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敦道(Nathan Road),位於九龍半島西部,南始梳士巴利道半島酒店外,經過中間道、麼地道、金馬倫道、加連威老道、金巴利道、柯士甸道、佐敦道、加士居道、窩打老道、登打士街、山東街、亞皆老街、旺角道、弼街、荔枝角道、太子道西、運動場道等多個繁忙路口,北達長沙灣道/界限街交界,是連貫尖沙咀、油麻地與旺角的通衢大道。
全長約3.6公里的彌敦道,以港督彌敦命名,沿途經過油尖旺多個商業區與旅遊景點,乃九龍西交通大動脈。
歷史[]
在《北京條約》簽訂前,兩廣總督勞榮光以租賃方式,將九龍半島以每年500元租給港英政府。1861年,英國正式接收九龍半島,佔領後將該區發展成軍事重地及外國人住宅區,其中尖沙咀是發展重點,英軍開闢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由今日的中間道至柯士甸道,用作運送軍用物資,並以當時港督羅便臣(Hercules Robinson)為名,稱為「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
彌敦(Matthew Nathan)於1904年就任港督,對九龍發展作出很多貢獻。他提出夷平柯士甸道北面的山丘,使羅便臣道伸展至加士居道口,同時擴闊路面。1909年工程完成時,彌敦已卸任了兩年,由盧吉(Frederick Lugard)接手。鑑於港九兩地有多條街道同名,當局將九龍半島一批街道重新命名,當中包括將羅便臣道改名「彌敦道」(Nathan Road)。1919年當局終把加士居道口的山崗夷平,使彌敦道直抵窩打老道。
另一方面,在油蔴地窩打老道向北開闢的「加冕道」亦多次延長,1919年延伸至亞皆老街,翌年再伸展至快富街,之後又有另一座山崗阻隔去路;1923年再度夷山,使加冕道接駁大埔道,直通新界。1925年金文泰就任港督,翌年將彌敦道與加冕道連成一體,統稱「彌敦道」,由尖沙咀梳士巴利道直達旺角界限街,成為九龍半島最長的馬路。
日軍治港時期,彌敦道於1942年4月20日易名「香取通」。戰後,港府將道路正名為「彌敦道」。
蓬勃發展[]
經歷多年發展,彌敦道沿途發展成繁盛商住區,商廈與店舖林立。每當夜幕低垂,滿街招牌燈光璀璨,更是海內外遊客必到之處。
為配合九鐵 尖沙咀支線、地鐵
尖沙咀站和梳士巴利道行車隧道等一連串工程,彌敦道尖沙咀段自2002年起實施一連串改道措施[1][2],巴士站亦須臨時遷移。[3][4]
2009年是彌敦道命名一百周年紀念,香港電台舉辦了「彌敦道百年」慶祝活動。[5]
巴士站[]
由於彌敦道沿途交通繁忙,數十條巴士路線行經每個角落,運輸署一直致力重新編排巴士站位置及停站路線組合,在2000年2至3月間重組整段彌敦道各個巴士中途站,涉及97條巴士路線[6]。署方根據各路線目的地及車站位置地理環境,適當地編排每個分站路線組合,以及取消近距離巴士站。
重組計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牽涉彌敦道北行23組巴士站,在2月27日實施;第二階涉及彌敦道南行24組巴士站,在3月5日執行[7]。經過一番整頓,各線巴士在繁忙時間內每小時停站次數由6300次減至5400次,約佔總數14%。運輸署及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繁忙時段巴士在彌敦道的行車時間平均節省約6至7分鐘,減幅達20%,成效理想。
另一方面,運輸署2007年計劃取消彌敦道北行巴士專用右轉往旺角道,以減少人車爭路[8]。結果,95、203、N216、N271及N281線由2009年3月6日頭班車起,不再從彌敦道右轉旺角道,改為左轉亞皆老街、新填地街及旺角道返回原有路線。[9]
現時,介乎太子道西至旺角道之間一段彌敦道,是政府在旺角劃設的「專營巴士低排放區」,只准歐盟四型或以上巴士行走。[10]
公共交通[]
彌敦道巴士分站列表(由北至南) | ||
---|---|---|
路段 | 北行巴士分站 | 南行巴士分站 |
界限街 | ||
太子站 | 太子站 | |
運動場道 | ||
/ | 旺角警署 | |
太子道西 | ||
鴉蘭街 | / | |
/ | 水渠道/聯合廣場 | |
鴉蘭街/水渠道 | ||
荔枝角道 | ||
弼街 | ||
弼街 | / | |
旺角道 | ||
快富街 | ||
快富街 | / | |
/ | 旺角站/旺角中心 | |
亞皆老街 | ||
奶路臣街 | ||
奶路臣街/雅蘭中心 | 奶路臣街/銀行中心 | |
山東街 | ||
山東街 | 山東街 | |
豉油街 | 豉油街/信和中心 | |
長沙街 | ||
長沙街 | / | |
登打士街 | ||
油麻地 | 登打士街 | 登打士街 |
咸美頓街 | ||
碧街 | 碧街 | |
碧街 | ||
/ | 碧街 | |
窩打老道 | ||
文明里 | 文明里 | |
文明里 | ||
/ | 永星里 | |
永星里 | ||
眾坊街 | / | |
眾坊街 | ||
/ | 眾坊街 | |
加士居道 | ||
九龍中央郵政局 | 加士居道 | |
甘肅街/加士居道 | ||
北海街 | ||
佐敦
|
/ | 西貢街/彌敦酒店 |
西貢街 | ||
寧波街 | ||
寧波街 | 長樂街 | |
南京街 | ||
南京街 | / | |
佐敦道 | ||
寶靈街/佐敦站 | / | |
寶靈街/德成街 | ||
柯士甸道 | 德成街/恆豐中心 | |
柯士甸道 | ||
尖沙咀 | 尖沙咀警署 | / |
山林道 | ||
栢麗購物大道 | 聖安德烈堂 | |
/ | 金巴利道 | |
金巴利道 | ||
金巴利道 | / | |
加連威老道 | ||
/ | 金馬倫道 | |
金馬倫道 | ||
九龍公園 | / | |
海防道/堪富利士道 | ||
海防道 | / | |
加拿分道 | ||
麼地道 | ||
中間道/九龍酒店 | 中間道 | |
中間道 | ||
半島酒店 | 尖沙咀中間道 | |
梳士巴利道 |
交匯道路[]
以下道路由北至南順序排列:
道路平面圖[]
相關事件[]
各類活動[]
花車巡遊[]
香港旅遊發展局每年新春舉辦的花車巡遊,2010年開始行經彌敦道,巡遊路線到達海防道後右轉彌敦道南行,至梳士巴利道交界近香港喜來登酒店終結。
巡遊期間,市民及旅客可站在彌敦道兩旁,觀賞花車巡遊和表演。道路交通,則因封路措施須改道行駛。
煙花匯演[]
每逢維多利亞港煙花匯演舉行前夕,介乎佐敦道與梳士巴利道之間的一段彌敦道,在六時後分階段進行封路措施,直至煙花匯演後才解封。封路期間,多條巴士路線須改道行駛。
除夕倒數[]
每逢維多利亞港兩岸除夕倒數活動舉行前夕,尖沙咀一段彌敦道會分階段進行封路措施。封路期間,道路交通及多條巴士路線須改道行駛。
交通意外[]
- 2024年5月26日:淩晨2時44分,一輛的士沿彌敦道北行往深水埗方向行駛,當行駛至與亞皆老街交界時,右方遭一輛懷疑衝紅燈、高速行駛的電單車猛烈撞擊,電單車上兩人彈出車外,再跌落至恒生銀行門口前行人路,全身多處受傷,昏迷不醒,而的士亦被撞至轉過一圈後停下,的士司機及一名乘客四肢受傷,一名男途人疑被零件擊中,面部受傷,電單車與的士損毀嚴重,零件四散。 5名傷者被送往廣華醫院治理,其中電單車上兩人搶救無效後於淩晨3時證實死亡。[11]
- 2024年8月18日:晚上11時許,一輛的士沿彌敦道往尖沙咀方向行駛,當駛至近加士居道路口時,撞到一名正在過馬路的男途人,的士左邊車頭損毀,被撞男途人頭部受重創陷入昏迷,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經留醫八日後終告不治,69歲涉事的士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身體嚴重受傷」被捕。[12]
- 2024年12月13日:下午2時許,藝人江若琳駕駛一輛私家車沿加連威老道右轉入彌敦道北行路段至The ONE商場對開時,懷疑失控撞上交通燈柱及路牌,其後車輛翻側,江若琳一度被困車內,有市民見狀後立即將其救出,其後被送院治理,幸並無大礙。[13]
未來發展[]
星光大道管理公司建議在彌敦道與梳士巴利道設置行人過路處,改善尖沙咀海濱對外連繫性。[14]
軼事[]

彌敦道路牌為不少內地遊客前來朝聖的其中一個打卡熱點。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在彌敦道實施臨時封閉部分行車線及相應改善計劃,運輸署新聞公報,2002年4月24日
- ↑ 尖沙咀交通管理計劃,運輸署新聞公報,2002年9月14日
- ↑ 運輸署新聞公報:彌敦道巴士站的臨時安排,2002年4月19日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尖沙咀彌敦道巴士站的新安排〉[新聞稿],2004年4月20日。
- ↑ 封面故事:敘述百年彌敦道,文匯報,2009年8月9日
- ↑ 立法會十八題:重組巴士路線及巴士站紓緩繁忙交通,2000年6月14日
- ↑ 彌敦道巴士站重組計劃有助改善交通情況,運輸署新聞公報,2000年2月25日
- ↑ 立法會十八題:彌敦道道路安全改善計劃,2007年3月28日
- ↑ 95, 203, N216, N271, N281永久改道消息,hkitalk.net
- ↑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更佳空氣質素社會參與過程發表的報告-政府的回應,環境保護署網站
- ↑ 〈旺角2死車禍.車CAM|電單車猛撼的士 鐵騎男女飛彈半空再墮地〉,《香港01》,2024年5月26日。
- ↑ 〈油麻地七旬翁捱的士撞 留醫逾一周終告不治〉,《香港01》,2024年8月26日。
- ↑ 〈江若琳車禍.影片曝光|我喺度呀! 熱心大漢托人上車身開門救人〉,《香港01》,2024年12月13日。
- ↑ 倡增設過路處 方便前往星光大道,on.cc東方互動-即時新聞(2013年3月15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