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Cyberport),位於香港島南區薄扶林鋼綫灣與瀑布灣以北的陸岬之間[1],雲集過百家科技與數碼內容業務租戶,是香港資訊科技旗艦。整個項目耗資約20億美元(約158億港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並由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佔地24公頃的數碼港,基本建設包括四座甲級智慧型寫字樓、一幢五星級酒店、零售及娛樂中心和住宅貝沙灣,為過萬科技專才締造一個促進創意交流的優良環境。
自1999年以來,數碼港計劃已取得重大進展,從昔日鋼綫灣一幅荒廢偏僻土地,發展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社區,既為鄰近地區增值,亦有助提升香港生活質素。
歷史[]
1989年,土木工程署完成了鋼線灣填海工程,所得24公頃土地的發展須視乎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而定。
盈科拓展集團(即今電訊盈科)於1998年向特區政府提出數碼港構思,建議政府斥資以公共工程項目形式興建數碼港。盈科在年底提出另一個方案,建議在數碼港加入住宅部分,並由政府直接撥地予該公司發展。
經過約8個月磋商,政府與盈科最終於1999年初就發展數碼港計劃的具體安排達成共識,並於3月2日簽訂意向書[2]。盈科負責設計、興建和投入資本以發展數碼港,亦獲政府批地發展附屬住宅項目,售樓收益政府佔64.5%,盈科佔35.5%,為計劃提供所需資金。在攤分出售住宅樓宇後所得利益前,將撥出二億元設立發展基金,用以維修和翻新數碼港。在公私營合作模式下,政府除可與盈科攤分出售住宅部分所得收入盈餘,亦全資擁有數碼港辦公室、酒店及零售設施和全數租金收入。[3]
部分立法會議員對政府並無經過慣常招標競投程序便決定將該計劃批給盈科,表示強烈不滿。他們極度關注,數碼港計劃成為當局偏離既定程序的不良先例,更可能令香港自由市場經濟形象蒙污。政府當局強調,資訊科技業發展一日千里,與鄰近國家競爭也相當激烈,因此為求取得先拔頭籌的優勢,香港必須迅速行動[4]。由於盈科是本地資訊科技業中的翹楚,對開發有關計劃最能勝任。此外,盈科承諾運用其龐大客戶及供應商網絡,為數碼港招徠優質租戶。
最重要的一點,是盈科願意承擔為期長達7年發展計劃涉及的所有風險。鑑於當時金融及地產市場起伏不定,政府認為這是一項具重大意義的承諾,決定與盈科合作發展數碼港計劃。
數碼港發展計劃啟動[]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1999年3月3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啟動耗資130億元的數碼港發展計劃,取代原定房屋發展計劃[5][6]。
1999年4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同意與數碼港計劃有關規劃修訂。為配合數碼港發展,拓展署於4月30日公布在鋼線灣興建新道路網絡。
該項道路工程包括建造兩條通道,其中一條在發展區南端連接域多利道,另一條則在北端連接沙灣徑。其後,整段通道獲命名為「數碼港道」。
工程尚包括一條資訊道,用以接駁數碼港北面的公共交通交滙點。此外,亦會興建D1行車道以連接數碼港道;另一條D2路則會連接未來7號幹線在綱線灣的交滙點。
政府成立了3家由財政司司長法團擁有的有限公司,負責進行數碼港工程計劃。自此之後,當局與盈科就數碼港計劃大綱、設計細則、硬件規格、以及雙方權責等各方面細節展開為時一年多的商討。結果,財政司法團公司、盈科數碼動力及資訊港有限公司(Cyber-Port Ltd)於2000年5月17日簽訂了一份具法律約束力的《數碼港計劃協議》,成為日後興建及發展數碼港的法律文本。資訊港是盈科為履行其作為數碼港發展商的角色而成立[7];盈科與英特爾合組公司,成為數碼港主要租戶,同時盈科負責吸引優質資訊科技和服務公司進駐數碼港[8]
另一邊廂,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審議數碼港計劃,基於有關交通影響評估顯示,發展數碼港將不會為既有道路網絡帶來不良影響,同意為數碼港計劃部分解除「薄扶林延期履行權」,以便盡快在本港建立資訊科技策略性集中地[9]。數碼港發展權緊接於2000年6月8日批予發展商,發展商必須依期完成四幢辦公室大樓和一個名為「貝沙灣」的住宅項目,合共8期工程:
- 第一期:數碼港二座,提供辦公室及零售樓面,2002年3月底竣工
- 第一B期:數碼港三座第一部分,2002年8月落成
- 第一A期:數碼港一座,共9層甲級寫字樓,2002年11月落成
- 第二期:數碼港三座第二部分,2003年2月落成
- 第三期:數碼港三座餘下部分,以容納更多資訊科技公司和各種共用設施,2004年4月落成。此外,這期亦包括一間設有173個客房的五星級「數碼港艾美酒店」(Le Méridien Cyberport),由Le Meridien集團管理,2004年4月12日開幕。
- 第四期:數碼港四座,共2座低密度4層式甲級寫字樓。各期辦公室大樓將由一個佔地27000平方米的數碼港商場連接起來。這是一幢經過特別設計的綜合建築物,提供以科技為主題的文教、娛樂及零售服務。
為慶祝數碼港一期及二期落成,開幕典禮於2003年6月27日舉行,由電訊盈科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蘇澤光、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及數碼港主席施德論主持儀式。隨著數碼港四座最後一幢寫字樓於2004年年中竣工,至此數碼港辦公大樓部分宣布興建完成。
交通服務[]
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為方便各租戶員工上下班,租用捷迅旅運的旅遊巴士提供員工巴士服務,於早上及黃昏時段接載職員往返數碼港商場及市區 港鐵站,目前設有五條「數碼港租戶專車」路線。
位於資訊道數碼港一期地面的數碼港公共運輸交匯處,為一個有蓋巴士總站]],在2002年4月落成,內有3條平行式月台與候車處組成的巴士總站、1個專綫小巴總站及1個的士站。
數碼港周邊之巴士站如下:
名稱 | 位置及簡介 | 性質 |
---|---|---|
數碼港公共運輸交匯處 | 資訊道數碼港二、三座地面 | 巴士總站 |
數碼港商場 | 數碼港道數碼港商場外 | 巴士中途站 |
數碼港三座 | 數碼港道數碼港三座對面 | 巴士中途站 |
貝沙灣 | 數碼港道近貝沙灣一期及二期 | 巴士中途站 |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政府當局提供有關數碼港發展計劃的資料文件,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1999年4月29日
- ↑ 工商科技局長發言,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2005年2月2日
- ↑ 政府澄清數碼港發展,1999年3月16日
- ↑ 數碼港計劃並無繞過立法會,政府評論,2005-01-26
- ↑ 政府公布興建數碼港 斥資百三億三年後落成,政府新聞公報,1999年3月3日
- ↑ 一九九九至二OOO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第57至62段。
- ↑ 政府與盈動簽立數碼港計劃協議,政府新聞公報,2000年5月17日
- ↑ 香港建“數碼港”邁進一步,BBC中文網,2000-05-17
- ↑ 立法會第十七題:薄扶林延期履行權,2005年5月1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數碼港官方網站
- 數碼港艾美酒店官方網站
- 關於數碼港的謬誤,時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蘋果日報,2005年1月26日
南區道路列表 | |
---|---|
薄扶林、數碼港 | 薄扶林道、薄扶林水塘道、摩星嶺道、域多利道、大口環道、金粟街、碧荔道、冠冕臺、美景徑、沙灣徑、羅富國徑、利牧徑、置富徑、置富道、沙宣道、數碼港道、資訊道、鋼綫灣道、貝沙灣道、貝沙灣徑、貝沙山徑、貝沙山道、貝沙徑 |
華富、華貴、田灣 | 石排灣道、華富道、瀑布灣道、華昌街、華翠街、華康街、華景街、華樂徑、華林徑、華隆徑、華貴道、田灣海旁道、田灣山道、田灣新街、田灣街、田灣徑、登豐街、嘉禾街、興和街、漁歌街、漁利街、漁豐街、漁獲街、魚市場道 |
香港仔 | ![]() |
鴨脷洲 | 鴨脷洲橋道、鴨脷洲海旁道、鴨脷洲徑、鴨脷洲大街、利民道、利枝道、利南道、利東邨道、利榮街、利興街、利景街、利樂街、海怡路、怡南路、怡雅路、漁安苑道、洪聖街、惠風街、平瀾街、山明街、好景街、新市街、悅海街、華庭街、倫敦里 |
黃竹坑、深灣、 海洋公園 |
![]() ![]() |
壽臣山、深水灣、 淺水灣 |
香島道、壽山村道、壽臣山道東、壽臣山道西、深水灣道、深水灣徑、淺水灣道、麗海堤岸路、麗景道、赫蘭道、海灘道、南灣道、南灣徑、南灣坊、大潭水塘道 |
舂磡角、赤柱 | 舂磡角道、赤柱峽道、赤柱崗道、赤柱灘道、赤柱連合道、赤柱村道、赤柱市場道、赤柱大街、赤柱新街、東頭灣道、東頭灣里、東頭灣徑、黃麻角徑、黃麻角道、佳美道、環角道、環角徑、海風徑、海天徑、靜修里 |
大潭、石澳 | 大潭道、大浪灣道、鶴咀道、石澳道、石澳村路、石澳山仔路、白筆山道、紅山道、棕櫚徑、松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