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運道(Cheong Wan Road),貫通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東及九龍城區紅磡,南始漆咸道南/柯士甸道交界地面路段,經過香港理工大學、科學館道、康泰徑/康達徑路口,然後以行車天橋橫跨康莊道、海底隧道收費廣場、梳士巴利道,接駁安運道香港體育館外,經過都會道、紅磡繞道北行支路、安運道近紅磡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路口,至北面以另一條行車天橋連接暢通道/機利士南路/紅磡南道交界。
概況[]
九廣鐵路 紅磡火車總站由1971年開始興建[2],以代替地處梳士巴利道盡頭的尖沙咀總站。耗資達1.7億元的紅磡車站在1975年建成[3],並建有一個多層停車場、巴士總站、鐵路局大樓及室內運動場。當局興建接駁道路貫通紅磡與尖東,取名為「暢運道」。
現時,暢運道由四大部份組成。西面路段連接尖沙咀東漆咸道南,屬東西行雙向道路,東行方向連接康泰徑,車輛可左轉育才道往香港理工大學,或經康莊道及掉頭支路往海底隧道,或右轉往康榮徑及康達徑進入尖沙咀東。
中間路段是接駁 紅磡站平台的東西行架空天橋,橋下為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由於紅磡站平台一段與安運道形成單向迴旋交通系統,東行車輛必須左轉安運道,經北段行車天橋前往機利士南路或紅磡南道,該段行車天橋於1973年落成。
車輛可沿暢運道南行往 紅磡站東面C出口外的旅遊巴士上落客區與的士站、香港體育館,或取道都會道前往都會海逸酒店、暢通道南或紅磡繞道。
公主道連接路1999年8月31日通車,北行線設有出口通往暢運道南行。
重置北段行車天橋[]
港鐵 沙中線工程於2012年6月啟動,
紅磡站亦展開擴建工程。然而,原有暢運道北段接駁機利士南路的行車天橋支柱與上述工程有所抵觸,因此連接紅磡站平台的部分天橋須稍向西移,以容納沙中線走線,安運道巴士站亦需要停用及填平停車灣,作為行人路之用。
新暢運道行車天橋已於2015年3月分階段通車,原有橋面則已封閉。[4][5]
交匯道路[]
以下道路由西至東順序排列:
相關事件及意外[]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第1565號公告:〈街道命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5卷第10期,2001年3月9日
- ↑ 九龍城民政區委員參觀紅磡火車總站,政府新聞公報,1975年6月28日
- ↑ 紅磡車站短期難有重大改善,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5月27日
- ↑ 8、8A. 沙中線工程 - 巴士站永久遷移,九巴乘客通告,2015年3月24日。
- ↑ 暢運道天橋重置工程及巴士站永久遷移安排,港鐵沙田至中環綫網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從空中鳥瞰紅磡,香港記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