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龍路(Li Po Lung Path),位於香港島中西區堅尼地城,北起卑路乍街近荷蘭街,經過再輝大廈、太白台、香港(西區)潮語浸信會、展鴻閣、羲皇臺,北迄道路盡頭的寶華樓,可拾級而上前往青蓮臺魯班先師廟、桃李臺,以至薄扶林道。
歷史[]
自19世紀末叱吒風雲、主掌西區開發的華人首富李陞,長子李寶龍1915年在西環山建成太白樓遊樂場,與愉園、樟園、名園、利園合稱「四園一樓」。據報章廣告所寫,其位置有電車來往門前,備有轎子上落,內設旋轉木馬、水池、假山、射擊場、煙花表演、歌唱比賽等。[1]
李陞在19世紀中以公司「禮興號」名義將西環山一幅地贈予三行工人(泛指木工、打石和泥水行業)立廟;後來長子李寶龍繼承西環山,於1920年代闢出七臺。不過,李寶龍生意虧折,於1924年破產,太白樓於同年結業,並須出售西環山予建築行商合興公司還債。
背靠龍虎山,前臨卑路乍灣的西環七臺,紫蘭臺、李寶龍臺已於1980年代初拆卸。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街知巷聞:西環七臺 鬧市山城 繁華褪盡,明報,2021年6月13手13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