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紅磡Hung Hom),位於九龍半島土瓜灣尖沙咀東沿岸地帶,西臨康莊道,北達新柳街庇利街,與何文田之間以漆咸道北仁風街信用街高山道為界。

本港首條連貫維港兩岸的海底行車隧道——海底隧道,又稱「紅磡海底隧道」,隧道九龍出入口與旁邊平台上的 MTR logo 港鐵紅磡站紅磡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與俗稱「紅館」的香港體育館等建築物,雖以「紅磡」為名,在地方行政層面而言,卻屬於油尖旺區範圍,令紅磡橫跨九龍城油尖旺兩個行政區。

歷史[]

戰前的紅磡與鶴園、土瓜灣並稱為「三約」,三約居民集資,於1873年興建位於差館里的觀音廟,屬九龍區最大規模廟宇。建築物依循傳統方式而建,分為三座,左邊是當年公所所在,是街坊開會和解決紛爭的地方;正座為廟宇,除觀音外,亦供奉太歲及列聖。[1]

黃埔船塢與黃埔花園[]

1863年成立的黃埔船塢,曾是遠東區最大旱塢、修船及造船公司之一,高峰期平均每星期處理25艘船。1898年,青洲英坭廠由澳門搬來香港發展,紅磡廠房佔地甚廣,高峰期僱用近三千名工人,甚至要在廠內興建一條輕軌式鐵路運輸材料,貫通鄰近黃埔船塢,再由船塢將英泥及瀝青運往世界各地,整個東南亞自此都用香港出產的青洲英坭。

紅磡早於十九世紀已有英泥廠、船塢等重工業,但區內出現最多工廠煙囪,則是二十世紀的事。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於1901年1月25日在香港註冊成立;1903年4月,位於紅磡漆咸道公主道交界的首座發電廠正式投產,並於1919年為九龍半島公共照明系統供電;今天的理工大學Y座,就是昔日發電廠舊址。中電在紅磡落腳,有了電力,這才有日後九龍城巿發展。後來政府在紅磡移山填海,工程影響汲取海水冷凍和煤炭運輸,電廠於1921年遷至鶴園,位於黃埔船塢和青洲英坭廠之間土地上。[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前夕,中電受香港政府之命毁壞發電設施,免被日軍佔用。工程師以炸藥炸毁最大的渦輪,英軍和警方則合力拆毁其他機組,將部分組件掉進海中。二次大戰末期,黃埔船塢成為日軍轟炸目標,連番炮火波及觀音廟旁一所學校,觀音廟則絲毫無損,所以有指該廟特別靈驗[3]。多年來,這裏香火鼎盛,每年農曆正月廿六,人們沿觀音街差館里湧來向「觀音借庫」。[4]

1945年,香港重光,剛從赤柱集中營釋放的工程師趕回紅磡,重建鶴園發電廠。二戰過後,造船和維修工業轉移到外地,本地造船業逐漸式微。1973年1月1日,黃埔船塢與太古船塢正式合併,三年後於青衣西草灣路取得50公頃土地重建船塢;香港聯合船塢於1978年正式開業,隨即按計劃遷移太古及紅磡兩個船塢。黃埔船塢於三年後開始分階段關閉,首先結束的部分建成今天位處德民街兩旁的黃埔新邨。

1984年12月14日,黃埔船塢與香港政府簽署換地條款,翌年船塢正式關門大吉,原址興建大型私人屋苑「黃埔花園」,88座住宅大廈共10,519個單位於1985至1991年間陸續落成。整個項目投資額達40億港元,配套設施包括學校、商場、巴士總站等,使紅磡脫胎換骨,面貌一新。

道路與鐵路並駕齊驅[]

在六十年代,紅磡南部海岸線位處現今半島豪庭第2座及紅磡明愛勵苑,亦是紅磡渡輪碼頭所在地,碼頭對開設有巴士總站,位於現時紅磡南道暢運道交界,紅菱街休憩處和紅磡灣變電站的位置[5]巴士總站在1963年9月1日首度有巴士路線進駐。

本港首條橫越維港兩岸的行車隧道——海底隧道,於1972年通車;3年後, MTR logo 九廣鐵路 MTR logo 九龍車站啟用,自此紅磡碼頭與巴士總站共同為渡輪、火車與巴士乘客提供一站式接駁服務。政府1980年代末發展紅磡灣,在舊紅磡碼頭對開海域進行填海工程,1991年初紅磡渡輪碼頭與巴士總站遷至現時黃埔花園百合苑對開。

紅磡站毗鄰紅磡海底隧道,擁有完善交通配套安排,包括暢運道公共交通交匯處隧道收費廣場供各隧道巴士使用的上落客設施,是鐵路和其他路面交通工具互相轉乘的理想位置。現時紅磡站接駁理工大學的行人天橋在繁忙時間人流會較擠擁,這主要是由於鐵路轉乘巴士的乘客在紅磡站出口至隧道巴士站樓梯的一段行人天橋上排隊所致。

運輸署一直有監察該處的人流情況,並與其他政府部門及公共交通營辦商協商採取合適措施改善乘客排隊安排,以疏導人流。專營巴士公司在行人通道、行人天橋及巴士站加設指示牌及排隊線路標,以維持候車乘客排隊秩。此外,專營巴士公司已搬遷3個站長亭,以騰出更多空間予乘客排隊,又作出一些特別安排,例如於繁忙時間加開特別班次、實施前後門一併上客以縮短乘客上車時間,並加派外勤人員到巴士站及附近接駁天橋維持秩序等。

港鐵 MTR logo 沙中綫全線通車後,會形成兩條策略性鐵路走廊,分別是「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東西走廊將連接馬鞍山線及西鐵線,乘客可從烏溪沙站直達屯門站;而「南北走廊」則會將現有東鐵線延伸過海至金鐘站。將來,經東西走廊及南北走廊的乘客均可在紅磡站轉線。

為配合沙中綫完成後的運作,紅磡站須進行大規模擴建及改善工程,包括增設新的月台,為乘客提供更方便轉線服務。日後,乘客可直接乘搭東鐵線過海,減少於紅磡轉乘過海巴士的需要,有助舒緩擠擁情況。

道路網絡[]

百多年來,紅磡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19世紀落成的建築物,除了觀音廟逃過二戰日軍轟炸,仍然迄立原地外,其餘早已清拆搬遷,只留下街名見證昔日區內境況。

  • 曲街:以黃埔船塢代理經理 Robert Cooke 命名。
  • 機利士南路機利士北路:以黃埔船塢總經理 David Gillies 命名。
  • 戴亞街:以黃埔船塢總經理 Robert Morton Dyer 命名,是昔日船塢北面界線。
  • 船澳街:乃昔日黃埔船塢與西面街區的分界。
  • 觀音街:從觀音廟延伸至昔日海旁的街道。
  • 差館里:昔日紅磡警署對出有一條向海旁伸延的「差館街」;1950年代警署搬遷,舊址留下「差館里」,以作紀念。
  • 青州街:以早年全港最大英坭製造廠——青州英坭廠命名。
  • 大環道:大環山曾為區內地標;80年代剷平後,留下街道作見證。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紅磡觀音廟〉,《都市日報》,2016年10月23日。
  2. 街知巷聞:繼續變天 紅磡重工業發源地,明報,2016年10月9日
  3. 嘉道理私人資料歷史導賞 發現老紅磡炸電廠避日軍〉,《明報》,2017年1月22日。
  4. 福山堂,〈觀音借庫〉。
  5. 【黃埔街重建】最後倒數階段 街坊憶舊碼頭風光 曾有俄馬戲團?,香港01,2018年3月19日

相關條目[]

香港巴士大典條目
紅磡

外部連結[]


九龍城區道路列表
何文田嘉道理山
窩打老道山
窩打老道HK Route1公主道太子道西亞皆老街布力架街嘉道理道梭椏道艷馬道棗梨雅道太平道自由道勝利道祐滿街何文田街何文田山道牧愛街迦密村街治民街孝民街忠民街忠孝街忠義街佛光街常盛里常盛街常富街常樂街常和街常康街常健街常興街民豐徑聖約翰里學餘里文福道文運道培正道天光道嘉齡道陶域道登巴道巴富街巴芬道石鼓街敬德街勵德街公爵街基堤道
九龍塘九龍仔 HK Route7龍翔道HK Route1窩打老道界限街歌和老街筆架山道義本道和域道安域道朗德道義德道根德道多福道沙福道添福道羅福道禧福道聯福道聯合道金城道廣播道馬可尼道范信達道志士達道雅息士道施他佛道金巴倫道森麻實道多實街德雲道對衡道衡州道渭州道西谷道慕禮道牛津道劍橋道浸會大學道真光里約道律倫街舒梨道林肯道何東道火石道打比道蘭開夏道喇沙利道伯爵街述德街品蘭街書院道秀竹園道嘉林邊道東寶庭道延文禮士道
九龍城馬頭圍 聯合道太子道東太子道西啓德道沙浦道龍崗道城南道南角道樂善道東正道東頭村道福佬村道侯王道衙前圍道衙前塱道打鼓嶺道石鼓壟道獅子石道賈炳達道士他令道科發道露明道天光道農圃道合一道英才徑盛德街富寧街福祥街亞皆老街馬頭圍道馬頭涌道
啟德啟德坊 HK Route5啟德隧道協調道啟新道承啟道承昌道承豐道啟德橋道沐元街沐縉街沐虹街沐翠街沐安街沐朗街沐寧街沐泰街遠洋里南遠洋里北揚帆里南揚帆里北高飛里南高飛里北振翅里南振翅里北天際里東天際里西善鄰里承富里承裕里承景街
土瓜灣 HK Route5啟德隧道HK Route5東九龍走廊土瓜灣道九龍城道宋皇臺道馬頭圍道馬頭涌道馬頭角道馬坑涌道靠背壟道美善同道美善同里高山道落山道新山道上鄉道下鄉道譚公道北帝街炮仗街山西街江西街江蘇街貴州街浙江街四川街鴻光街永耀街長寧街美華街麗華街順風街景雲街朗月街旭日街啓明街玉成街隆德街石塘街偉景街美景街美光街榮光街銀漢街鴻福街庇利街環樂街環興街環發街環達街環安街崇安街興仁街興賢街忠信街明倫街鶴齡街駿發街燕安街蟬聯街鴻運街鵬程街鷹揚街麟祥街鹿鳴街鳳儀街龍圖街新碼頭街
紅磡 紅磡繞道紅磡道紅磡南道紅磡灣街老龍坑街黃埔街觀音街佛光街湖光街蕪湖街差館里孖庶街大沽街明安街福至街馬來街寶來街寶其利街溫思勞街曲街必嘉街必嘉圍暢行里暢行道安靜道獲嘉道機利士南路機利士北路山谷道高山道信用街仁風街平治街和衷街青州街利工街北拱街新圍街新柳街庇利街春田街崇志街崇潔街崇平街民樂街民裕街民泰街民兆街船澳街戴亞街衛環里大環道大環道東鶴翔街鶴園街鶴園東街鶴園里海逸道環海街德民街德安街德定街德康街德豐街船景街紅樂道紅荔道紅鸞道暢運道暢通道暢通道南紅菱街仁勇街愛景街建灣街華信街華豐街薈然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