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位於九龍半島油尖旺區尖沙咀,東始康莊道南行近順風道橋底,地面路段通往科學館道/康莊道北行,而行車天橋駛經康運徑、紅磡繞道橋底後,到達尖東海旁,經過海景嘉福酒店、麼地里、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尖沙咀東海濱平台花園、星光大道近尖沙咀一號梯台、K11 辦公大樓、漆咸道南、中間道兒童遊樂場、中間道、香港喜來登酒店、彌敦道、半島酒店、香港太空館、漢口道、九龍公園徑、香港文化中心、廣東道路口,西迄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近九龍公眾碼頭、海運碼頭。
沿尖沙咀東海旁而建的梳士巴利道,貫通中九龍/西南九龍與尖沙咀,多年來交通非常繁忙,乃尖沙咀區內一條主要東西行幹路。紅磡繞道和公主道連接路在1999年10月通車後,駕車人士可由北九龍和東九龍取道梳士巴利道前往尖沙咀。
歷史[]
1880年,尖沙咀南部尚未填海,梳利士巴利道僅有西面一段[1]。填海工程完成後,全長 22.25 英里的 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10月1日通車,接通新界東各地與九龍。通車儀式在梳士巴利道一處鋪有臨時路軌的地點舉行,由署理港督梅含理主禮[2]。當時永久總站尚未於九龍興建,靠近天星碼頭的香港九龍碼頭及貨倉有限公司的部分貨倉被租用作為
車站,而路軌則佔據了部份梳士巴利道。至於後來成為尖沙咀地標的「
九龍火車站大樓」,要到1916年3月正式啟用。[3]
另一方面,太古洋行與藍煙囪輪船公司購入九廣鐵路路軌旁邊位置,興建「藍煙囪貨倉碼頭」開貨運業務,迅即成為當時全球最繁忙港口,令尖沙咀發展為接通中國與全球海陸交通樞紐。[4]
根據1957年4月26日《工商晚報》報道,市政局將23條街道的中文名稱修正,其中尖沙咀「梳利士巴利道」易名為「梳士巴利道」。[5]
天星碼頭與太空館[]
戰後,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穿梭維多利亞港的海上交通需求與日俱增,原有渡輪碼頭已不敷用,於是1957年建成全新尖沙咀天星碼頭。到1970年代,港府決定將地處天星碼頭旁邊黃金地段的火車站遷往紅磡暢運道。連接舊尖沙咀火車站的路軌在1975年底開始拆卸,至1976年7月連同 車站建築全數拆除,為尖沙咀重新發展計劃提供58英畝土地,當中有11英畝預留給未來的文化中心。[6]
經過多番爭論,市政局最終如期在舊火車站土地上興建太空館,主席沙利士在1977年7月16日主持奠基儀式,而文化中心則延至1979年動工,港督麥理浩在1月4日主持奠基儀式。另一邊廂,當局於1978年3月23日把梳士巴利道沿尖沙咀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 紅磡火車站外,與康莊道之間有兩個接駁點,全長約1250米;北行與科學館道交匯,而南行與海底隧道收費廣場東北面連接。[7]
新世界中心[]
太古洋行於1971年以1.31億元將藍煙囪貨倉碼頭售予新世界發展,用作興建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1978年開始落成。[8]
矗立尖沙咀東海傍的新世界中心,購物商場匯聚國際知名品牌,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購物,是80年代帶動尖東興旺的地標建築物,改寫尖沙咀面貌。麗晶酒店更曾入選全球十大最佳酒店[9],但新世界於2001年以23.4億元低價出售予洲際酒店集團,並易名為「香港洲際酒店」。
改善梳士巴利道[]
臨時市政局於1999年7月刊憲修訂梳士巴利道範圍,在帝國中心對開設約200米北行及南行道路的分支,並由一條長約35米的迴車連接路連接,而南行行車線則繼續向北再伸展450米至康莊道交界。[10]
九廣鐵路東鐵尖沙咀支線 尖東站建造工程和地鐵公司
尖沙咀站擴建工程在2002年年中至2003年年中同時進行,需要分階段暫時封閉介乎麼地道至中間道的彌敦道三條行車線(兩條北行線及一條南行線)。[11]
為應付上述臨時封路帶來的影響,路政署擴闊了彌敦道以西的梳士巴利道,並分別在梳士巴利道與彌敦道和與九龍公園徑的路口進行改善工程,已於2002年9月初完成有關工程。[12]
因應紅磡繞道通車後預計新增的交通流量,當局2002年初進行梳士巴利道改善工程,位於康運徑前 國際郵件中心對開一段南行高架橋,已於2003年8月啟用。另外,新世界中心與永安廣場之間一段梳士巴利道亦予以擴闊,並於梳士巴利道與漆咸道南交界處建造一條長370米的雙程雙線分隔行車隧道,「梳士巴利道行車隧道」於2005年7月通車。[13]
接駁彌敦道 尖沙咀站及梳士巴利道
尖東站的行人隧道系統,於2004年10月啟用,行人隧道部分路段配備自動行人道連繫附近酒店和商業樓宇,減少行人横過繁忙道路的需要。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
2002年,政府提出拆卸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重建為露天廣場,與尖沙咀各旅遊景點新舊交融。就此,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須搬遷至尖沙咀東麼地道、漆咸道南與梳士巴利道交界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客可在該站轉乘新增的穿梭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擬議車費$3.1;配合在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興建迴轉處和增設巴士站作為補償,同時擴闊前水警總部對開一段廣東道,改善交通擠塞問題。[14][15]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Tsim Sha Tsui Piazza Project)分為三部分,首先在麼地道建造公共運輸交匯處,用作取代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其次在梳士巴利道西行香港文化中心外建造迴轉處,以便原有尖沙咀碼頭總站的路線遷往尖東後,大部分路線仍可繼續服務天星碼頭轉乘渡輪的乘客,最後是露天廣場建造工程[16][17]。整項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原址保留現有尖沙咀天星碼頭、鐘樓、五支旗桿和「九龍皇帝」曾灶財在碼頭的墨寶。[18]
運輸署曾研究多個不同方案,將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路線遷往附近交匯處,包括漢口道巴士總站、中國客運碼頭巴士總站、匯翔道巴士總站、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尖東巴士總站及紅磡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再加上2007年落成的尖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可額外容納一條穿梭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當有關路線遷移至麼地道後,當局隨即在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一個面積約686平方米的迴轉處,以便專營巴士、的士及旅遊巴士在日後露天廣場對開停站[19]。
迴轉處工程預計最早於2009年中動工,至2010年中完成[20],設有八個巴士站,其中六個供乘客上車、兩個供落車;迴轉處中央設有新的士站,可供16輛的士同時停泊上客,並設落客處供4至5輛的士同時落客,令的士站運作得更有效率。除此以外,文化中心正門對開會設一個全新旅遊車上落客處,可同時容納四輛大型旅遊巴士上落客,方便旅客及旅遊業界。
過去近百年來與巴士總站一起成長的天星小輪,起初對露天廣場計劃表示支持;到2004年12月,接駁 東
西兩鐵的
九龍南綫擱置興建
廣東道站,天星遂反對計劃,激發更多市民關注此事,向政府強烈表達保育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以保留香港市民集體回憶的訴求。其後,部分交通愛好者聯同保育人士成立「尖碼之聲」繼續抗爭。[21]
油尖旺區議會於2008年2月28日表態支持露天廣場計劃[22],九巴5號線更率先於6月22日遷離尖沙咀碼頭,被視為掀起清拆巴士總站之序幕。為了加快推行計劃,旅遊事務署及建築署於2009年5月13日聯合主辦「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為期五星期,擬把優勝作品用作露天廣場設計藍本[23][24]。當局就興建迴轉處工程於6月刊憲[25],諮詢期間卻收到超過五千份反對意見[26][27]。政府翌年修改迴轉處設計後,修訂方案於十月刊憲,可是反對意見較首輪諮詢更多,逾一萬三千份。
由此可見,尖沙咀碼頭總站搬遷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旅遊事務署表明,要做到「無反對聲音」才會將計劃推展[28]。基於民間反對聲音持續,工程極可能無了期延遲,政府2011年作出讓步,推出將露天廣場設計融合活化尖沙咀碼頭的改善方案,令整個項目成為一個旅遊新地標;同時擴大擬建迴轉處,成為面積3,700米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保留全數15條巴士路線繼續使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至於露天廣場需相應縮減40%面積,擺設已退役火車車廂及丹拿A型古董巴士,展示尖沙咀碼頭以往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讓市民和旅客可緬懷昔日風貌[29][30]。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結果於2011年8月25日公布,由建築師楊雲傑團隊勝出,優勝作品題為「時刻廣場」,以尖沙咀海旁為本港重要公共交通樞紐的背景為主題。然而,整個尖沙咀碼頭及毗鄰地方的發展概念經已大幅改變,但舉行設計比賽時不可能預先估計到這個重大轉變,全數參賽者沒有把尖沙咀碼頭活化作為整體設計主要部分,勝出作品不能被採納作為露天廣場最終設計[31]。政府緊接於九月就改善方案再次諮詢公眾,共收到逾七千份意見書,反對者仍佔大多數。
另一邊廂,工務部門就翻新和擴建尖沙咀碼頭的構思進行初步技術評估時,卻發現碼頭地基不能承受大規模翻新和擴建工程,難以按天星小輪要求大幅擴充樓面面積,以提供更多商鋪、餐廳及公眾享用海濱的額外休憩地方。有見及此,政府曾研究重新使用原來設計方案,惟該方案無法採用擴大迴轉處的新設計以容納現時使用碼頭巴士總站全部15條巴士路線。若要回應區議會有關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訴求,擬建廣場面積無可避免要減少達40%,由原來計劃約8,500平方米縮減至約5,000平方米,廣場將難以作具規模發展。再者座落梳士巴利道、廣東道與九龍公園徑的前水警總部文物酒店暨商場(1881 Heritage)已落成啟用,露天廣場計劃可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
鑑於項目所遇到的技術問題,以及公眾對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強烈訴求,在權衡各項考慮後,政府於2012年8月8日宣布擱置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32][33][34]。然而,受清拆天星碼頭總站影響而建的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早於2007年8月投入運作,其中一個入口設於梳士巴利道東行永安廣場西面。
星光大道[]
全長約1.6公里的尖沙咀海濱長廊,佔地約5公頃,涵蓋梳士巴利道以南空地,由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太空館和香港藝術館起,沿尖東海濱長廊一直伸展至紅磡繞道。
座落香港洲際酒店對開一段海濱長廊的「星光大道」(The Avenue of Stars),是香港旅遊發展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攜手推行的促進旅遊業措施,旨在表揚電影業在香港和國際取得的驕人成就。具地誌特色的大道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擁有,新世界發展斥資四千萬港元興建,其位處的橋樑結構早於1982年由該公司建造[35]。全長約440米的星光大道,鋪築工程於2003年6月展開,2004年4月27日開幕[36],翌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和全球旅客參觀[37],由新世界旗下「星光大道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維修及保養工作。
星光大道使用多年後設施老化,2015年10月開始進行全面翻新,並於2019年1月31日重開。為疏導尖沙咀東一帶的交通及配合旅遊巴上落客需要,運輸署在梳士巴利道西行及漆咸道南南行近梳士巴利道,共增加5個上落客位,令數目增加至15個。旅遊巴可利用漆咸道南南行落客,並在梳士巴利道西行的停車灣上客。旅遊巴司機在上落客後應盡快離開,以保持交通暢順。[38]
運輸署已通知旅遊業界上述交通安排,以及呼籲業界合作和自律,嚴格遵守在上落客區不可停留等候的規定,並依從現場警務人員及工作人員指示在適當位置上落客。
交匯道路[]
以下道路由西至東順序排列:
道路平面圖[]
公共交通[]
相關事件及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消失中的風景》,余震宇編著。
- ↑ 從老照片看香港早期陸上交通工具,香港歷史博物館館藏精萃,2014年
- ↑ 《鐵路百年》,九廣鐵路公司,2010年
- ↑ 〈閒遊尖沙咀尋找歷史遺留的「訊號」〉,《東方日報》,2017年12月9日。
- ↑ 【真本土】拆牌改街名?馬冠堯:街道名字代表了整個香港的歷史 ,明周文化,2013年3月23日
- ↑ 《尖沙咀海濱:歷史、城市發展及大眾集體記憶》,蔡思行編著。
- ↑ 憲示第727號〈市政局佈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20卷第12期,1978年3月23日。
- ↑ 〈新世界Victoria Dockside開幕 鄭志剛:冀為尖沙咀帶來新景象〉,《香港經濟日報Topick》,2018年4月25日。
- ↑ 〈前身麗晶酒店 名人最愛社交場合〉,《明報》,2015年7月11日。
- ↑ 公告第4363號〈臨時市政局:街道命名〉,《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憲報》第3卷第30期,1999年7月30日;同日命名的街道尚有康莊道及梳士巴利道。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尖沙咀區發展工程交通安排〉[新聞公報],2002年1月24日。
- ↑ 尖沙咀交通管理計劃,運輸署新聞公報,2002年9月14日
- ↑ 路政署官方網站:梳士巴利道行車隧道及相關的道路改善工程
- ↑ 〈尖沙咀巴士總站遷址原地將闢作露天廣場〉,《信報財經新聞》,2002年8月16日。
- ↑ 〈尖沙咀碼頭擬變羅馬廣場 巴士總站搬家 建文藝旅遊區〉,《太陽報》,2003年2月26日。
- ↑ 旅遊事務署官方網站: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
- ↑ 〈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2008年6月23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十題: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新聞公報],2011年2月23日。
- ↑ 〈尖沙咀東部的運輸連接系統〉,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2005年4月25日。
- ↑ 〈2008至2011年度油尖旺區議會「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油尖旺區議會第33/2008號文件,2008年2月28日。
- ↑ 〈陳嘉朗:行動是夢想開始 抗爭四年 保育尖沙咀碼頭〉,《晴報》,2012年8月20日。
- ↑ 〈2008至2011年度油尖旺區議會第三次會議記錄〉,油尖旺區議會,2008年2月28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展開〉[新聞公報],2009年5月13日。
- ↑ 〈尖沙咀構思新穎露天廣場〉,《東方日報》,2009年7月10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2009年 第3466號公告
- ↑ 「尖碼之聲」對憲報編號 GN3466 of 2009 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建造迴旋處工程 提出反對意見期限於2009年8月4日結束 發表聲明
- ↑ 海濱事務委員會,〈「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的未來路向〉。
- ↑ 〈尖沙嘴碼頭總站再諮詢延改建〉,《明報》,2010年10月23日。
- ↑ 〈立法會二十題: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2011年6月22日。
- ↑ 〈「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的未來路向〉,油尖旺區議會第71/2011號文件,2011年6月。
- ↑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政府新聞公報,2011年8月25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新聞公報],2012年8月8日。
- ↑ 〈尖沙咀碼頭擱置重建〉,《東方日報》,2012年8月9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二十題:關於旅遊發展項目的研究及諮詢〉[新聞公報],2017年10月18日。
-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公眾休憩用地的管理,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2015年11月13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星光大道」開幕〉[新聞公報],2004年4月27日。
- ↑ 新世界發展,〈全城觸目 香港「星光大道」開幕典禮〉[新聞稿],2004年4月27日。
- ↑ 配合尖沙咀星光大道重開新增旅遊巴上落客位,運輸署新聞公報,2019年1月30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尖沙咀海濱長廊美化計劃,2003年12月16日
- 《鐵路百年》,九廣鐵路公司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