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位於港島灣仔區渣甸山山腳,跑馬地以東、大坑掃桿埔以南。該區地勢普遍陡峭,由西面大坑道起,漸向東攀升,部分地區高達四百米以上。現有發展主要集中西北部,大約介乎大坑道與畢拉山道之間,高尚住宅大廈與花園洋房遍佈。

由於渣甸山道路負荷能力有限,加上有需要保存現有特色,區內住宅地帶內各地點均訂有不同地積比率或總樓面面積和建築物高度限制。整個豪宅區十三條街道之中,有十條都以殖民地工務司或工程師命名

歷史[]

座落大坑虎豹別墅與附近大坑村對上山坡,原為荒蕪之地「渣甸望台」(Jardine's Lookout),又名「渣甸坳」,是政府在二十世紀初撥地予渣甸洋行,作瞭望旗下船隊出入港口之用;1950年初曾作寮屋區。

渣甸山發展於1950年代,從大坑道一直往上開發,第一批街道命名於1951年,包括白建時道祈禮士道軒德蓀道,三個都是工務司。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同於1954年命名,是渣甸山第二批以工務司命名的街道。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於2007年10月18日核准《渣甸山及黃泥涌峽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劃作中及低密度住宅發展的28公頃用地,包括兩個現位於白建時道春暉道的購物中心,均會設有地積比率或總樓面面積及建築物高度限制。這些限制旨在避免負荷能力有限的道路負擔過度,並保存現有區內特色。[1]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渣甸山黃泥涌峽住宅區設高限,政府新聞網,2007年10月1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灣仔區道路列表
灣仔北 中環灣仔繞道龍匯道龍和道龍合街龍景街分域碼頭街演藝道港灣道港灣徑會議道博覽道博覽道中博覽道東菲林明道鴻興道運盛街運盈街馬師道告士打道夏愨道
大佛口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灣仔 堅拿道天橋堅拿道西摩理臣山道皇后大道東灣仔峽道灣仔道莊士敦道譚臣道柯布連道軒尼詩道謝斐道駱克道菲林明道史釗域道杜老誌道馬師道活道巴路士街茂蘿街克街救世軍街交加里普樂里肇堅里愛群道永祥街德仁街日善街崇德街崇賢里立德里祥德里仁德里厚德里寶靈頓道霎西街陳東里祥和里志成里安樂里天樂里石溪里石水渠街景星街慶雲街吉安街隆安街堅彌地街賢華街春園街太原街太和街三板街三角街交加街麥加力歌街利東街廈門街汕頭街
銅鑼灣 中環及灣仔繞道堅拿道天橋堅拿道東告士打道伊榮街敬誠街希雲街邊寧頓街渣甸街渣甸坊福興里逢源街怡和街糖街記利佐治街東角道駱克道謝斐道波斯富街景隆街百德新街厚誠街加寧街京士頓街軒尼詩道登龍街羅素街勿地臣街霎東街耀華街禮頓道富明街利園山道希慎道蘭芳道啓超道白沙道新會道新寧道恩平道開平道
天后、維園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大坑掃桿埔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跑馬地 香港仔隧道黃泥涌峽天橋黃泥涌道摩理臣山道禮頓道體育道成和道山光道山村道山村臺鳳輝臺宏德街普善街奕蔭街景光街集祥街毓秀街聚文街桂成里桂芳街春勝街梅馨街冬青道荷塘道藍塘道比雅道蟠龍道箕璉坊成和坊晉源街聯興街昇平街協和里昌明街綿發街源遠街載德街雲地利道樂景臺樂活道連道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