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大道中(Queen's Road Central),位於港島中西區中、上環,東始長江集團中心對開的德輔道中/金鐘道交界,經過銀行街、滙豐總行大廈、渣打銀行大廈、雪廠街近炮台里、都爹利街、置地廣場上落客區、新世界大廈、泄蘭街、畢打街、雲咸街、娛樂行、華人行、德己立街、戲院里、萬邦行、砵典乍街、萬宜大廈、域多利皇后街、中環街市、閣麟街、租庇利街、嘉咸街、中環中心上落客區、卑利街、the L.place、永吉街/通往鴨巴甸街/威靈頓街樓梯、新紀元廣場、文咸東街/威靈頓街、禧利街、樓梯街、樂古道、急庇利街、摩利臣街路口,西達皇后大道西/水坑口街/文咸東街交界。
全長1.6公里的皇后大道中,是一條貫穿中上環商業區的西行單程路。
歷史[]
1841年,英國初管治香港,隨即在中環及上環海傍築建第一條馬路,並於1842年2月通車。有趣的是,「皇后大道」英文名字中的「Queen」應指「女皇」,但由於此字在中文亦指「皇后」[1],當時負責翻譯的師爺英文水平低,錯譯「女皇大道」為「皇后大道」。雖然政府後來作出指正,卻沒有作出更正,沿用「皇后大道」為街道名稱,俗稱「大馬路」。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於1865年3月3日在香港開業,總部當時設於維多利亞城內的獲多利行,地處皇后大道1號[2],門前車輛熙來攘往,可眺覽商船雲集的繁忙維港,乃中環心臟地帶。不久後,皇后大道向東西兩邊延伸,分別命名為皇后大道東及皇后大道西,而皇后大道亦相應地易名為「皇后大道中」,簡稱「大道中」。
香港首座大會堂早於1869年落成,位於皇后大道中。當年那幢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由政府撥地,市民集資興建,一直運作至1947年才拆卸。[3]
日佔時期,皇后大道中按日本化政策於1942年4月20日起改稱「中明治通」(なかめいじどおり)[4],日軍戰敗投降後回復原名。
運輸署於1982年6月4日刊憲,將介乎德輔道中至皇后大道西一段西行行車道的皇后大道中,在3日後10:00起劃為每日07:00-19:00的限制區。[5]
置地廣場[]
位處皇后大道中15號的置地廣場於1983年落成,面積達 120 萬平方呎,是世界最成功的綜合商業大樓之一。這座建築物樓高 47 層,有兩幢 42 層高的辦公大樓,即告羅士打大廈和公爵大廈,而相連的「置地廣場東翼」是一幢高 5 層,用作辦公室及商店的建築物。[6]
購物商場雲集世界知名時裝和各式商舖,中央商場頂部為玻璃天窗,引入天然光線,令室內光潔明亮。
長江集團中心[]
座落皇后大道中4號的拱北行,與1961年開幕的「香港希爾頓酒店」為鄰。[7]
1994年1月,大業主和記黃埔向希爾頓酒店集團支付了1.25億港元,換取其提早解除管理合約,酒店於1995年5月1日光榮結業[8]。長江集團翌年以私人協約方式,斥資逾30億買入拱北行及花園道多層停車場,宣布將以上兩塊地皮和前希爾頓酒店地皮合併發展,重建為樓高62層的「長江集團中心」。
長江集團總部經歷多次搬遷,由1972年11月上市時的北角英皇道工廈長江大廈,至1978年搬到中環畢打街華人行頂層21樓,及至1999年7月遷至皇后大道中2號現址[9]。政府要求發展商提供公眾設施,包括公廁、郵局,並且須於2002年11月3日之前完成興建一個大約5.6萬平方呎公園,以及一個有最少800個車位的公眾停車場。[10]
經歷多年工程,長江集團中心地下停車場入口前的巴士停車灣於2003年年底完工,卻未有立即開放巴士站予公眾使用,導致該段皇后大道中經常擠塞。[11]
另一方面,審計署在1998年審查連接中區主要商業大廈的行人天橋計劃,發現有關業主遲遲未動工興建天橋,署方於是向當局提出了多項改善建議。結果,横跨皇后大道中與雲咸街,即連接娛樂行、中匯大廈及中建大廈的行人天橋,終於在2000年建成並開放給公眾使用,大大改善了該處交通安全。[12]
道路平面圖[]
皇后大道中平面圖(由東至西) | |
---|---|
東行分站名稱 | 位置簡介 |
連接金鐘道;與德輔道中同一起點 | |
長江集團中心 | 長江集團中心 停車場外 |
銀行街 | |
匯豐總行大廈 (皇后大道中) |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新總行大廈對面 |
雪廠街 | |
都爹利街 | |
泄蘭街(非行車道) | |
畢打街 | |
雲咸街 | |
德忌立街/戲院里(非行車道) | |
昭隆街、德忌利士巷、利源東街、利源西街(非行車道) | |
砵典乍街 | |
域多利皇后街 | |
閣麟街(非行車道) | |
租庇利街 | |
嘉咸街/興隆街(非行車道) | |
卑利街(非行車道路) | |
中環中心 | 金利商業大廈外 |
機利文新街(非行車道) | |
永吉街(非行車道) | |
永和街(非行車道) | |
文咸東街/威靈頓街 | |
安和里(非行車道) | |
荷李活華庭 (皇后大道中) | 荷李活華庭外 |
禧利街(樓梯) | |
餘慶里(樓梯) | |
樓梯街(樓梯) | |
樂古道 | |
急庇利街(樓梯) | |
摩利臣街/東街(樓梯) | |
上環文娛中心 | 偉利廣場外 |
水坑口街/皇后大道西/文咸東街 |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英語Queen一詞兼指「女性國王」和「國王之妻」,使用何種定義只視乎上下文義。如果必須指明是哪一種,則須分別稱為「queen regnant」或「queen consort」。
- ↑ 滙豐集團今昔史話,滙豐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
- ↑ 大會堂見證維港喜與樂,政府新聞網,2003年3月13日
- ↑ 日語中「通」(或「通り」)和漢字「道」同義。「中明治通」因可譯為「明治大道中」。
- ↑ 憲示第1788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24卷第22期,1982年6月4日。
- ↑ 皇儲參觀英國車展,政府新聞公報,1989年11月10日
- ↑ 〈地霸吞食了的拱北行〉,WeShare,2011年6月17日。
- ↑ 九七高峰 富麗華酒店天價易手,明報,2017年6月6日
- ↑ 趣BLOGBLOG:不再屬於李嘉誠的長實,蘋果日報,2016年8月14日
- ↑ 立法會第十五題:長江中心總體發展圖則,2002年4月17日
- ↑ 總部外公眾停車位 落成仍封閉 長實霸中環官地釀塞車,蘋果日報,2004年4月15日
- ↑ 看到中區行人天橋 心知努力沒有白費,2003年8月30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