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灣仔Wan Chai),位於港島北岸銅鑼灣金鐘之間,東接鵝頸橋為界,西至正義道,南達寶雲道,北臨告士打道以北新填海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第一第二期亦座落北部新填地。

現時灣仔是港島繁盛商業區之一,交通及人口流量極大,居住人口僅有十餘萬,每日卻有達六十萬通勤人口。

歷史[]

灣仔的名字有「小海灣」之意,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及最富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之一。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區內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最早期海岸線在皇后大道東洪聖廟附近,當時船街是船隻停泊及維修的地方。

香港成為殖民地之後,按維多利亞城行政區劃分,「四環九約」所指的「下環」,就是灣仔及銅鑼灣一帶[1],第七約(軍器廠街灣仔道)與第八約(灣仔道鵝頸橋),亦即是現今的灣仔[2]。在開埠初期,需要大量石材建設維多利亞城,當時政府就地取材,在發展區附近開發了多個石礦場,包括港島沿岸筲箕灣石塘咀摩理臣山[3]

灣仔乘地利之便,成為港島最早發展的地區,很多重要社會設施都最先在灣仔出現,如第一所醫院是海員醫院,在1843年落成,就是現在灣仔道律敦治醫院。港島第一間發電廠在1890年坐落於灣仔三街附近,由香港電力公司運作。在1840年代,寶順洋行東主顛地(Lancelot Dent)在灣仔道大王東街興建私邸「Spring Garden」(有譯作「春園別墅」者,但為誤譯[4])。後來顛地破產,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現今灣仔有一條橫街,命名為「春園街」。

1921年,為紓緩長遠住屋需求,灣仔進行首次大規模填海工程,從莊士敦道填到銅鑼灣波斯富街,剷平了摩理臣山提供原料,小海灣亦消失殆盡。這次填海長達9年,共填得36.4公頃土地,以增加住屋用地應付人口激增,最後建成逾500間首批有廁所的中式樓房。其後,伴隨城市化而來的三次大型填海工程,海岸線更推進至今天會議道灣仔渡輪碼頭。告士打道沿途建築物設計較新穎,香港演藝學院於1984年落成,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第一期於1988年開幕,使灣仔發展為創意產業與展覽業集中地。

時至今日,灣仔填海工程未有停止之勢。灣仔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2002年4月19日刊憲,建議填海約26公頃用來興建中環灣仔繞道及相關道路網絡和土地用途。於2003年7月8日,高等法院就有關分區大綱草圖的司法覆核作出裁決,裁定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決定無效。在2004年1月9日終審法院頒下判詞,只能在證明填海工程有「凌駕性公眾需要」時,才可以推翻《保護海港條例》內訂明不准許填海的規定。鑑於有關裁決,政府決定就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進行全面規劃及工程檢討,以確保有關計劃完全符合《保護海港條例》要求和終審法院裁決。

經過冗長司法程序,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餘下工程已於2018年11月及12月大致完成。就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工程下的西園境平台,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就有關設計於2019年6月4日諮詢灣仔區議會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有關工程已於2020年7月展開,預計2024年完成。

道路網絡[]

香港開埠之初,皇后大道東堅尼地道寶雲道為區內三條主要道路,分別稱為「大馬路」、「二馬路」及「三馬路」。隨著灣仔多次進行填海,令海岸線與發展重心不斷北移,除皇后大道東鄰近商業區外,堅尼地道及寶雲道兩條中半山道路,地位早已今不如昔,目前更沒有專營巴士路線行經。

灣仔毗鄰中區銅鑼灣,與港島北岸其他商業區一樣,道路網絡四通八達,區內各處車水馬龍,容易受交通擠塞影響。灣仔中心地區由兩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路貫通(軒尼詩道告士打道),連接銅鑼灣金鐘。南面亦有莊士敦道灣仔道皇后大道東等主要的東西走向道路貫穿,其中皇后大道東亦通往金鐘,經金鐘道繼續前往皇后大道中。此外,堅拿道天橋軍器廠街菲林明道等南北走向道路,亦甚為繁忙。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下環原本僅指軍器廠街灣仔道第七約,本地華人之間則將前者連同灣仔道銅鑼灣地區一併當作維多利亞城的下環。
  2. HKILA:「古城」蹤影 -《四環九約》
  3. 局長隨筆:探索香港石礦業發展,發展局網站,2018年7月1日
  4. 「Spring Garden」的「Spring」相信指附近的一個山泉,但由於英文字「Spring」同時有「春季」之意,因此時人誤將以之命名的街道「Spring Garden Lane」中譯為「春園街」。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灣仔區道路列表
灣仔北 中環灣仔繞道龍匯道龍和道龍合街龍景街分域碼頭街演藝道港灣道港灣徑會議道博覽道博覽道中博覽道東菲林明道鴻興道運盛街運盈街馬師道告士打道夏愨道
大佛口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灣仔 堅拿道天橋堅拿道西摩理臣山道皇后大道東灣仔峽道灣仔道莊士敦道譚臣道柯布連道軒尼詩道謝斐道駱克道菲林明道史釗域道杜老誌道馬師道活道巴路士街茂蘿街克街救世軍街交加里普樂里肇堅里愛群道永祥街德仁街日善街崇德街崇賢里立德里祥德里仁德里厚德里寶靈頓道霎西街陳東里祥和里志成里安樂里天樂里石溪里石水渠街景星街慶雲街吉安街隆安街堅彌地街賢華街春園街太原街太和街三板街三角街交加街麥加力歌街利東街廈門街汕頭街
銅鑼灣 中環及灣仔繞道堅拿道天橋堅拿道東告士打道伊榮街敬誠街希雲街邊寧頓街渣甸街渣甸坊福興里逢源街怡和街糖街記利佐治街東角道駱克道謝斐道波斯富街景隆街百德新街厚誠街加寧街京士頓街軒尼詩道登龍街羅素街勿地臣街霎東街耀華街禮頓道富明街利園山道希慎道蘭芳道啓超道白沙道新會道新寧道恩平道開平道
天后、維園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大坑掃桿埔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跑馬地 香港仔隧道黃泥涌峽天橋黃泥涌道摩理臣山道禮頓道體育道成和道山光道山村道山村臺鳳輝臺宏德街普善街奕蔭街景光街集祥街毓秀街聚文街桂成里桂芳街春勝街梅馨街冬青道荷塘道藍塘道比雅道蟠龍道箕璉坊成和坊晉源街聯興街昇平街協和里昌明街綿發街源遠街載德街雲地利道樂景臺樂活道連道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