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香港道路大典
無編輯摘要
第46行: 第46行:
   
 
==隧道費==
 
==隧道費==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設於紅磡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設於紅磡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自動繳費亭。
   
 
===歷年收費===
 
===歷年收費===
  +
1972年紅隧通車時,私家車[[隧道費]]為5元。此後,紅隧的隧道費一共進行了兩次上調。政府於1984年向大多數車輛類別徵收海底隧道使用稅以控制交通,除公共巴士以外。紅隧交通流量在1983至1985年間減少了大約8.5%。<ref>[https://www.td.gov.hk/filemanager/tc/publication/toll%20rationalisation%20study%20-%20final%20report%20chi.pdf</ref>
  +
  +
自1999年上一次上調隧道費以來,紅隧的隧道費沒有進一步調整。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text-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text-align:center"
 
|-
 
|-
第54行: 第57行:
 
|-
 
|-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40%"|車輛類別/日期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40%"|車輛類別/日期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20%"|1972年8月2日至1984年5月31
+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20%"|1972年8月2日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20%"|1984年6月1日至1999年8月31
+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20%"|1984年6月1日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20%"|1999年9月1日至今<ref>[http://www.td.gov.hk/tc/transport_in_hong_kong/tunnels_and_bridges/tunnels_and_bridges/index.html 行車隧道及青嶼幹線的收費],運輸署</ref>
+
!style="background:grey;color:white;" width="20%"|1999年9月1日<ref>[http://www.td.gov.hk/tc/transport_in_hong_kong/tunnels_and_bridges/tunnels_and_bridges/index.html 行車隧道及青嶼幹線的收費],運輸署</ref>
 
|-
 
|-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3||$4||$8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3||$4||$8
第78行: 第81行: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5||$10||$10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5||$10||$10
 
|}
 
|}
  +
  +
私家車隧道費於1999年從10元增加至20元,而其他車輛類別的隧道費則維持或只有輕微調整,導致1998至 1999年間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8%。2000年的交通流量又升至高於1998年水平。紅隧在1999年私家車隧道
  +
費比[[東隧]]高,而其他車輛類別的隧道費卻較低。因此,部分私家車減少使用紅隧,而部分其他類別的車輛則轉用紅隧。
   
 
==結構與設施==
 
==結構與設施==

於 2020年10月2日 (五) 22:49 的修訂

海底隧道Cross Harbour Tunnel,隧道出入口所標示的英文名稱為Cross-Harbour Tunnel),是香港第一條穿越維多利亞港的行車隧道,接通九龍油尖旺區紅磡及港島灣仔區銅鑼灣

隧道兩端出入口鄰近維港兩岸最繁盛地區,南面連接灣仔交匯處,可經告士打道維園道堅拿道天橋等往返港島各區;北面則可經康莊道連接公主道漆咸道北加士居道等,貫通九龍各區。數十條客量高企的過海巴士路線均取道此隧道往返港九。目前,海底隧道是收費最便宜的過海隧道,因此吸引不少公共小巴路線使用。

海底隧道又名為「香港海底隧道」,因其九龍出入口位置,及與另外兩條過海隧道區別,亦稱「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或「海隧」;加上海底隧道是香港最早落成的過海隧道,亦有人稱之為「舊隧」。隧道專營權已於1999年8月31日午夜結束,現時由香港政府直接管理,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

歷史

銅鑼灣第三期填海工程的海底隧道興建工程於1969年9月1日展開,隧道銅鑼灣出口對開的奇力島,因填海興建紅隧併入銅鑼灣北部。當時海底隧道還有多個建設方案,如在海底分開兩個出口,其一通往中環;鍾士元爵士曾建議來回各三線的方案,後因耗資過多而放棄。[1]

全長1.86公里的海底隧道,是香港首個使用「建造、營運及移交」模式落實的運輸工程項目[2],採用沉管方式建造管道,由15節沉管連接,每節重6000噸,約長350呎,寬30呎,高16呎,由兩條巨型鋼管組成,每方向各雙線。沉管是用三分厚鋼板鑄成,每一平方吋可擋7000磅水力,管外有7呎厚的混凝土保護。沉管呈緩斜型深入海底,最低的沉管離水面約40呎[3]

耗資3.2億元建造的海底隧道於1972年8月2日通車,由香港隧道有限公司經營,香港政府佔25%股權。自此,港人過海交通模式亦被徹底改變,大部份車輛可以在九龍與港島之間自由來往,不受汽車渡輪服務時間所影響;乘客無需轉折地往返渡輪碼頭再乘搭渡海小輪,可直接乘搭巴士橫越維港兩岸。

簡史

  • 1969年9月1日:海底隧道動工,耗資港幣3.2億港元,以沉管式隧道建造,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
  • 1972年8月2日:海底隧道通車,南端出入口位於東區銅鑼灣北海旁,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於九龍城區紅磡以西。
  • 1984年6月1日:海底隧道當局開始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收費以外的隧道稅(海底隧道雙線雙程行車的舊式設計,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通車10年後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午繁忙時間都會出現交通擠塞。期望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
  • 1999年8月31日:海底隧道專營權屆滿,交還香港特區政府管理。[4]
  • 2001年:海底隧道曾由於無法在凌晨完成重鋪路面的工程,使隧道在上班繁忙時間仍需要單管雙程行車,幾乎完全癱瘓港島九龍的交通,車龍成「十字型」分成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段,分別由港島東區太古城伸至西區的西營盤,以及由香港仔隧道伸至南區
  • 2005年:海底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21,700架次,相比其設計用量80,000架次,超出一半以上。
  • 2019年11月:在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中,有示威者焚燒收費亭及破壞行政大樓,使隧道一直封閉直至27日清晨。

隧道費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設於紅磡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自動繳費亭。

歷年收費

1972年紅隧通車時,私家車隧道費為5元。此後,紅隧的隧道費一共進行了兩次上調。政府於1984年向大多數車輛類別徵收海底隧道使用稅以控制交通,除公共巴士以外。紅隧交通流量在1983至1985年間減少了大約8.5%。[5]

自1999年上一次上調隧道費以來,紅隧的隧道費沒有進一步調整。

海底隧道歷年收費
車輛類別/日期 1972年8月2日 1984年6月1日 1999年9月1日[6]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 $3 $4 $8
私家車 $5 $10 $20
的士 $5 $10 $10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 $8 $10 $10
總重5.5公噸或以下的輕型貨車 $8 $15 $15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 $10 $20 $20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 $15 $30 $30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 $10 $10 $10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 $15 $15 $15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 $5 $10 $10

私家車隧道費於1999年從10元增加至20元,而其他車輛類別的隧道費則維持或只有輕微調整,導致1998至 1999年間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8%。2000年的交通流量又升至高於1998年水平。紅隧在1999年私家車隧道 費比東隧高,而其他車輛類別的隧道費卻較低。因此,部分私家車減少使用紅隧,而部分其他類別的車輛則轉用紅隧。

結構與設施

海底隧道巴士站列表(由北至南)
分站 位置 備註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巴士中途站
海底隧道巴士站列表(由南至北)
分站 位置 備註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巴士中途站

使用狀況

主條目: 改善過海隧道交通分流諮詢

海底隧道是三條過海隧道之中隧道費最便宜的一條,也是香港最繁忙的過海隧道,隧道兩邊入口近乎每天全日都出現擠塞情況,連帶附近多條道路亦長期出現車龍。事實上,紅隧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據運輸署資料,紅隧設計容量為每日78,000架次[7],每小時每方向設計行車量為2,600架次,2019年繁忙時間使用率為1.0(北行)及1.1(南行)[8]

早於1999年,政府收回紅隧專營權,並着手研究改善紅隧出入口的擠塞問題。2003年,政府首次提出「三隧分流」構思,建議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行車量,改善困擾多年的紅隧擠塞問題,同時提高整體社會效益,例如縮短行車時間、減少廢氣排放量、節省商用車營運成本等。為了紓緩過海隧道繁忙的情況,運輸署同年在港島區裝設「行車時間顯示系統」,協助駕駛人士選擇較佳的過海路線,以期達到分流作用;自2005年8月起,署方更透過網頁的網上行車速度圖向市民發放資訊。

2005年4月,政府提出12個方案改善三條過海行車隧道流量分布,包括:[9]

第一組:與隧道費有關的措施
  • 全面提高海底隧道收費
  • 海底隧道繁忙時間附加費
  • 海底隧道附加費及回贈計劃
  • 在海底隧道實施可變更的收費調整機制
  • 提高海底隧道收費及減低西隧東隧的收費
第二組:與專營權有關的措施
  • 購回東隧及西隧專營權
  • 向東隧及西隧的專營商出售海底隧道
  • 海底隧道、東隧及西隧的共同擁有權
  • 延長東隧及西隧專營權
第三組:其他措施
  • 興建第四條過海行車隧道或增加海底隧道容量
  • 限制使用海底隧道
  • 加強渡輪服務

2008年,政府批出700萬元,委託顧問公司研究「三隧分流」方案,集中探討專營權及隧道費兩個議題。經過約兩年研究,政府採納「紅隧加價、東隧減價」(「紅加東減」)建議,收窄兩隧收費,鼓勵用家改用東隧,紓緩紅隧擠塞情況,計劃在2011年實施。不過,在差不多時間,東隧申請加價,於是「紅加東減」計劃只有擱置。

2013年2月,政府為「紅加東減」進行新一輪公眾諮詢[10],有望最快在2014年年底前進行試驗計劃。2014年2月,政府卻宣佈擱置「紅加東減」,提出待東隧經營權於2016年歸還政府,再就「三隧分流」的整體策略和具體隧道費調整方案重新檢討。[11]

2016年8月7日,政府收回東隧經營權。正當大眾期待新一輪「三隧分流」研究展開,「紅加東減」得以盡快落實,政府宣佈擴大研究範圍,提出「六隧分流」。在三條過海隧道之上,加入貫穿九龍及沙田的三組隧道,它們是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青沙公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2017年1月中,政府批出350多萬元研究合約,預計2017至2018立法年度內完成「六隧分流」檢討。[12]

《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由2020年起,西隧減價、紅隧及東隧加價的「三隧分流」方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明白社會方對三隧分流方案有不同意見,當局建議的方案已經過科學數據分析,是解決過海隧道擠塞最理想方案;推出方案後,預計每年節省8億港元社會代價。社會應作出選擇,寧願在車上擠塞,或是願意支付隧道費,讓交通更順暢。[13]

相關事件及意外

  • 2012年4月20日:凌晨約3時多,一輛中型貨車沿紅隧往九龍行駛,隧道當時實施單管雙程行車,貨車疑失控越過對面線撞到一輛巴士。貨車撞到巴士車頭時,貨車倒後鏡飛脫,擊毀巴士車後的士擋風玻璃。巴士及貨車司機受傷送院,現場交通一度受阻。[14]
  • 2013年1月28日:紅磡海底隧道管道內出現多處疑似滲水痕迹,天花板及牆身亦有石屎剝落,露出生锈鋼筋。有熟悉隧道學者直指,頻繁車流、廢氣及空氣潮濕均會縮短隧道壽命,一旦發現海底隧道滲水及石屎剝落,應立即修補,否則小滲水隨時變成大災難,塌天花危機更是一觸即發。[15]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1號幹線 1號幹線
香港仔海傍道 - 黃竹坑道 - 黃竹坑道天橋 - 黃竹坑道 - 香港仔隧道 - 黃泥涌峽天橋 - 堅拿道天橋 -
海底隧道 - 康莊道 - 公主道 - 窩打老道 - 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 - 沙田路
東區道路列表
小西灣杏花邨 小西灣道富怡道富欣道富康街曉翠街明趣街新安街新業街安業街豐業街冠業街嘉業街常安街常平街常茂街常達街翠灣街創富道永泰道順泰道盛泰道盛康里盛民里HK Route4東區走廊龍躍徑
柴灣 柴灣道大潭道歌連臣角道連城道翡翠道環翠道環翠里翠景街茵翠街富翠街貴翠街華廈街新廈街永平街康平街怡豐街怡盛街怡順街怡泰街怡盛里金源里萃文里萃文道峰霞道寧富街利眾街翠杏街祥利街吉勝街康民街泰民街祥民道樂民道HK Route4東區走廊
筲箕灣阿公岩 筲箕灣道筲箕灣東大街廟東街金華街宏華街工廠街教堂街望隆街大德街寶文街南康街南安街南安里新成街愛民街愛秩序街阿公岩道阿公岩村道譚公廟道巴色道東喜道東旺道東健道耀興道山邊臺大王里西元里杜雲里明遠里瓊山里教堂里(已消失並刪除)
西灣河愛秩序灣 愛秩序灣道愛信道愛勤道愛義街愛德街愛禮街愛賢街西灣河街海晏街海澄街海利街海寧街太寧街太祥街太富街海富街順富街太安街成安街成安里聖十字徑興民街惠亨街大石街康祥街鯉景道耀興道筲箕灣道HK Route4東區走廊
鰂魚涌康山
太古城
鰂魚涌街船塢里糖廠街濱海街海堤街海灣街海光街海康街海澤街海裕街太裕路太榮路太豐路太茂路太古城道太古灣道柏架山道英皇道康山道康安街康愉街康盛街康柏徑西灣臺基利坊基利路華蘭路祐民街民新街芬尼街HK Route4東區走廊HK Route2東區海底隧道
北角 北角道北角臺北角邨里模範里英皇道渣華道七姊妹道馬寶道糖水道電照街電廠街電氣道大強街艇街油街蜆殼街城市花園道和富道春秧街琴行街書局街月園街明園西街繼園街繼園臺丹拿道孔雀道錦屏街北景街堡壘街建華街清華街熙和街福元街福蔭道京華道宏安道屈臣道麥連街長康街民康街健康東街健康中街健康西街
已刪除:海港道禮信街繼園下里繼園上里
炮台山寶馬山 炮台山道英皇道天后廟道寶馬山道雲景道怡景道慧翠道校園徑寶聯徑百福道康福臺留仙街
油尖旺區道路列表
尖沙咀 彌敦道漆咸道南漆咸圍嘉蘭圍加拿分道加連威老道天文臺道天文臺圍諾士佛臺金馬倫里金馬倫道金巴利道金巴利街信義街厚福街寶勒巷緬甸臺棉登徑白蘭軒道赫德道河內道堪富利士道碧仙桃路柯士甸路柯士甸道松山道山林道童軍徑九龍公園徑港威大道廣東道海防道北京道漢口道中間道樂道亞士厘道宜昌街
尖沙咀‎東紅磡 HK Route1海底隧道HK Route1公主道HK Route1康莊道康泰徑康榮徑康達徑康運徑育才道科學館道科學館徑科學館廣場加連威老廣場加連威老道麼地道麼地里麼地廣場漆咸道南梳士巴利道順風道安運道暢運道都會道暢通道南紅荔道紅樂道靖山街建灣街紅鸞道紅磡繞道
佐敦‎、官涌
九龍站商住區
HK Route3西區海底隧道HK Route3西九龍公路博物館道柯士甸道西柯士甸道連翔道雅翔道匯翔道匯民道海泓道海寶路渡華路佐敦道佐敦里覺士道覺士徑德成街德興街上海街北海街西貢街寧波街南京街甘肅街志和街茂林街長樂街寶靈街庇利金街白加士街吳松街炮台街偉晴街廟街閩街官涌街渡船街文匯街文英街文苑街文蔚街文成街文昌街新填地街廣東道
油麻地京士柏 HK Route3西九龍公路HK Route1公主道HK Route5加士居道彌敦道窩打老道海泓道海寶路連翔道翺翔道麗翔道欣翔道友翔道巧翔街渡船街上海街甘肅街新填地街廟街街市街廣東道石壁道石龍街眾坊街澄平街鴉打街永星里熙龍里文明里雲南里碧街砵蘭街咸美頓街東莞街東方街東安街利業街德昌里真義里衛理道衛理徑京士柏道京士柏山道伊利沙伯醫院路伊利沙伯醫院徑南丁格爾路
旺角 HK Route3西九龍公路HK Route5西九龍走廊旺角道長旺道彌敦道水渠道廣東道窩打老道亞皆老街登打士街通菜街西洋菜南街豉油街奶路臣街廣華街煙廠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洗衣街弼街聯運街花園街園藝街園圃街花墟道運動場道砵蘭街鴉蘭街雅蘭里快富街康樂街深圳街南頭街山東街長沙街上海街新填地街地士道街甘芳街甘霖街德昌街渡船街海泓道海庭道櫻桃街塘尾道荔枝角道太子道西汝州街基隆街大南街柏樹街白楊街楓樹街界限街
大角咀 HK Route5西九龍走廊大角咀道太子道西界限街詩歌舞街柳樹街通州街塘尾道櫻桃街棕樹街橡樹街鐵樹街博學里櫸樹街大角咀道晏架街槐樹街杉樹街榆樹街埃華街福全街洋松街必發道松樹街菩提街合桃街楓樹街聚魚道深旺道海輝道福利街萬安街樂群街惠安街合群街角祥街旺堤街中匯街大全街大政街利得街福澤街嘉善街博文街富貴街海景街振榮街連翔道海輝道海帆道欽明路
Disambig
以下頁面將重定向到此頁:


紅磡海底隧道紅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