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富街(Sheung Foo Street),位於九龍半島九龍城區何文田,南起佛光街 33 號房屋委員會總部,經過房委會總部第三座暨何文田廣場、One Homantin、何文田邨通道、通往常樂街的樓梯、皓畋,北至何文田邨景文樓迴旋處。
過去,常富街北段可直達常盛街;經歷何文田邨重建,常富街北段經已改建為新路「常盛里」。
歷史[]
昔日,何文田邨乃長條型廉租房屋,於1973年入伙。第五座對開一段常富街路旁設有巴士總站,兩邊附設一至兩條車坑用作巴士中途站,以及往返旺角的紅色小巴路線總站。
巴士進出總站須駛經第四與第六座之間狹窄的樓底[1][2][3],加上總站北面出入口與第四座過於接近,巴士公司不能調派11米或以上長度的巴士行駛何文田邨路線。九巴於1999年8月為17號路線提供空調巴士服務時,甚至要特意開辦繁忙時間特別路線217P,避開該路段來使用11米空調巴士行走。
封閉常富街北段[]
為了重建何文田邨,房屋署首先在屋邨內一幅休憩用地興建景文樓,在2000年2月入伙[4];同時在常富街以南地段建築多座和諧式樓宇,用作安置居民,俗稱「何文田南邨」。
為了減低交通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當局將常富街改為盡頭路[5],並在景文樓對開闢建公共運輸交匯處,並於2003年6月29日啟用[6]。此後,常盛街無法直達常富街,車輛須繞經佛光街和常富街進出何文田邨。
何文田邨重建地盤[]
事實上,何文田邨重建地盤分為七期,第一期景文樓及第四期陳瑞祺(喇沙)小學先後於2000年及2006年建成。2005年4月,房委會決定交還餘下何文田邨重建第二、三、五、六及七期共三幅地皮交還政府。[7]
座落常樂街與常盛街交界第二和第七期用地,以及佛光街與常富街交界部分第三和第六期地皮,其後改劃作私人住宅發展。嘉里及會德豐先後於2013年3月及6月投得兩幅土地,分別興建大型私人屋苑「皓畋」及「One Homantin」[8]。至於部分第三及第五期用地,已預留作政府、機構及社區(GIC)用途,擬建小學校舍與附設社區會堂的社會服務機構聯用大樓;然而,政府並無就該用地制訂推行計劃,房委會繼續管理這幅用地,部分範圍早已闢作何文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因應「皓畋」與「ONE HOMANTIN」在2017年陸續入伙,當局在兩個屋苑之間一段常富街西行綫劃設長39米的路旁停車處,作巴士總站與中途站,早在6月初已建妥候車亭;以及長28米的停車灣,作專綫小巴站。屬臨時性質的何文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最終於2017年7月9日永久停用。
更新街道說明[]
在1967年4月7日第751號政府公告中,常富街僅有由佛光街交界起,向東北伸展約120米的路段;後來在2021年4月1日,政府發出第1945號公告,將介乎皓畋與One Homantin之間的約150米的道路亦包括在常富街內。[9][10]
道路平面圖[]
交通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七十年代何文田村一景,政府新聞處。
- ↑ 何文田邨,香港地方。
- ↑ 清拆中的何文田邨,香港地方。
- ↑ 檢討九龍何文田邨重建地盤的發展概念及重置公共交通設施,九龍城區議會第21次會議,2011年3月17日
- ↑ 〈何文田邨重建 工地平整需克服重重障礙〉,《互信》,2004年4月23日。
- ↑ 第4329號公告:《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 (第374章)--何文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07卷第26期,2003年6月27日。
- ↑ 檢討九龍何文田邨重建地盤的發展概念及重置公共交通設施,九龍城區議會討論文件第22/11號,2011年3月17日
- ↑ 會德豐38.29億奪何文田地 料以分層豪宅為主,香港經濟日報,2013年6月14日。
- ↑ 地政總署憲報
- ↑ 憲報圖則KRM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