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海底隧道Cross Harbour Tunnel,隧道出入口所標示英文名稱為Cross-Harbour Tunnel),是香港第一條橫越維多利亞港行車隧道,接通九龍油尖旺區紅磡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隧道兩端出入口緊鄰維港兩岸最繁盛地區,南起灣仔交匯處,可經告士打道維園道堅拿道天橋等往返港島各區;北達康莊道,接駁公主道漆咸道北加士居道等,貫通九龍各地。

基於海底隧道九龍出入口地理位置優越,又名為「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或「海隧」;而海底隧道乃香港最早落成的過海隧道,亦有人稱之為「舊隧」。隧道專營權已於1999年8月31日午夜結束,現時由香港政府直接管理,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

目前,海底隧道是收費最便宜的過海隧道,吸引不少公共小巴使用。數十條客量高企的過海巴士路線取道紅隧往返港九,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乃全港最繁忙轉乘站之一,在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人流高達每小時一萬人次[1]。為應付龐大客流,巴士公司車務督察站務助理常駐巴士站;在繁忙時間,這些職員利用流動流動錢箱八達通收費器,方便乘客從中門上車,他們亦負責指揮巴士埋站及決定加班車開出時間,以疏導乘客及避免阻礙紅隧交通。

歷史[]

銅鑼灣第三期填海工程下,海底隧道建造工程於1969年9月1日展開。全長1.86公里的隧道,由兩條巨型鋼管組成,每方向雙線行車。管道採用沉管方式建造,由15節沉管連接,每節重6000噸,約長350呎,寬30呎,高16呎。沉管是用三分厚鋼板鑄成,每一平方吋可擋7000磅水力,管外有7呎厚混凝土保護。沉管呈緩斜型深入海底,最低一節沉管離水面約40呎。[2]

受填海工程影響,隧道港島出入口對開的奇力島,從此併入銅鑼灣北部[3]。當時海底隧道還有多個建設方案,如在海底分開兩個出口,其一通往中環;鍾士元爵士更提出來回三線方案,後因耗資過多而放棄。

耗資3.2億元建造的海底隧道於1972年8月2日通車,是香港首個運用「建造、營運及移交」模式落實的運輸工程項目[4],香港政府佔25%股權,而香港隧道有限公司負責隧道日常管理、營運和維修保養。自此,港人過海交通模式亦被徹底改變,大部份車輛可以自由往返九龍與港島,不受汽車渡輪服務時間所影響;乘客無需轉折地往返渡輪碼頭乘搭渡海小輪,可直接乘搭隧道巴士橫越維港兩岸。

海底隧道營運初期,隧道收費廣場來回方向已設有巴士站,既方便乘客往返毗鄰的尖東商業區,亦為旁邊 MTR logo 紅磡站(1975年啟用時稱為九龍車站)提供接駁服務。不少新界東市民自此使用鐵路服務前往紅磡站轉乘隧道巴士過海,令收費廣場巴士站每逢繁忙時間都擠得水洩不通。

冷氣過海特快隧巴 紓緩地鐵彌敦道走廊擠塞[]

政府於1991年年初同意展開一項計劃,提供額外路面公共交通服務,以減輕 MTR logo 地下鐵路彌敦道走廊繁忙時間的擠迫情況。是項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九巴於5月13日起開辦冷氣隧巴300號,由旺角前往中環,為乘客提供經濟、舒適和快捷的巴士服務。為使專營巴士更暢順地通過收費廣場進入隧道,海底隧道公司答應在早上繁忙時間,以交通圓筒分隔收費廣場地秤側的一條行車線,讓巴士超越其他輪候車輛通過[5]。當局於5月22日把港島方向最東面的收費站通道,劃為巴士專用禁區[6],其後連同隧道行政大樓外巴士站一併劃為巴士專綫

兩間專利巴士公司聯合經營的另一條上班冷氣隧巴301號於6月19日投入服務[7],由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至中環,亦代表計劃第二階段正式推行。這條新巴士線目的是鼓勵來自新界東的鐵路乘客在紅磡轉乘巴士,而不在 MTR logo 九龍塘轉乘地鐵。[8]

運輸署為紓緩地鐵彌敦道走廊沿線擠塞問題而設計的連串策略措施,首期計劃於1992年5月18日推行[9],除梨木樹至上環的336號[10],另一條新路線312亦投入服務,由紅隧收費廣場往銅鑼灣興發街,而隧道九龍入口行政大樓門外的巴士站也同步啟用[11]。鑑於乘客量偏低,已延長至北角的312線由10月1日起取消服務。[12]

為了進一步改善港島方向巴士站在繁忙時間的擠迫情況,當局於1995年9月3日在原有巴士站右方闢建一個獨立島式巴士站[13],以樓梯連接北面通往理工大學的行人天橋;該站初期由南區路線107170171使用,現時前往跑馬地(如117)及中西區(如103109113)的路線亦在該處設站。

簡史[]

  • 1969年9月1日:海底隧道動工,耗資港幣3.2億港元,以沉管式隧道建造,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
  • 1972年8月2日:海底隧道通車,南端出入口位於東區銅鑼灣海旁,北端出入口地處尖沙咀東紅磡之間。
  • 1984年6月1日:海底隧道當局開始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收費以外的隧道稅(海底隧道雙線雙程行車的舊式設計,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通車10年後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午繁忙時間都會出現交通擠塞。期望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
  • 1999年8月31日:海底隧道專營權屆滿,交還香港特區政府管理。[14]
  • 2001年:由於無法在凌晨完成路面重鋪工程,導致隧道在上班繁忙時間仍需要單管雙程行車,幾乎完全癱瘓港島九龍的交通,車龍成「十字型」分成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段,分別由港島東區太古城伸至西區的西營盤,以及由香港仔隧道伸至南區
  • 2005年:海底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21,700架次,相比其設計用量80,000架次,超出一半以上。
  • 2019年11月:在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中,有示威者焚燒收費亭及破壞行政大樓,隧道行車管道一直封閉直至27日清晨。

結構與設施[]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設於紅磡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自動繳費亭。

海底隧道巴士站列表(由北至南)
分站 位置 備註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巴士中途站
海底隧道巴士站列表(由南至北)
分站 位置 備註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巴士中途站

歷年隧道費[]

1972年紅隧通車時,私家車隧道費為5元。此後,紅隧的隧道費一共進行了兩次上調。政府於1984年向大多數車輛類別徵收海底隧道使用稅以控制交通,除公共巴士以外。紅隧交通流量在1983至1985年間減少了大約8.5%。[15]

自1999年上一次上調隧道費以來,紅隧的隧道費沒有進一步調整。

海底隧道歷年收費
車輛類別/日期 1972年8月2日 1984年6月1日 1999年9月1日[16]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 $3 $4 $8
私家車 $5 $10 $20
的士 $5 $10 $10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 $8 $10 $10
總重5.5公噸或以下的輕型貨車 $8 $15 $15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 $10 $20 $20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 $15 $30 $30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 $10 $10 $10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 $15 $15 $15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 $5 $10 $10

私家車隧道費於1999年從10元增加至20元,而其他車輛類別的隧道費則維持或只有輕微調整,導致1998至 1999年間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8%。紅隧在1999年私家車隧道費比東隧高,而其他車輛類別的隧道費卻較低。因此,部分私家車減少使用紅隧,而部分其他類別的車輛則轉用紅隧。

2000年,紅隧的交通流量又升至高於1998年水平。

使用狀況[]

主條目: 改善過海隧道交通分流諮詢

海底隧道是三條過海隧道之中隧道費最便宜的一條,也是香港最繁忙的過海隧道,隧道兩邊入口近乎每天全日都出現擠塞情況,連帶附近多條道路亦長期出現車龍。事實上,紅隧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據運輸署資料,紅隧設計容量為每日78,000架次[17],每小時每方向設計行車量為2,600架次,2019年繁忙時間使用率為1.0(北行)及1.1(南行)[18]

早於1999年,政府收回紅隧專營權,並着手研究改善紅隧出入口的擠塞問題。2003年,政府首次提出「三隧分流」構思,建議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行車量,改善困擾多年的紅隧擠塞問題,同時提高整體社會效益,例如縮短行車時間、減少廢氣排放量、節省商用車營運成本等。為了紓緩過海隧道繁忙的情況,運輸署同年在港島區裝設「行車時間顯示系統」,協助駕駛人士選擇較佳的過海路線,以期達到分流作用;自2005年8月起,署方更透過網頁的網上行車速度圖向市民發放資訊。

2005年4月,政府提出12個方案改善三條過海行車隧道流量分布,包括:[19]

第一組:與隧道費有關的措施
  • 全面提高海底隧道收費
  • 海底隧道繁忙時間附加費
  • 海底隧道附加費及回贈計劃
  • 在海底隧道實施可變更的收費調整機制
  • 提高海底隧道收費及減低西隧東隧的收費
第二組:與專營權有關的措施
  • 購回東隧及西隧專營權
  • 向東隧及西隧的專營商出售海底隧道
  • 海底隧道、東隧及西隧的共同擁有權
  • 延長東隧及西隧專營權
第三組:其他措施
  • 興建第四條過海行車隧道或增加海底隧道容量
  • 限制使用海底隧道
  • 加強渡輪服務

2008年,政府批出700萬元,委託顧問公司研究「三隧分流」方案,集中探討專營權及隧道費兩個議題。經過約兩年研究,政府採納「紅隧加價、東隧減價」(「紅加東減」)建議,收窄兩隧收費,鼓勵用家改用東隧,紓緩紅隧擠塞情況,計劃在2011年實施。不過,在差不多時間,東隧申請加價,於是「紅加東減」計劃只有擱置。

2013年2月,政府為「紅加東減」進行新一輪公眾諮詢[20],有望最快在2014年年底前進行試驗計劃。2014年2月,政府卻宣佈擱置「紅加東減」,提出待東隧經營權於2016年歸還政府,再就「三隧分流」的整體策略和具體隧道費調整方案重新檢討。[21]

2016年8月7日,政府收回東隧經營權。正當大眾期待新一輪「三隧分流」研究展開,「紅加東減」得以盡快落實,政府宣佈擴大研究範圍,提出「六隧分流」。在三條過海隧道之上,加入貫穿九龍及沙田的三組隧道,它們是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青沙公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2017年1月中,政府批出350多萬元研究合約,預計2017至2018立法年度內完成「六隧分流」檢討。[22]

《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由2020年起,西隧減價、紅隧及東隧加價的「三隧分流」方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明白社會方對三隧分流方案有不同意見,當局建議的方案已經過科學數據分析,是解決過海隧道擠塞最理想方案;推出方案後,預計每年節省8億港元社會代價。社會應作出選擇,寧願在車上擠塞,或是願意支付隧道費,讓交通更順暢。[23]

相關事件及意外[]

  • 2012年4月20日:凌晨約3時多,一輛中型貨車沿紅隧往九龍行駛,隧道當時實施單管雙程行車,貨車疑失控越過對面線撞到一輛巴士。貨車撞到巴士車頭時,貨車倒後鏡飛脫,擊毀巴士車後的士擋風玻璃。巴士及貨車司機受傷送院,現場交通一度受阻。[24]
  • 2013年1月28日:紅磡海底隧道管道內出現多處疑似滲水痕迹,天花板及牆身亦有石屎剝落,露出生锈鋼筋。有熟悉隧道學者直指,頻繁車流、廢氣及空氣潮濕均會縮短隧道壽命,一旦發現海底隧道滲水及石屎剝落,應立即修補,否則小滲水隨時變成大災難,塌天花危機更是一觸即發。[25]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港鐵紅磡站人流情況〉[新聞公報],2013年1月30日。
  2. 港最老爺海隧歷40年,東方日報,2013年1月28日
  3. 消失的街道 用舊地圖走逛香港,蘋果日報,2021年2月10日
  4. 紅磡海底隧道——香港的重要運輸基建,政府新聞公報,1999年8月31日
  5. 加設上班冷氣隧巴 紓緩地鐵擠迫情況,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5月6日
  6. 第1735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34卷第21期,1992年5月22日。
  7. 開辦另一條冷氣過海隧道巴士線,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6月14日
  8. 另一條冷氣隧巴線下周投入服務,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6月13日
  9. 今夏推行連串措施 紓緩地鐵擠塞情況〉,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4月30日。
  10. 新過海隧道線〉,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5月16日。
  11. 周一推行首期措施 紓緩地鐵擠迫情況〉,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5月16日。
  12. 過海空調巴士三一二號下月取消服務〉,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9月29日。
  13. 〈紅磡隧道九龍入口增設新巴士停車處〉,政府新聞公報,1995年8月30日。
  14. 隧道及橋樑,運輸署
  15. 三條過海隧道和三條連接九龍及沙田的陸上隧道交通流量合理分布研究——可行性研究最終報告,艾奕康有限公司,2018年11月
  16. 行車隧道及青嶼幹線的收費,運輸署
  17. 立法會十八題:三條過海隧道的塞車情況,2010年3月3日
  18.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核2020-21年度開支預算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120
  19. 改善三條過海行車隧道流量分布的情況,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5年4月
  20. 改善過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建議措施公眾諮詢,運輸及房屋局,2013年2月
  21. 立法會十五題:過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2016年6月15日
  22. 立法會十九題:行車隧道交通流量分布,2017年11月14日
  23. 陳帆承認三隧分流方案 要得到立法會支持有難度,香港電台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7日
  24. 貨車紅隧疑越線撞巴士,Yahoo!新聞香港(明報)
  25. 紅隧五勞七傷 現災難警號,on.cc東方互動-即時新聞(2013年01月2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1號幹線 1號幹線
香港仔海傍道 - 黃竹坑道 - 黃竹坑道天橋 - 黃竹坑道 - 香港仔隧道 - 黃泥涌峽天橋 - 堅拿道天橋 -
海底隧道 - 康莊道 - 公主道 - 窩打老道 - 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 - 沙田路
灣仔區道路列表
灣仔北 HK Route4中環灣仔繞道龍匯道龍和道龍合街龍景街分域碼頭街演藝道港灣道港灣徑會議道博覽道博覽道中博覽道東菲林明道鴻興道運盛街運盈街馬師道告士打道夏愨道
大佛口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灣仔 HK Route1堅拿道天橋堅拿道西摩理臣山道皇后大道東灣仔峽道灣仔道莊士敦道譚臣道柯布連道軒尼詩道謝斐道駱克道菲林明道史釗域道杜老誌道馬師道活道巴路士街茂蘿街克街救世軍街交加里普樂里肇堅里愛群道永祥街德仁街日善街崇德街崇賢里立德里祥德里仁德里厚德里寶靈頓道霎西街陳東里祥和里志成里安樂里天樂里石溪里石水渠街景星街慶雲街吉安街隆安街堅彌地街賢華街春園街太原街太和街三板街三角街交加街麥加力歌街利東街廈門街汕頭街
銅鑼灣 HK Route4中環及灣仔繞道HK Route1堅拿道天橋堅拿道東告士打道伊榮街敬誠街希雲街邊寧頓街渣甸街渣甸坊福興里逢源街怡和街糖街記利佐治街東角道駱克道謝斐道波斯富街景隆街百德新街厚誠街加寧街京士頓街軒尼詩道登龍街羅素街勿地臣街霎東街耀華街禮頓道富明街利園山道希慎道蘭芳道啓超道白沙道新會道新寧道恩平道開平道
天后、維園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大坑掃桿埔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跑馬地 HK Route1香港仔隧道HK Route1黃泥涌峽天橋黃泥涌道摩理臣山道禮頓道體育道成和道山光道山村道山村臺鳳輝臺宏德街普善街奕蔭街景光街集祥街毓秀街聚文街桂成里桂芳街春勝街梅馨街冬青道荷塘道藍塘道比雅道蟠龍道箕璉坊成和坊晉源街聯興街昇平街協和里昌明街綿發街源遠街載德街雲地利道樂景臺樂活道連道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油尖旺區道路列表
尖沙咀 彌敦道漆咸道南漆咸圍嘉蘭圍加拿分道加連威老道天文臺道天文臺圍諾士佛臺金馬倫里金馬倫道金巴利道金巴利街信義街厚福街寶勒巷緬甸臺棉登徑白蘭軒道赫德道河內道堪富利士道碧仙桃路柯士甸路柯士甸道松山道山林道童軍徑九龍公園徑港威大道廣東道海防道北京道漢口道中間道樂道亞士厘道宜昌街
尖沙咀‎東紅磡 HK Route1海底隧道HK Route1公主道HK Route1康莊道康泰徑康榮徑康達徑康運徑育才道科學館道科學館徑科學館廣場加連威老廣場加連威老道麼地道麼地里麼地廣場漆咸道南梳士巴利道順風道安運道暢運道都會道暢通道南紅荔道紅樂道靖山街建灣街紅鸞道紅磡繞道
佐敦‎、官涌
九龍站商住區
HK Route3西區海底隧道HK Route3西九龍公路博物館道柯士甸道西柯士甸道連翔道雅翔道匯翔道匯民道海泓道海寶路渡華路佐敦道佐敦里覺士道覺士徑德成街德興街上海街北海街西貢街寧波街南京街甘肅街志和街茂林街長樂街寶靈街庇利金街白加士街吳松街炮台街偉晴街廟街閩街官涌街渡船街文匯街文英街文苑街文蔚街文成街文昌街新填地街廣東道
油麻地京士柏 HK Route3西九龍公路HK Route1公主道HK Route5加士居道彌敦道窩打老道海泓道海寶路連翔道翺翔道麗翔道欣翔道友翔道巧翔街渡船街上海街甘肅街新填地街廟街街市街廣東道石壁道石龍街眾坊街澄平街鴉打街永星里熙龍里文明里雲南里碧街砵蘭街咸美頓街東莞街東方街東安街利業街德昌里真義里衛理道衛理徑京士柏道京士柏山道伊利沙伯醫院路伊利沙伯醫院徑南丁格爾路
旺角 HK Route3西九龍公路HK Route5西九龍走廊旺角道長旺道彌敦道水渠道廣東道窩打老道亞皆老街登打士街通菜街西洋菜南街豉油街奶路臣街廣華街煙廠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洗衣街弼街聯運街花園街園藝街園圃街花墟道運動場道砵蘭街鴉蘭街雅蘭里快富街康樂街深圳街南頭街山東街長沙街上海街新填地街地士道街甘芳街甘霖街德昌街渡船街海泓道海庭道櫻桃街塘尾道荔枝角道太子道西汝州街基隆街大南街柏樹街白楊街楓樹街界限街
大角咀 HK Route5西九龍走廊大角咀道太子道西界限街詩歌舞街柳樹街通州街塘尾道櫻桃街棕樹街橡樹街鐵樹街博學里櫸樹街大角咀道晏架街槐樹街杉樹街榆樹街埃華街福全街洋松街必發道松樹街菩提街合桃街楓樹街聚魚道深旺道海輝道福利街萬安街樂群街惠安街合群街角祥街旺堤街中匯街大全街大政街利得街福澤街嘉善街博文街富貴街海景街振榮街連翔道海輝道海帆道欽明路
Disambig
以下頁面將重定向到此頁:


紅磡海底隧道紅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