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路(Cotton Path),位於港島灣仔區掃桿埔,南起加路連山道 88 號變壓站,經過聖保祿修院、掃桿埔紀律部隊人員康樂及體育會、聖保祿醫院,北至東院道近銅鑼灣道。
歷史[]
「棉花路」這街名,源自1898年落成投產的「香港棉紡織染公司」(The Hongkong Cotton-Spinning, Weaving and Dyeing Company Ltd)棉紡廠房,佔地近400,000平方呎,乃全港首間棉紡織造廠,由怡洋行創辦。
礙於電力與淡水不足,加上熟練工人短缺,怡和1914年決定將廠房北遷上海,僅留下「棉花路」作歷史見證。後來,織造廠地皮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接手,發展為今天聖保祿修院、聖保祿醫院與聖保祿學校建築群。
作為掃桿埔區內的單程小路,過去專營巴士長年絕跡棉花路。每逢香港大球場舉行大型活動期間,周邊道路將會封閉,故散場特別路線117R自1997年開辦以來,一直於棉花路設站。
過海隧巴936線於2014年6月16日投入服務,以棉花路為終點站,乃首條常規巴士路線進駐棉花路。[1][2][3]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開辦936晨早特快線〉[新聞稿],2014年6月6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開辦九巴第936號回程服務 (銅鑼灣(棉花路) 往 梨木樹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交通通告],2015年7月17日。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936 服務提升〉[宣傳單張]。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灣仔區道路列表 | |
---|---|
灣仔北 | ![]() |
大佛口 | 日街、月街、星街、船街、捷船街、電氣街、光明街、聖佛蘭士街、進教圍、秀華坊、山坡臺、厚豐里、適安街、永豐街、永豐西街、永樂里、天寶街、萬茂里、聚賢里、晏頓街、蘭杜街、李節街、機利臣街、聯發街、大王西街、大王東街、明仁里、皇后大道東、軍器廠街、分域街、莊士敦道、譚臣道、盧押道、謝斐道、駱克道、軒尼詩道 |
灣仔 | ![]() |
銅鑼灣 | ![]() ![]() |
天后、維園 | 天后廟道、英皇道、高士威道、興發街、維園道、歌頓道、威非路道、景明道、屈臣道、電氣道、帆船街、銀幕街、琉璃街、玻璃街、蜆殼街、水星街、木星街、麥連街、永興街、清風街、留仙街、皇龍道、金龍臺、新東方臺 |
大坑、掃桿埔 | 雲景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大坑徑、春暉道、春暉臺、宏豐臺、福群道、利群道、益群道、銅鑼灣徑、銅鑼灣道、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書館街、禮賢街、禮賢里、重士街、第一巷、第二巷、華倫街、布朗街、安庶庇街、京街、施弼街、新村街、浣紗街、光明臺、摩頓臺、信德街、東院道、棉花路、嘉寧徑、大球場徑、加路連山道 |
跑馬地 | ![]() ![]() |
灣仔峽、渣甸山、 黃泥涌峽 |
司徒拔道、堅尼地道、寶雲道、寶雲徑、東山臺、肇輝臺、鳳凰臺、萬茂臺、灣仔峽道、中峽道、聶歌信山道、金馬麟山道、甘道、香港仔水塘道、布力徑、深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大潭水塘道、大坑道、白建時道、睦誠道、睦誠徑、布思道、軒德蓀道、祈禮士道、谷柏道、高士美道、包華士道、衛信道、裴樂士道、畢拉山徑、畢拉山道、金文泰道、ALTUS LINK、BLISS LINK、COLMO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