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於1972年8月1日成立,接辦工業專門學院校舍及職員,原有工藝課程改由1969年成立的摩理臣山工業學院(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接辦。此後,理工學院不斷增加不同類型課程,致力提升學術水平,同時持續擴建紅磡校園,滿足社會需求。
1994年11月25日,學院正式取得大學地位,正式定名「香港理工大學」。十年後,理大工程學院聯同前 九廣鐵路公司在2004年成立「理大—九鐵智能鐵路研究實驗室」(Smart Railway Research Laboratory),為
九廣東鐵安裝「光纖傳感系統」,提高了鐵路行車可靠性及安全程度。[4]
擴建校園[]
校方2005年落實拆卸教職員宿舍「百粹苑」[5],然後在原址興建教學酒店。耗資13億元的「唯港薈」座落科學館道17號,2011年9月27日正式開幕,設有262間客房。[6]。
因應政府推行大學四年制,學生人數增加,理大遂增建第8期校園,於2013年年中落成。按照原有發展計劃,理大需要興建一條行人隧道連接被漆咸道南分隔的V座創新樓和第八期校舍Z座兩幢新教學大樓[7],計劃動用9,000萬元興建行人隧道。有關工程2011年進行期間,漆咸道南路面一度出現沉降;為確保漆咸道南不會進一步下陷,癱瘓交通引致大混亂,工程暫停逾五個月,理大最終決定放棄興建隧道,改為自資興建行人天橋。 [8][9]
第8期校園行人通道接駁工程拖延近5年,理大於2016年5月就擬建行人天橋計劃諮詢區議會,政府就工程於同年11月11日刊憲[10]。行人天橋以預製組件模式建造,並採用弓弦拱橋設計,建成後毋須佔用公眾地方作支撐。[11]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政府發死人財,話之你死,松柏之聲,2012年6月15日
- ↑ 三代經營長生店 蕭明寫下香港殯儀史,香港01,2016年5月21日
- ↑ 經營權屆滿 紅磡福澤殯儀館明起停運,星島日報,2017年3月27日
- ↑ 唐偉章教授就職演辭繼 承光輝歷史譜寫理大新篇,香港理工大學網站,2009年4月8日
- ↑ 理大拆教員宿舍 斥五億建教學酒店,蘋果日報,2005年10月5日
- ↑ 唯港薈舉行設計會議及晚宴慶祝正式開幕,香港理工大學新聞稿,2011年9月27日
- ↑ 立法會:香港理工大學就第八期發展計劃提供的文件
- ↑ 理大建隧道 漆咸道沉降,東方日報,2014年8月26日
- ↑ 隧道叫停嘥數千萬公帑,蘋果日報,2014年8月27日
- ↑ 政府新聞公報:香港理工大學擬建行人天橋,2016年11月11日
- ↑ 香港理工大學連接8期校園行人天橋,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有限公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