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指香港深圳河與九龍半島之間的內陸土地、大嶼山,以及除了港島外、由233個島嶼所組成的地域,總面積約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總陸地面積近九成,全港約有一半人口居於新界。

歷史[]

甲午戰爭後,歐洲列強相繼向中國提出更多租地要求,英國認為需要作出軍事部署加強香港防衛,向清廷提出拓展控制區域。1898年6月9日,中英雙方在北京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7月1日起把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土地租給英國,為期99年,香港面積擴大了約10倍。

殖民地政府把新租借土地命名為「新界」,細分為八約。1906年,新界八約改劃為「北約」(大帽山和九龍群山以北)和「南約」(新九龍、荃灣及離島) ,各由一位理民官管理。

為方便管治,政府於1937年將界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土地劃入「新九龍」,成為九龍半島一部分。1942年2月20日,大日本帝國香港佔領地政府成立,將整個香港劃分為28個區域,新界設有7區,而荃灣則劃入九龍。1945年8月30日,香港重光,英國改派一位理民官管理整個新界。

1947年,本港人口增至180萬,新界事務自然也跟著繁雜起來,於是北約理民府又分為元朗(元朗、青山)、大埔(大埔、沙田西貢上粉沙打)兩理民府。1948年,新界民政署成立,管轄元朗、大埔、南約三理民府。1956年,南約理民府又分荃灣、南約兩理民府。1963年,白沙灣淡水湖計劃放棄,南約、西貢兩理民府合併。1969年,政府進行萬宜灣淡水湖計劃,乃宣佈撤銷南約理民府,改設西貢、離島兩理民府。

新市鎮計劃[]

香港自六十年代開始經濟不斷發展,城市發展的壓力不斷增加,政府於是在七十年代推出「十年建屋計劃」,以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能興建足夠公營房屋供新增180萬人口居住。

為應付如此龐大住屋需求,政府決定推出「新市鎮計劃」,加快新界發展,香港先後發展了九個新市鎮。第一代(荃灣沙田屯門)於七十年代初動工發展;第二代(大埔粉嶺/上水元朗)於七十年代末開始建設;第三代(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東涌)則於八十至九十年代展開工程。隨着近年住屋需求顯著增加,新市鎮會繼續是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

2013年7月,政府宣布着手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兩者將提供約 60,000 個新住宅單位,供額外約 173,000 人口居住, 亦會提供約 37,000 個新職位。這兩個新發展區會分期發展,各項目到 2031 年全部落成,將會與粉嶺/上水新市鎮整合而成「粉嶺/ 上水/古洞新市鎮」。與此同時,政府亦正積極規劃洪水橋新發展區成為另一個新市鎮,目標是提供約 60,000 個新住宅單位的同時,亦在新界西北營造一個經濟及文娛樞紐。

簡史[]

  • 1898年6月9日,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深圳河以南至九龍界限街以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為止。由於新租借的土地並沒有統一名稱,所以英國人便把這塊土地稱為「New Territories」(即「新領土」),中文名稱「新界」,可指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
  • 1899年4月16日,英國正式接管新界。
  • 1956年,荃灣區從南約分拆出來。
  • 1961年,沙田區大埔區分拆出來。
  • 1965年,青山區元朗區分拆出來。
  • 1963年,西貢區歸入南約。
  • 1969年,撤銷南約,改設西貢區離島區
  • 1972年,青山區重新命名為屯門區
  • 1980年,上粉沙打大埔區分拆成北區
  • 1985年,葵涌及青衣區荃灣區分拆出來。
  • 1988年,葵涌及青衣區重新命名為葵青區

行政區劃[]

新界行政分區
區域名稱 涵蓋地區 佔地面積
新界東
西貢區 北潭涌大網仔西貢市白沙灣蠔涌壁屋井欄樹香港科技大學清水灣半島坑口將軍澳將軍澳市中心將軍澳南調景嶺 136.39平方公里
沙田區 沙田市中心大圍水泉澳火炭九肚山馬場馬料水馬鞍山白石半島亞公角石門小瀝源圓洲角 69.46平方公里
大埔區 白石角大埔滘元洲仔大埔墟大埔舊墟大埔中心大埔工業邨鳳園船灣
西貢十四鄉西貢半島塔門赤洲平洲
148.05平方公里
北區 古洞上水粉嶺聯和墟打鼓嶺文錦渡沙頭角 137.31平方公里
新界西
元朗區 元朗舊墟元朗市中心元朗工業邨天水圍流浮山尖鼻咀白泥廈村洪水橋屏山大棠十八鄉凹頭錦田八鄉石崗牛潭尾錦綉花園米埔新田落馬洲 138.43平方公里
屯門區 稔灣龍鼓灘望后石蝴蝶灣散石灣大興良田虎地藍地屯門市中心三聖掃管笏大欖 84.45平方公里
荃灣區 大帽山青龍頭汀九深井柴灣角荃灣市中心馬灣大嶼山青洲仔半島竹篙灣 60.70平方公里
葵青區 葵涌北葵涌葵盛荔景貨櫃碼頭醉酒灣青衣 21.82平方公里
離島區 大嶼山:香港國際機場東涌大澳昂坪石壁塘福長沙貝澳梅窩愉景灣 175.03平方公里
長洲坪洲、喜靈洲、交椅洲、南丫島、蒲苔群島、石鼓洲、大小鴉洲

地理[]

鄉郊山嶺[]

新界擁有大小不一的山峰,內陸有大帽山、馬鞍山及八仙嶺,大嶼山鳳凰山、大東山等。這些山峰,加上石崖、石林河流組成了壯觀的景色。遠離俗世的感覺使人印象深刻。在新界北部和東北部的一些低地,多會發現河流蜿蜒流經耕地或荒田有樹林和偏遠的鄉村,其中很多是有傳統古樸特色的圍村如吉慶圍、曾大屋。某些鄉村有小徑圍繞,農田間阡陌縱橫,雖然荒廢的農地及貯物場不斷增加,但部分景觀仍保留著以往鄉郊特色,亦是香港仍能讓人感受到傳統鄉村的面貌的地方。

大小島嶼[]

在香港二百多個離島中,地處新界的大嶼山、南丫島、長洲及坪洲保留樸實民風而又較多人聚居,島上大部分自然環境和名勝古蹟一直保存著,島上的鄉鎮迄今仍保持著養魚、醃製等作業,亦是本地城市人周末的好去處。

未來發展[]

新市鎮規劃[]

為應付未來人口不斷增長,2009年11月政府規劃署向公眾報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目標旨在為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架構,以應付長遠的房屋、社會、經濟及環境需要,並訂立發展時間表讓首批居民於2019年遷入新發展區。本研究將以建設新發展區成為一個可持續、環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為本及無障礙的社區為目標。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行政分區
香港島 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 九龍東觀塘區黃大仙區

九龍西九龍城區油尖旺區深水埗區

新界 新界東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北區

新界西葵青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離島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