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葡語: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連接珠江口伶仃洋東西兩岸的香港、澳門、珠海,全長55公里,由12公里香港連接路、22.9公里主橋、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以及13.4公里珠海連接線組成[1],乃全球最長橋樑、隧道混合跨海通道。
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4日通車[2],是首條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跨境陸路連繫,方便香港市民往來內地和澳門,對香港整體發展具有策略意義。
經大橋來往三地的跨境車輛,除香港往內地貨車、澳門供香港私家車停泊的「澳門口岸泊車轉乘計劃」及口岸穿梭巴士外,均以配額制度規管。跨境車輛在取得配額後,須向運輸署申領「過境車輛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封閉道路許可證」)。
歷史[]
港珠澳大橋乃首個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運輸基建項目,這項世紀工程源於1983年,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提出建「伶仃洋大橋」,連接香港屯門爛角咀和珠海淇澳島。
1997年,国家計委已將西部通道的建設交予中國國际工程諮詢公司評估,年來可能完成,但兩個項目最終選擇那個先行實行,國家計委則尚未决定,最後由國務院拍板。當時西部通道及伶仃洋大橋的建議均交予計委會考慮,並需先選擇其中一個項目由諮詢公司評估,雖然當時選擇前者,但不代表最後會讓此項工程立刻上馬;原因是投資較少,而且建設速度快。該兩項大型建設實際可能被先行选上,也可能同步進行或是一个先行動工,另一項則稍後時間正式動工,從實際情况而言,兩者選其一先行建設的可能性較大;有部門會在評估過程中,考慮工程為香港交通帶來的壓力,而當時中英於香港大型基建安排所設的委員會對兩項工程都同意,但當時尚未列入九五計劃中[3]
2000年4月,專家在研討會上提出第9個方案,是大嶼山、牛頭鸟島、青洲、澳門東、澳門及珠海;由連接桂山群島組成31平方千米的港池、38平方千的路域和38平方千米的深水岸點,大橋總長35.4米,其中水面橋長20.7千米,為雙層設計,珠海至香港為雙向6線行車,珠海至澳門為雙向4線行車。他們認為此方案具港橋工程互相利用、大橋通過港口陸域,可將水面橋變成陸,使其有陸路通道,增強活力的吞吐量。[4]
時光飛逝,2003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施政報告》,提出港珠澳大橋計劃;國務院於8月4日,同意粵港澳三地政府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由港方出任召集人,全面開展有關港珠澳大橋建設方案的前期工作;首次工作會議於8月29日在廣州舉行,會議對大橋落腳點未有定奪,並研究多個方案,從中選擇經濟效益最高、對環境影響最低的方案 [5]。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於2005年完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月在珠海安排了「港珠澳大橋橋位技術方案論證會」,與會專家一致推薦採用北線橋隧走線方案,並分別以香港特區沙螺灣、珠海拱北及澳門特區明珠為着陸點[6]。
經過多年爭論,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8年8月5日宣布,粵港澳三地政府就港珠澳大橋融資達成共識;除各自承擔境內口岸及連接線建設,並共同承擔大橋主體建設,中央政府亦決定對大橋主體工程給予資金支持。連同廣東省在內,內地資本金合共70億元人民幣,香港出資67億5,000萬元人民幣,澳門出資19億8,000萬元人民幣;合共157億3,000萬元人民幣,佔大橋主體建設費約42%,餘額透過貸款籌措,預計大橋不遲於2010年動工興建[7]。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三方代表2009年3月13日假珠海出席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階段勘察設計合同簽約儀式暨勘察設計工作開工儀式[8];國務院於10月28日批准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報告,標誌大橋工程項目工作邁進了一大步。
整個港珠澳大橋項目主要分為兩部分——在中國水域進行的主體工程,即22.9公里橋樑及相連6.7公里海底隧道工程,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各自負責的連接路及口岸工程。主橋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國家交通運輸部於2010年3月批准主橋工程項目核准預算為約381.18億元人民幣[9],原定2016年或之前完工。
三地口岸與人工島[]
由於大橋主橋位處內地水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Authority)2010年7月正式成立,以自收自支方式營運。根據屬地原則及香港、廣東省和澳門政府之間協議,大橋管理局按內地法律對使用大橋主橋的車輛收取通行費,以償還銀行貸款和支付大橋日常營運及維護開支,亦負責大橋主橋建設、營運、管理和維護。收費站位處內地範圍,而通行費收入並非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收取。[10]
粵港澳三地2010年簽訂《港珠澳大橋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三地政府協議》,港珠澳大橋口岸實施「三地三檢」模式,三地口岸位於各自屬地內,並由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11]。澳門及珠海人工島填海工程,2009年底經已展開。[12]
香港口岸[]
考慮各項相關因素後,大橋香港口岸選址香港國際機場東北面對開人工島,彼此以海堤相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Hong Kong Boundary Crossing Facilities Island of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面積150公頃[13],填海工程於2011年底開始,以建造香港連接路與車輛清關廣場,設置所需的海關、出入境及檢疫設施,方便使用大橋的公共交通乘客和駕駛者辦理香港出入境手續。
人工島上佔地面積最大建築物[14]--島上西面兩層高旅檢大樓,建築工程於2014年4月展開。大樓兩層分別作入境及出境大堂之用,旅客可在同層辦理所有過境、清關手續,毋須轉換樓層。旅檢大樓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和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包括「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所需20公頃用地,方便往返香港口岸、機場、東涌、屯門望后石,以至新界西北各地。
香港口岸位置適中,各種公共運輸設施與道路連貫機場及東涌新市鎮,亦可與海天客運碼頭結合成為海陸空交通樞紐,協同效益相當顯著,有利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海底隧道東、西出入口人工島[]
- 全長約6.7公里
- 兩座東西人工島由中國大陸管轄
珠澳口岸[]
珠澳口岸人工島為澳門口岸與珠海口岸所在地,島嶼東北方設有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珠海公路口岸位於島嶼北面,而澳門口岸座落人工島南面,佔地面積約75公頃。
澳門[]
澳門口岸管理區有三大建築物:邊檢大樓、東停車場、西停車場,提供約3000個泊車位供香港私家車停泊。香港私家車無 須取得配額,但必須事先申領相關跨境車輛牌照和預約泊車位。旅客在澳門口岸泊車及辦理入境手續後,可在西區或東區上落客區轉乘各種交通工具前往澳門其他地區,各類車站分佈如下:
- 東區地面(上落客區):跨境旅遊巴士上落客區、機場接駁巴士上落客區、口岸穿梭巴士上落客區等。
- 西區地面層(上客區):公共巴士站、旅行社重型客車上客區、酒店重型客車上客區、娛樂場重型客車上客區、跨境旅遊巴士上客區等。訪澳旅客到達口岸管理區辦理入境手續後,可選乘不同交通工具進入澳門市區;若乘搭巴士,暫時只有兩條公共巴士路線101X及102X分別前往澳門市區及氹仔,或乘搭港珠澳大橋綜合度假村接駁線到外港碼頭或氹仔碼頭再轉乘多條巴士路線。
- 西區一樓(落客區):公共巴士站、重型客車落客區、跨境旅遊巴士落客區。返港旅客下車後進入邊檢大樓辦理離境手續,再於東區地面(上落客區)轉乘口岸穿梭巴士至香港,或於邊檢大樓步行前往珠海口岸。
全力趕工[]
有鑒於2010年年初至2011年9月期間的司法覆核程序,港珠澳大橋香港本地工程推遲到2011年12月14日正式開展[15],香港接線基建計劃亦緊接於翌年5月動工,相關工程施工時間表變得十分緊迫。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路政署對建造方式作出調整,透過加派人手、安排超時工作及增加工程設施,以加快工程進度,務求趕及在2016年年底或之前完工。
縱然如此,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於2015年1月16日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整個港珠澳大橋項目在原定2016年年底同步建成存在相當大困難[16]。除大橋造價一再飆升,興建期間更懷疑趕工關係,導致逾200宗工傷意外,造成超過600名工人受傷及10名工人喪生,被勞工處多次勒令停工,停工日數長達700日[17],令落成日期一再延遲。同時有傳媒揭發承建商涉嫌貪污偽造混凝土壓力測試報告[18]、人工島沉降[19]、防波堤飄移[20]等醜聞及事故。
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包括建造3道斜拉橋:青州航道橋、九洲港航道橋及江海航道橋,已於2018年2月初交付驗收,澳門及珠海口岸人工島口岸亦相繼完工。香港口岸人工島上10條街道名字,全是以「順」字起首,計有順捷路、順暉路、順行路、順連路、順朗路、順旅路、順明路、順岸路、順環路及順匯路。[21]
港珠澳新里程[]
號稱國家級世紀工程、耗支千億的港珠澳大橋,整體施工期長達9年,最終於2018年10月23日假珠海舉行啟用儀式,翌日早上9時正式通車。車輛自此毋需再繞經虎門大橋,大幅縮減往返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行車時間,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三小時車程可達範圍內。例如,來往珠海與葵青貨櫃碼頭的行車時間可以由原來約3.5小時縮減至約75分鐘;來往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則可以由約4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當局期望利用大橋,使來自珠三角西部、廣東西部和廣西等地貨物更能善用本港機場和貨櫃碼頭,提升香港作為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地位,亦有助香港快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2],推動社會及經濟發展邁向新里程。
在大橋開通初期,為保持大橋香港口岸、機場及東涌的交通運作暢順,運輸署採取了臨時特別交通安排,包括在現階段限制持有常規配額行走其他口岸(包括深圳灣、落馬洲(皇崗)、沙頭角及文錦渡)的粵港跨境私家車不可取道大橋往返珠海口岸,以及規定前往香港口岸及香港機場進行大型工程的部分本地工程車,限於非繁忙時間使用機場及大嶼山附近連接道路等。運輸署會密切監察大橋及附近地區交通情況,以及考慮香港口岸及連接路承受能力,適時調校臨時交通安排,以充分發揮大橋效益。[23]
道路平面圖[]
相關事件及意外[]
- 2012年5月5日:早上約9時15分,'珠澳口岸人工島岸邊的泵房發生火警,澳門特區政府港務局立即啟動應急機制,派出船隻到場撲救,特區海關也派船前往現場協助救援,到上午10時30分,泵房的火被撲滅,事件中無人傷亡。
- 2012年10月25日:上午10時45分,香港口岸人工島地盤發生工傷意外,現場消息稱,有硬物從高處墮下,15名工人被擊中受傷,當中兩人重傷昏迷,其中一人送院搶救後不治,意外釀成1死14傷。大批消防員及救護車接報到場,發現有20多人受傷,部分傷勢嚴重,流動醫療車奉召到東涌新發展碼頭候協助救援,由救護車將部分傷勢嚴重傷者送院。[24]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有關港珠澳大橋及香港段工程的最新進展,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17年2月24日
- ↑ 行政長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致辭全文,政府新聞公報,2018年10月23日
- ↑ 〈西通道伶仃橋孰先建計委料今年內有決定 計劃已交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評估〉,《大公報》,1997年3月5日。
- ↑ 〈伶仃洋天橋貫通粤港澳 內地專家提新建設方案〉,《大公報》,2000年4月8日。
- ↑ 廖秀冬:港珠澳橋落腳點未有定案,政府新聞網,2003年8月29日
- ↑ 港珠澳大橋最新的背景資料簡介,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8年12月17日
- ↑ 三地承擔港珠澳橋主體建設,政府新聞網,2008年8月5日
-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勘察設計合約簽訂,政府新聞公報,2009年3月13日
- ↑ 運房局回應傳媒查詢港珠澳大橋主橋超支,政府新聞公報,2017年12月13日
- ↑ 立法會十八題:與出入境有關的運輸基建設施,2020年11月11日。
- ↑ 立法會三題:港珠澳大橋,2018年1月17日。
- ↑ 港珠澳橋口岸一拖再拖,太陽報,2010年8月23日
- ↑ 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 ↑ 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項目網站:香港口岸
- ↑ 檢視大嶼山現時道路網絡及近年完成的大型道路工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交通及運輸小組文件第 03/2014 號,2014 年 10 月 30 日
- ↑ 845TH–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及口岸設施補充資料,立法會PWSC51/15-16(01)號文件,2015年12月11日。
- ↑ 【追蹤港珠澳橋工殤】事發逾月未撈工作台 六年累積停工743天,《香港01》,2017年4月29日。
- ↑ 港珠澳橋港珠澳大橋混凝土壓力測試造假 廉署起訴19人,《蘋果日報》,2017年11月15日。
- ↑ 港珠澳橋香港段又爆工程危機,《東方日報》,2018年1月2日
- ↑ 通車在即 港珠澳橋人工島 防波堤逾千石躉崩散 專家:恐沉降影響隧道結構,《蘋果日報》,2018年4月4日。
- ↑ 第1273號公告:〈街道命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21卷第10期,2017年3月10日。
- ↑ 廣東省深圳、東莞、惠州、廣州、肇慶、佛山、中山、珠海和江門九個城市,加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
- ↑ 立法會十題:北大嶼山交通,2018年11月7日
- ↑ 人工島工業意外兩傷者傷勢嚴重,東方互動即時新聞,2012年10月25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離島區道路列表 | |
---|---|
機場 | ![]() |
東涌、石門甲、沙螺灣 | ![]() |
竹篙灣、小蠔灣、愉景灣 | 海鳴路、神奇道、迎樂路、翔東路、愉景灣隧道、愉景灣道、愉景山道、愉峰道、海澄湖畔路、海澄徑一段、海澄徑二段、朝暉徑、明翠徑、明蔚徑、海蜂徑、海燕徑、海馬徑、海寧徑、海藍徑、海堤徑、蘅欣徑、蘅安徑、蘅暉徑、璧如徑、寶峰徑、畔山徑、遊艇徑、廣場徑 |
梅窩、貝澳、芝麻灣 | 嶼南道、梅窩碼頭路、梅窩鄉事會路、梅窩涌口街、涌盛街、銀石街、銀樹街、銀運路、銀礦灣路、東灣頭路、富崗山路、芝麻灣道 |
長沙、塘福、石壁、 昂坪、大澳 |
嶼南道、東涌道、海沙徑、麗濱徑、長富街、蔴埔坪道、石壁水塘路、宏貝道、羗山道、深屈道、昂平路、蓮坪路、寶昂路、大澳道、大澳永安街、大澳街市街、吉慶街、吉慶後街、石仔埗街、新基街、龍田街、龍盛街 |
長洲 | 海傍街、新興海傍街、中興海傍街、北社海傍路、北社街、北社後街、新北社街、國民路、新興街、新興後街、興隆正街、興隆後街、中興街、中興後街、中興新街、中學路、中心里、建新里、新街市里、小食里、大興堤路、大石口路、大菜園路、東灣路、長洲東堤路、長洲教堂路、長洲體育路、長洲醫院路、警署徑、黑排路、觀音灣路、明暉路、聖保祿徑、芝麻坑路、思高路、花屏路、學校路、山邊路、半山路、長洲山頂道、長洲山頂道西、長洲西堤道、西灣路、南氹灣路、龍仔村路、張保仔路、贊端路、風帆徑、長洲電廠徑、長碩路、長智巷、長仁巷、長俊路、長北路、長貴路、北角咀路、排廠路、北社一里、北社二里、北社三里、和順里、文順巷 |
坪洲、喜靈洲 | 坪利路、坪愉徑、富坪街、樂坪街、寶坪街、露坪街、永安台、坪洲永安街、坪洲永安橫街、坪洲永興街、坪洲好景街、愉景街、友榮街、友光街、永俊街、永東街、永隆街、僑景街、圍仔街、志仁街、志仁里、丁貴坊街、教育路、聖家路、南山路、喜靈洲路 |
南丫島 | 榕樹灣大街、榕樹灣後街、榕樹灣廣場路、索罟灣第一街、索罟灣第二街、索罟灣第三街、水塘道、油庫路、排煤機道、煤場道、東碼頭道、電廠大道、除塵器道、除鹽系統道、行政道、碼頭道、西碼頭道、海傍道、東橋路、主橋路、廠房路、出水口路、南海傍路、入水口路、除鹽設備路、煙囱路、北海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