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柴灣Chai Wan),位於香港島東北岸,行政上屬於東區管轄範圍,歷史上一度稱為西灣Sai Wan)。

作為東區走廊在港島東面的起訖點,全數來往小西灣的巴士路線均駛經柴灣道永泰道,柴灣乘客亦是這些巴士路線的主要客源。

歷史[]

從前,柴灣是鯉魚門海峽的外灣,為香港島最東的谷地,三面環山,水源充足,遍植茂密松樹林,可供砍伐作柴薪,所以這個海灣及附近地方被命名為「柴灣」。從前卻稱為「西灣」,原來在東區聚居的客家人常到此砍柴,客家話中的「柴」字近似粵音「西」字,故被誤讀多年,也曾出現「Sai Wan」的英文舊稱。後來柴灣終於獲正名,但東邊的「小柴灣」卻繼續被叫做「小西灣」,沿用至今。

鰂魚涌筲箕灣群山阻隔,柴灣向來交通不便,一片荒蕪。英國童軍總會於1929年以港幣一萬六千元購得位於柴灣海灣的小半島作為營地,命名為「柴灣營地」,位置就在今日港鐵 MTR logo 柴灣站旁的柴灣公園。1930年代,政府修築自筲箕灣通往柴灣的香島道(後改稱柴灣道),交通情況才略有改善。在1954年之前,柴灣道甚為狹窄,窄得連巴士也不到柴灣,當時來往筲箕灣的中巴8號線,總站位於現時柴灣道大潭道交界近東區醫院洗衣房的位置,居民下車後再自行步入柴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仍是相對貧窮落後,工商業尚未起飛,而人口又因國內政局動盪而激增,令這個彈丸之地遍地難民,許多人只能住在山頭野嶺的木屋寮屋。循道和衞理教會毅然在四個荒蕪之地建立四條新村,其中在柴灣設立愛華村(即今興民邨現址),規模遠比大坑衞斯理村及大窩口亞斯理村為大。愛華村共有342間平房石屋,分四個階段落成,1961年初開始居民陸續遷入,合共安置了2500多人。[1][2]

柴灣徙置區與工廠大廈[]

柴灣徙置區27座樓宇於1957年至1966年間陸續入伙,柴灣道擴闊工程亦於1961年完成,位於17座對面的全新柴灣總站2月8日啟用,即現時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對落、新翠花園與永利中心之間位置。柴灣徙置區各座樓高七層,第10和11座因地基座落海邊淺灘,所以分別只得兩層及三層;第10座施工時因中間塌陷,所以全座建築一分為二。

座落吉勝街2號的柴灣徙置工廠大廈,與柴灣邨徙置區同於1959年由徙置事務處興建,目的是安置當時受拆卸附近寮屋區影響的工廠和工場,是柴灣第一幢工廠大廈。往後70年代柴灣工業區發展,都以此處為中心,向祥利街利眾街延伸開去。

面對柴灣人口急增,運輸署中巴商討後,該區全數巴士路線於手1976年9月16日起作出重大調整,今次更改屬於該區「全面性巴士服務改組計劃」一部分。開辦之巴士新線中,其中一條為81號,來往興華邨勵德邨。另一條新路線為往返北角碼頭柴灣安業街82號。除此以外,新路線8388號,分別往來柴灣至西灣河碼頭歌連臣角教導所。在清明及重陽節期間,將加開特別路線89號,來往筲箕灣和柴灣墳場

計及原有的8號80號隧道巴士106,在該計劃下服務柴灣區的巴士路線共達8條,有關方面將調派75輛載客量特多的巴士行走這些路線,以達到差不多每分鐘開出一班的頻密程度。[3]

七十年代開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建設房屋及改善社會環境,1977年清拆愛華村,建成了現在的興民邨。是年,區內第二個屋邨漁灣邨落成,是屋宇建設委員會設計的「第七型徙置大廈」,分兩期興建,第一期有漁豐樓、漁安樓及漁泰樓,第二期漁順樓於1978年落成,部分居民來自舊柴灣邨重置戶及柴灣山上寮屋住戶等等。

沿新廈街而建的柴灣邨,第11座受地基不穩影響,早於1985年前被清拆。其餘各座亦陸續拆卸,第1至8座原址,現時分別是柴灣市政大廈及樂軒台;第9至12座原址,現時是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第13座及毗鄰保良局總理聯誼會第一小學舊址,則是今天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和附近空地。

青年廣場與Y旅舍[]

行政長官在《1998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把位於環翠里盡頭的柴灣社區中心重建成「香港青年發展中心」,作為本港青年發展活動基地。當局計劃成立一家有限公司,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落成後的綜合設施。為了支持這項計劃,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同意捐出2億元,資助建設費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1999年7月通過撥款5,200萬元,為青年中心展開前期工作,柴灣社區中心於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期間清拆。2001年11月,立法會財委會再通過撥款5億5千萬元進行建造工程,地基工程於2002年6月展開,2003年12月完成,青年中心原計劃於2005年年底落成。

2003年沙士襲港後,政府再作財務評估時,指當時經濟出現逆轉,預計青年中心啟用後不能自負盈虧,所以工程一度暫停[4]。不過,政府已花逾一億元完成地基工程,惟有繼續築建大樓,並於2005年6月重新展開工程,2008年4月完成。落成的大樓於11月移交民政事務局,局方於翌年3月通過公開招標,將大樓管理及營運合約批予新世界設施管理有限公司,並於4月易名為「青年廣場」(Youth Square)。

耗資7.71億元興建的青年廣場由13層高主座大樓,以及橫跨 MTR logo 柴灣站越位天橋而建的12層高旅舍大樓組成,主要設施包括148間客房的三星級旅館「Y旅舍」、一個擁有六百多個座位的「Y綜藝館」、一個能提供二百多個座位的「Y劇場」、38個辦公室和39個零售店舖與餐廳等[5]。上述設施自2009年8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其中Y旅舍於12月啓用,最後青年廣場於2010年3月6日正式開幕[6]。整個項目自行政長官1998年施政報告中公布起計,需時超過十年完成。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東區道路列表
小西灣杏花邨 小西灣道富怡道富欣道富康街曉翠街明趣街新安街新業街安業街豐業街冠業街嘉業街常安街常平街常茂街常達街翠灣街創富道永泰道順泰道盛泰道盛康里盛民里HK Route4東區走廊龍躍徑
柴灣 柴灣道大潭道歌連臣角道連城道翡翠道環翠道環翠里翠景街茵翠街富翠街貴翠街華廈街新廈街永平街康平街怡豐街怡盛街怡順街怡泰街怡盛里金源里萃文里萃文道峰霞道寧富街利眾街翠杏街祥利街吉勝街康民街泰民街祥民道樂民道HK Route4東區走廊
筲箕灣阿公岩 筲箕灣道筲箕灣東大街廟東街金華街宏華街工廠街教堂街望隆街大德街寶文街南康街南安街南安里新成街愛民街愛秩序街阿公岩道阿公岩村道譚公廟道巴色道東喜道東旺道東健道耀興道山邊臺大王里西元里杜雲里明遠里瓊山里教堂里(已消失並刪除)
西灣河愛秩序灣 愛秩序灣道愛信道愛勤道愛義街愛德街愛禮街愛賢街西灣河街海晏街海澄街海利街海寧街太寧街太祥街太富街海富街順富街太安街成安街成安里聖十字徑興民街惠亨街大石街康祥街鯉景道耀興道筲箕灣道HK Route4東區走廊
鰂魚涌康山
太古城
鰂魚涌街船塢里糖廠街濱海街海堤街海灣街海光街海康街海澤街海裕街太裕路太榮路太豐路太茂路太古城道太古灣道柏架山道英皇道康山道康安街康愉街康盛街康柏徑西灣臺基利坊基利路華蘭路祐民街民新街芬尼街HK Route4東區走廊HK Route2東區海底隧道
北角 北角道北角臺北角邨里模範里英皇道渣華道七姊妹道馬寶道糖水道電照街電廠街電氣道大強街艇街油街蜆殼街城市花園道和富道春秧街琴行街書局街月園街明園西街繼園街繼園臺丹拿道孔雀道錦屏街北景街堡壘街建華街清華街熙和街福元街福蔭道京華道宏安道屈臣道麥連街長康街民康街健康東街健康中街健康西街
已刪除:海港道禮信街繼園下里繼園上里
炮台山寶馬山 炮台山道英皇道天后廟道寶馬山道雲景道怡景道慧翠道校園徑寶聯徑百福道康福臺留仙街
行政分區
香港島 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 九龍東觀塘區黃大仙區

九龍西九龍城區油尖旺區深水埗區

新界 新界東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北區

新界西葵青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離島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