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咀(Shek Tong Tsui),位於港島中西區西營盤以西及堅尼地城東北,乃西環重要組成部份。一般而言,石塘咀東臨第三街、廣豐里及水街為界,西至皇后大道西及德輔道西,亦包括山上的寶翠園。
二十世紀初期,石塘咀是叱吒一時的紅燈區,以「塘西風月」著稱。現時區內以私人住宅為主,山道為南北走向道路,當中山道天橋更是區內地標。
歷史[]
昔日石塘咀乃荒蕪石山,在清朝成為開採花崗岩的石礦場,而「石塘咀」地名正是源自石礦場(即石塘);由於俗稱麻石的花崗岩為上等建材,吸引不少石匠移居石塘咀。原居廣東長樂(今梅州市五華縣)的朱居元於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攜眷南下,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石塘咀建村;不過在嘉慶年間因虎狼、海盜為患,村民相繼遷往九龍沙埔鄉(今黃大仙區東匯邨一帶),石塘咀村落日益凋零。
英國接管香港島後隨即進行人口普查,並於1841年5月15日將數據刊登於第二號憲報,顯示「Shek-tong Chuy」(後譯「Sheck-ton-tsui」[1])為人口僅25人的「石礦場、小村落」(Stone-quarry. Hamlet.),為當時港島除無人居住的荒廢村落外,最少人聚居之地。
英人管制香港後,意識到石塘咀可作為扼守維多利亞港西面入口的橋頭堡,乃於十九世紀末建造卑路乍炮台;該炮台至二戰後方荒廢,遺址其後成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屋苑「寶翠園」。從當年交通標準來說,石塘咀位置實屬偏遠,區內其餘土地長年乏人問津。
塘西風月[]
1904年,上環妓院集中地水坑口發生大火,來港履新不久的港督彌敦察覺到此乃推動西環發展的良機,遂以整頓衛生為由下令遷移所有妓寨至石塘咀。全盛時期區內妓院總數達數百間,娼妓亦有二千,成為名噪一時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而黃色事業亦帶動其他娛樂場所發展,使石塘咀逐漸成為商賈政要流連之地,區內單是酒樓便有四十餘間。
石塘咀妓院林立的景況綿延近三十年,港府在1935年6月30日跟隨英國本土實施全面禁娼,夜夜笙歌的「塘西風月」繁華景象亦隨之而落幕。
太平戲院[]
香港開埠以後,人口迅速增長之餘,市民對消閒娛樂的需求亦越加殷切,一些專門演出戲曲的戲院陸續落戶西營盤與石塘咀。這些戲院設施完善,成為華人重要娛樂場所,太平戲院便是二十世紀早期建於石塘咀的大型戲院。
座落皇后大道西與德輔道西之間的太平戲院於1904年落成,樓高三層,設有千多個座位,是二十世紀初香港規模最大戲院之一。除提供一般戲院常見的座位外,該戲院還創設較舒適的「貴妃床位」和「對號位」,令其他戲院爭相仿效。太平戲院於1932年重建,座位增至約二千個,並聘請帶位員協助觀眾入座,更添置有聲放映機,令這所粵劇戲院兼具電影院放映中、西名片的功能,無論設備和服務素質都大為提升。
工業小鎮[]
太平戲院周邊工廠林立,石塘咀市政大廈旁的翰林峰(西環大樓舊址)曾是煤氣總局,乃煤氣公司首座廠房。該廠煤氣鼓在1934年5月14日發生爆炸,造成42人死亡及46人受傷,至1950年代中遷往土瓜灣馬頭角道新廠房。
戰後香港電影事業發展蓬勃,加上電視普及、戲院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太平戲院最終於1981年停業,戲院拆卸後改建為現時華明中心。
至於香港商業中心原為香港人造花廠,1983年改建成商廈;而均益大廈各期原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均益倉」旗下貨倉,該公司在1970年被和黃收購後,各座貨倉陸續拆卸,改建住宅。
交通服務[]
石塘咀巴士服務分為上路(薄扶林道)及下路(皇后大道西、德輔道西)兩種,除13小巴線外,上下路互不關連。上路車除少數以香港大學蒲飛路為總站的半山區路線外,均是來往南區的。而下路車絕大部分均是以堅尼地城為總站,只有少數開往南區。上下路均有不少前往九龍及港島北岸的選擇。
除巴士外, 電車於石塘咀的屈地街設有總站及電車車廠。
1980年代,政府打算興建 地鐵連接這區,並於區內興建了兩個車站出口預留空間,惟計劃因人口不足而擱置。直至2005年6月,地鐵決定開始港島綫西延的
西港島綫計劃,並於石塘咀設一車站,該站最後命名為
香港大學站。西港島綫最終於2009年動工興建,並於2014年12月28日通車。該站設有升降機,供市民往返山上(香港大學)及山下地區,使區內交通更為便捷。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 No. 30〉,香港政府憲報第1卷第36期,1856年3月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展覽讓你重溫太平戲院昔日故事,政府新聞公報,2008年6月27日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
行政分區 | |
---|---|
香港島 | 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
九龍 | 九龍東:觀塘區、黃大仙區 |
新界 | 新界東: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