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士古道(Texaco Road),位於新界荃灣與葵青區接壤處,南始馬頭壩道/永順街交界,經過運輸署荃灣駕駛考試中心、永德街、龍德街、荃青交匯處、楊屋道/葵福路、沙咀道、荃榮街、荃富街、大窩口道路口,北達德士古交匯處/德士古道北交界。
介乎荃青交匯處至青山公路之間的一段德士古道建有分層行車天橋,橫跨楊屋道/葵福路交界、沙咀道、青山公路 - 荃灣段,北達德士古道北/國瑞路交界。
歷史[]
早於1930年代,德士古石油公司選址荃灣設立油庫,名為「德士古荃灣石油公司油庫」。因為運輸需要,於是開闢荃灣首條區内道路,亦即是「德士古道」。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荃灣進行填海發展工業區,德士古道開始重修同擴闊路面,逐漸成為荃灣交通命脈[1]。毗鄰醉酒灣的德士古油庫已在1983年拆卸,原址發展為大型屋苑海濱花園。
1981年3月31日,路段延長至荃錦交匯處,延伸段名為「德士古道北」(Texaco Road North)[2]。橫跨青山公路的路段,建有行車天橋與「德士古交匯處」(Texaco Interchange);交匯處西面大窩口站巴士站來回方向之間的行人天橋,乃青山公路 - 荃灣段和葵涌段的分界線。葵青區議會在1985年成立,介乎青山公路至荃青交匯處的一段德士古道,成為荃灣及葵青區的分界線。
荃灣路及青荃橋分別於1981年及1987年通車,再加上城門隧道在1990年啟用,來自象鼻山路與荃灣路,再取道德士古道及相關道路往返青衣的車流量日益增長,令德士古道難以負荷。
德士古道天橋[]
1980年代,政府就荃灣交通運輸進行研究,結果指出德士古道、荃灣路及荃青交匯處將不足以應付日後荃灣新市鎮及填海區發展的交通需求。
有見及此,政府當時制定三個階段改善工程,包括第一階段擴闊德士古道天橋及相關道路,已於1992年完成;第二階段建造荃青交匯處,已於1995年完成;以及第三階段將青山公路 - 荃灣段以南的德士古道天擴闊為雙程雙線分隔車道。
第一階段[]
「德士古道天橋」(Texaco Road Flyover)第一階段工程在1989年4月展開,並在1993年4月完成[3]。此後,往返青衣及沙田的巴士路線改用天橋,引起噪音滋擾。
當局自2000年開始研究在有關路段實施數項夜間交通管理計劃的可行性,以解決噪音問題。在2003年2月24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和交通事務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上,委員再次討論這個議題,並支持當局進行一項交通管理試驗計劃,禁止車輛在交通限制時段駛經德士古道天橋。[4]
不過,本港2003年爆發沙士疫症,運輸業生意大受影響,貨車、小巴和的士業人士強烈反對德士古道天橋交通管理試驗計劃;原定同年推行的試驗計劃亦延遲實行。當局隨後在2004年5月28日至6月27日的一個月期間實施局部限制,禁止專利巴士和過境巴士在午夜至上午6時使用該天橋。[5]
由於巴士駛經地面德士古道時發出的噪音,已被鄰近大廈平台遮擋,巴士經過時引致的最高交通噪音,減低了最少5分貝[6]。當局決定於2005年7月4日開始永久在德士古道天橋實施交通管理計劃,由午夜12時至早上6時,禁止專營巴士行駛該天橋[7][8][9],以減輕附近居民在深夜至清晨時份所受的噪音影響。
在管制時段內,九巴68A線往青衣方向,以及龍運巴士E31線、A41、A41P、E41、E42、N42、N42A、N42P、NA40與NA41線來回方向須改經德士古道地面路段。
第二階段[]
由於荃青交匯處一向是區內交通繁忙的地點,因此,前拓展署進行第二階段工程時,預先在荃青交匯處青荃路最東北位置建造了一段約300米的天橋路段及接駁口,以便日後在第三階段工程接駁擬建南行天橋時,可減低對交通構成的影響和工程成本。[10]
第三階段[]
這段德士古道天橋用以連接將來德士古道改善工程第三階段中擬建的南行天橋及現有青荃路南行天橋,計劃中的第三階段主要包括把現時青山公路 - 荃灣段以南的德士古道天橋,由現時雙線雙程道路擴闊為雙程雙線分隔車道,疏導來往新界東與青衣/東涌/機場及途經城門隧道的交通,以應付該天橋未來交通增長。
由於天橋位處荃青交匯處之上,日後在第三階段工程中於該日益繁忙的重要交匯處進行建造此天橋工程時,預計會造成嚴重及持續整個日間的擠塞。經詳細評估於第三階段才進行該天橋工程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後,當局認為該天橋應於第二階段建造荃青交匯處時一併預先建造,使工程費用、時間、引起的交通影響及社會成本減至最少。[11]
全長300米的德士古道天橋延伸路段於1995年完工後,已轉交運輸署管理和路政署保養,當年建築費為580萬元[12]。4年後,前運輸局經檢討荃灣區的交通流量變化後,認為用作接駁屯門公路,即的介乎青山公路 - 荃灣段至荃錦交匯處的象鼻山路延伸段通車後,重型車輛會改行該幹線,以致德士古道天橋的交通流量不會大幅增長。其後,荃灣區填海計劃因為《保護海港條例》而被取消,以致該區交通流量增長較預期低。2002年9月,德士古道第三階段工程從工務計劃中被刪除。[13]
尚文苑[]
座落德士古道近大窩口道的「德士古道資助房屋項目」,現已建成居屋尚文苑。
由於地盤約一半地段為斜坡,承建商平整土地時不單要開山劈石,從而增加興建單位數目,更將部分樓宇旁的斜坡削平,建成花園平台,成為可供居民使用的休憩空間。[14]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德士古道唔係紀念人名?,《史檔》,2020年11月12日
- ↑ 〈荃灣明實施交通新措施〉,《華僑日報》,1981年3月30日。
- ↑ 德士古道/荃灣繞道交匯處完成階段工程及德士古道改善工程第I期,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2000年6月7日。
- ↑ 紓緩現有道路噪音影響的措施的進度,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與交通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紀要,2003年2月24日。
- ↑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現有道路的噪音緩解措施進展情況,環境運輸及工務局,2004年12月
- ↑ 現行管制噪音污染的法例和行政措施及有關的公共開支,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有關空氣、噪音及光污染事宜小組委員會,2013年5月10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符合環保原則的噪音管制措施—交通管理計劃〉。
- ↑ 第3077號公告:〈道路交通 (交通管制) 規例 (第374章)--荃灣巴士禁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09卷第26期,2005年6月30日。
- ↑ 緩減道路交通噪音措施的進展情況,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2008年4月28日
- ↑ 閒置天橋和「斷橋」的問題,香港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報告,2020年3月3日
- ↑ 第 5 項議程:建議要求運輸署盡快興建未完成之德士古道行車天橋段,荃灣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第三次(一/一六至一七)會議記錄,2016年5月9日。
- ↑ 億元迪士尼碼頭荒置 生鏽將軍澳健明邨交匯處 落成6年沒巴士綫,明報,2009年10月3日
- ↑ 全港21條「斷橋」復建無期,東方日報,2016年8月3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善用斜坡多建公屋單位(附圖)〉[新聞公報],2017年4月16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荃灣區道路列表 | |
---|---|
大帽山、曹公潭、老圍 、石圍角、梨木樹 |
大帽山道、荃錦公路、芙蓉山路、馬閃排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三棟屋路、老圍路、顯達路、![]() |
荃灣市中心 | ![]() |
海濱花園、荃灣碼頭 | 怡康街、怡樂街、永順街、永德街、龍德街、橫龍街、荃業街、灰窰角街、馬角街、馬角里、馬頭壩道、德士古道、楊屋道、大河道、海貴路、海盛路、圓墩圍、享和街、享成街、大壩街、芙蓉街 |
柴灣角、荃灣西 | 柴灣角街、海角街、海德街、海盛路、海興路、海安路、安育路、安賢街、安逸街、荃景圍、照潭徑、美環街、大涌道、白田壩街、半山街、麗順路、麗志路、寶豐路、寶豐台、發業里、![]() ![]() |
汀九、深井、青龍頭 | 深井村路、深康路、深慈街、海浪徑、龍如路、龍騰路、悠麗路、汀逸路、![]() ![]() |
馬灣 | ![]() |
陰澳、竹篙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