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后石(Pillar Point),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龍鼓灘與蝴蝶灣之間,龍門路是區內主要道路,而進出該區的車輛大多使用皇珠路和屯門公路,更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段、即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北面著陸點。
整體而言,望后石可分為南北兩部分,位於龍門路以南海旁地帶現時主要用作物流、特殊工業和工業用途;而龍門路以北主要為山坡和前採泥區形成的平台,毗鄰已修復的望后石谷堆填區與小冷水堆填區,以及小冷水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乃香港已知最大蝴蝶過冬棲息地。
歷史[]
60年代越戰爆發,越共在當地進行種族清洗大屠殺,大批越南人逃離家鄉,飄洋過海到異國求生。1979年7月,英國政府簽署國際公約,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大批越南難民蜂湧而至。港英政府1988年6月實施甄別政策,將非法進入香港的越南人分為是受政治逼害的「難民」,抑或單純經濟原因離鄉的「船民」;難民會安排他國收容,而船民將被遣返越南。
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
1982年7月啟用的「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Pillar Point Vietnamese Refugee Centre),是用來收容越南難民;7年後,港英政府與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達成協議,將中心建為開放式難民營,所有居民無須繳付租金,並可自行選擇是否在營中居住,亦獲准外出工作,自食其力。
為解決難民交通需求,當局在難民營正門對面的停車灣設置巴士總站,並於1991年6月14日劃為只限專營巴士駛入的禁區[1], 輕鐵輔助巴士路線A51率先進駐「望后石巴士總站」,往屯門碼頭方向繞經及設站。
香港特區政府於1998年1月9日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關閉日子可期;同年起,專員署委託香港明愛管理難民中心。到1999年5月1日,九鐵將原有輔助巴士路線A51與接駁巴士路線520合併,成為全新輔助巴士路線A52,不再繞經望后石總站,巴士總站從始荒廢。
本港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已於2000年5月31日午夜關閉[2]。自1975年來,共有超過20萬人從越南偷渡來港,尋求庇護,無一被拒諸門外。隨著挖土機一聲怒吼,將營房推倒,代表困擾香港社會長達四份一個世紀的惡夢,終於煙消雲散。政府後來將難民營改建成「高球港」,而望后石總站舊址就是高球港停車場。[3]
內河碼頭[]
以內河躉船把貨櫃從珠江三角洲運往香港,不僅成本較低,亦有助減輕邊境管制站和中港兩地道路系統壓力。1989年政府發表《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確定屯門第 38 區適宜用作發展內河貨運碼頭和特殊工業區。
屯門第 38 區特殊工業區發展計劃涉及分兩期填海工程而獲得的61公頃土地,土木工程署於1995年6月30日招標承投「屯門第38區特別工業區發展計劃之第一階段填海及渠務建築工程」,填取 28 公頃土地,用以興建道路和渠道,以便為發展特珠工業區提供土地及有關基礎建設。[4]
1996年3月,當局批出屯門內河碼頭經營權,進一步鼓勵貨櫃貨物由陸路轉經珠江運送[5]。因應內河碼頭所帶來的額外交通流量,當局落實建議興建程「青山山麓繞道」(Foothills Bypass),以連接屯門第 38 區與皇珠路。1998年2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 20.62 億元,沿青山山麓興建一條道路,由龍門路/皇珠路交界起,經屯門高爾夫球中心至蝴蝶灣泳灘以西,相關道路改善工程9月展開。山麓繞道落成後,獲命名為「龍富路」。
地處龍門路/望達街迴旋處以南的內河碼頭,首個操作區在1998年10月開始運作,為內河船隻提供10個泊位,每個泊位長度約525米。佔地65公頃的內河碼頭全面啟用後,會再提供50個泊位,每個泊位長度約2475米[6],每年可處理處理及集裝1千多萬噸貨物,包括130萬標準貨櫃箱及900萬噸散貨。按地契條件,只有定期來往珠三角地區的船隻可於內河碼頭停泊。
2000 年 6 月,立法會財委會批准進行屯門第 38 區第二期填海工程,以提供一個公眾填料區,用來儲存從建築、挖掘、整修、拆卸及道路工程所得的填料,供在其後進行的填海和地盤平整工程中再用。相關填海工程於同年 11 月動工,於 2004 年 10 月完成。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2012年底,高球港土地被政府收回,最終結業收場;其後部分用作建造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望后石出口的收費廣場[7]。日後車輛從連接龍門路/龍富路迴旋處駛入連接路北段,取道深達80米的海底隧道,迅間直達香港國際機場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前往澳門與珠海快捷無比。
政府2016年8月3日公布內河貨運碼頭臨海地段的海上通道須交還政府,以便進行相關道路工程。[8]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第2026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33卷第24期,1991年6月14日。
- ↑ 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本月底關閉,政府新聞公報,2000年5月29日
- ↑ 望后石及踏石角巴士總站,HKitalk.net
- ↑ 土木工程署招標屯門三十八區填海工程,政府新聞公報,1995年6月30日
- ↑ 立法局經濟事務委員會文件:九號貨櫃碼頭,經濟科,1996年10月18日
- ↑ 立法會十九題:內河貨船泊位及有關設施,1999年3月3日
- ↑ 825TH-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2013年5月8日
- ↑ 珠江船務屯門第40區非原址換地,政府新聞公報,2016年8月3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第 10 章: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屯門西部設置繞道,《審計署署長第五十三號報告書》,2009年10月27日
- 屯門40區及46區和毗連地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一階段社區參與撮要,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2015年9月
- Google街景服務:望后石巴士總站遺址
屯門區道路列表 | |
---|---|
大欖、小欖、 掃管笏、三聖 |
屯門公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掃管笏段、大欖段、新大欖段)、大欖涌道、小欖村路、小欖路、聯泰街、聯康里、康輝路、澄麗路、青欖路、冠發街、冠峰街、樂濤街、樂怡街、樂翠街、青泰路、青發街、青發里、青龍路、瑜翠街、嘉福里、嘉和里山路、掃管笏路、掃管笏村路、管青路、管翠路、黃金泳灘徑、滿發里、青盈路、青榕街、青茵街、青碧街、青霞里、三聖街 |
屯門市中心、置樂、 友愛、安定、老鼠洲 |
屯門公路、皇珠路、海皇路、海珠路、海華路、海榮路、屯門鄉事會路、屯興路、屯喜路、屯發路、屯利街、屯仁街、屯隆街、屯順街、屯合街、屯匯街、屯盛街、屯義街、豐安街、興安里、兆興里、兆麟街、恆富街、恆貴街、華發街、榮發里、富發里、顯發里、符禮修路、友愛路、愛明里、愛德里、愛禮里、愛勇街、青善街、青匯街、青海圍、青湖坊、青河坊、青山坊、青山公路 - 青山灣段 |
新墟 | 青山公路 - 新墟段、杯渡路、屯門鄉事會路、蔡意橋路、河傍街、仁政街、仁愛堂街、達仁坊、德政圍、和平徑、啓民徑、啓發徑、利發徑、明藝街、鹿苑街、育康街、青賢街、新青街、新德街、新秀街、新和里、新華里、景秀里、景峰徑、景新徑、新墟徑、麒麟徑、青棉徑、青翠徑、青葵徑、青菱徑、青杏徑、青柏徑、青桃徑、井財街 |
虎地、藍地、鍾屋村、 亦園、青磚圍 |
![]() |
兆康、良田、大興、山景 | 青麟路、青松觀路、青松徑、松齡徑、青新徑、青福里、新福路、震寰路、興富街、興貴街、塘亨路、欣寶路、康寶路、兆康路、紫田路、麒青街、澤豐街、大方街、大興街、良才里、良泰里、良康里、良信街、良運街、良德街、田景路、青田路、鳴琴路、石排頭路、石排頭徑、建盛里、河興街、河旺街、旺賢街 |
楊小坑、屯門舊墟、 屯門工業區 |
青楊街、楊青路、楊景路、興才街、青雲路、鳴琴路、震寰路、杯渡路、天后路、洪祥路、業旺路、興旺街、建旺街、建旺里、建發街、建發里、建基街、建隆街、建群街、建安街、建泰街、建榮街、建榮里、建國街、建豐街、河田街、新安街、新平街、新力街、新合里、育青里、環山路、散石灣北路 |
散石灣、蝴蝶灣 | 龍門路、龍富路、龍澤路、散石灣路、屯青里、湖景路、湖翠路、湖山路、湖暉街、湖月街、湖昌街、湖畔街、湖安街、湖康街、湖秀街、蝶景路、美樂里 |
望后石、小冷水、 踏石角、龍鼓灘、稔灣 |
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小冷水路、望達街、望榮街、望發街、浩海街、浩洋街、浩船街、浩運街、浩福街、龍發街、龍耀街、龍輝街、龍鼓灘路、湧浪路、曾嘴路、稔灣路 |
青山發電廠 | 東路 (青山發電廠)、脫硫路、鍋爐路東段、鍋爐路西段、CENTRAL ROAD EAST、CENTRAL ROAD WEST、COAL PLANT ROAD、JETTY ROAD、NORTHERN ROAD EAST、NORTHERN ROAD WEST |
龍鼓灘發電廠 | 東路 (龍鼓灘發電廠)、西路、中間道 (龍鼓灘發電廠)、工場路、煙囱路、油缸路、變壓器路、海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