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道(Victoria Park Road),顧名思義,位於港島灣仔區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北緣,始於興發街近琉璃街、歌頓道/永興街交界,經過清風街天橋、中環及灣仔繞道西行支路、東區走廊出入口、銅鑼灣避風塘海濱、通往加寧街支路路口,西達告士打道近怡和午炮,全長約3000英尺,東西行雙向行車。
作為灣仔區主幹道路,維園道東行線附設「銅鑼灣天橋」(Causeway Bay flyover),把來自海底隧道、中區及灣仔的車輛引導往維多利亞公園以西一段告士打道,是前往銅鑼灣與大坑道最直接途徑。
在中環及灣仔繞道通車之前,介乎告士打道至東區走廊之間的一段維園道是4號幹線一部份。
歷史[]
位處銅鑼灣海旁的維園道,沿維多利亞公園北岸而建,屬「海傍大道」一部分。維多利亞公園原為避風塘,於1957年填海而成,避風塘遷至維園北面。
海底隧道於1969年動工,政府在港島出口填海建造交匯處和連接路,包括維園以北的海傍道路工程,並於1972年12月29日刊憲,公布街道名稱「維園道」。
1991年,运输署计划扩宽维园道,并提交至湾仔交通信书会上讨论助理运输处长李树枝指出,当时由东区走廊下维园的五条行车线的交通,匯合成只有三条行车道的交通,形成一个瓶颈地带,这个情况在繁忙时间导致车龙出现,特别是东区走廊的情况更甚;处方为纾缓上述问题,建议将交界处以西的永道扩阔,暂时由三条行车道扩阔至四条行车道,长远而言则扩阔至五条行车道。当局须占用维多利亚公园一部分土地,已进行扩阔工程而市建局亦同意交出部分土地有关工程已定于该年8月展开;扩宽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老山隧道在该年6月启用预了隧道会导致东区海底隧道回东区走廊的行车量增加,从而以使堵塞的情况恶化。运输署高级工程师讲述工程详情维园道西行行车道介于其与东区走廊交界随和棋与通道往告士打道连接路交界之间一段将扩宽为四线行车,有关土地是来自维多利亚公园及铜锣湾公园所得的土地;取消告士打道油站以西的巴士站,并将之改当設在告士打道辅助道路跟景龙街以西,当局在迁移巴士站后将取消怡东酒店前的交通灯号控制行人路过路处及將告士打道辅助到老邝富城三条行车道当局须进行扩阔工程以应付前往坚拿道天桥及湾仔南的交通东区走廊介乎糖水道与兴发街之间一段西行上的行车到路面标记将语修改,以提供两条往中环的车道借此改善兴发街/歌顿街/永兴街交界处文文及前往兴发街/清风街/维园道交界处,使前往跑马地及铜锣湾的车辆提供一条经兴发街的路线。多位议员询问运输处是否可以考虑取消告士打道油站,以改善该区的行车流量;处方表示由于油站的租约还有两年多才届满,故暂时没有收回土地,但已委托顾问公司进行研究该段土地是不可作其他用途[1]
运输署港岛处理工程师其后召开记者会,基于隧道区堵塞情况已影响到其他非使用隧道者,為纾缓海底隧道港岛入口处西行的交通,计划在东区走廊维园及告士打道进行扩建工程及交通管理措施,改善计划只会增加中区的交通流量不会对其他的地区的交通造成显著影响相信工程完成后对东隧交通流量的增加有所帮助;首先在东区走廊近油街以西的西行线改建为两线至维园道以供往中环的车辆使用,同时西行方向多处亦加以扩阔,有助前往中区的两线行车和海底隧道的交通可畅顺行驶。维园道近告士打道之路以西当时通往跑马地和湾仔的交通,将改经往支路怡东酒店与世贸中心全咨告士打道辅助道路,为应付额外的交通之路将由一线扩展成两条行车线,而告士打道辅助道路也将加富城三线。[2]
東區走廊全線通車後,維園道車流量持續增長,運輸署於1993年2月初展開道路擴闊工程,提供一條額外東行線,方便車輛前往北角及港島東其他地區。耗資160萬元的道路工程完成後,該段維園道有五條行車線,分別供以下用途:[3]
銅鑼灣天橋[]
過去銅鑼灣天橋為單線行車道,經常交通擠塞,阻塞告士打道往東區的交通,嚴重時車龍更伸延至海底隧道管道。有鑑於此,當局把該條天橋重建為一條雙線不分隔車道,分流前往銅鑼灣及經由大坑道天橋前往大坑的車輛。
路政署於2004年6月簽署價值7,300萬元合約,展開銅鑼灣天橋重建及相關維園道擴闊工程,包括拆卸原有銅鑼灣天橋和毗鄰行人天橋,建造一條橫跨維園道的有蓋行人天橋,以及一條210米長的雙線單程行車天橋,連接維園道東行與告士打道南行,左線讓車輛前往高士威道及大坑,右線讓前往告士打道西行的車輛專用。維園道東行線225米長路段亦重新定線,而西行線170米長路段擴闊為5條行車線。[4]
道路工程進行期間,介乎通往銅鑼灣海濱公園的支路與東區走廊上行車道之間的維園道東行最右面三條行車線會封閉。受影響行車線暫設於銅鑼灣海濱公園,車輛須改用該臨時行車道。[5]
施工一年多後,新銅鑼灣行車天橋於2006年6月2日上午約十時起開放一條行車線,沿維園道東行前往銅鑼灣/大坑道/高士威道東行的車輛改行新天橋[6]。4個月後,銅鑼灣行車天橋於10月2日早上約八時起全面開放通車。沿維園道東行往大坑/高士威道方向的駕駛人士須用天橋左線行車道,而前往銅鑼灣方向的駕駛人士,則須用天橋右線行車道。[7]
經改善的銅鑼灣天橋還南移至維園道東行線右方,有效分流前往銅鑼灣、跑馬地及東區的車輛,以免阻塞維園道沿線及告士打道東行線[8],亦有助紓緩銅鑼灣天橋及維多利亞公園一段東區走廊西行線的交通擠塞情況。
中環及灣仔繞道[]
全長4.5公里的中環及灣仔繞道,當中包括3.7公里長的行車隧道連接中環碼頭及北角東區走廊,並會於灣仔、天后設有隧道連接路,以便車輛進出主幹道,當中包括位於維園道西行近清風街天橋的「8號連接路隧道」。
銅鑼灣避風塘維園道的一段海濱,在中環及灣仔繞道相關工程完成後,已自2018年12月起重新開放。[9]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疏導交通避免擠塞 運署擬拓濶維園道〉,《灣仔星報》,1991年2月2日。
- ↑ 〈舒緩海隧港島入口西行線交通 龐大交通管理計劃 工程展開年中完成〉,《灣仔星報》,1991年3月17日。
- ↑ 擴闊維園道東行線改善交通,政府新聞公報,1993年6月29日
- ↑ 〈銅鑼灣天橋重建特別交通安排〉[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及運輸署新聞公報],2005年6月8日。
- ↑ 〈銅鑼灣改道後首個工作天交通繁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及運輸署新聞公報],2005年6月13日。
- ↑ 〈銅鑼灣行車天橋局部開放通車(附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及運輸署新聞公報],2006年6月2日。
- ↑ 〈新銅鑼灣行車天橋下月初全面開放通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及運輸署新聞公報],2006年9月30日。
- ↑ 路政署官方網站:銅鑼灣行車天橋重建及相關的維園道擴闊工程
- ↑ 以「先駁通,再優化」理念建議於灣仔北進行的海濱長廊工程,灣仔區議會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2020年5月26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工程項目:東區走廊西行至告士打道的交通優化方案—委員對諮詢文件的跟進意見(綜合回應),灣仔區議會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文件第13/2020號
![]() |
||
東區走廊 - 中環灣仔繞道* - 干諾道中(林士街天橋) - 干諾道西(干諾道西天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