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道路大典


巴士站Bus Stop),是專營巴士日常運作的必要設施,以供巴士行走指定路線時停靠上落客的地點,方便乘客在道路公共交通系統裏上落車。

運輸署對巴士站的定義為「擬成為乘客的人進入公共交通系統的地方,是行人及乘客兩者的交接點」[1],主要分為巴士總站與巴士中途站兩大類別,當中大部份都屬於中途站。

截至2019年3月,全港共有8753個巴士站[2]。本港現時每日約有400萬人次使用專營巴士服務,佔香港公共交通乘客人次約31%。因此,政府一直鼓勵專營巴士公司提升巴士站設施,以方便乘客及改善候車環境。

政策[]

根據《公共巴士服務規例》第230章第35條,運輸署署長可指定某個道路範圍為巴士站,而巴士站可限於由某指明專營巴士公司或某指明巴士路線使用。屬於指明專營公司的巴士或行走某指明路線的巴士,可在巴士站停車以接載或放下乘客;如乘客提出要求,須在巴士站停車以放下乘客;如巴士尚未滿載,則在擬成為乘客的人示意時,須在巴士站停車以接載該人。

運輸署可規定專營公司在巴士站豎立和維持經署長批准的某類型標誌,或拆除任何標誌;任何人士未經署長准許,不得在巴士站附近豎立任何標誌。車長須將其駕駛中的巴士停在每個顯示所有巴士均應在該處停車的巴士站,或停在每個顯示所有行走其巴士所行走的路綫的巴士均應在該處停車的巴士站。如獲示意停車,須在其巴士正行走路綫沿綫各站停車,讓乘客或擬成為乘客的人上車或下車。若車長沒有在巴士站接載擬成乘客的人(俗稱「飛站」),可遭警方檢控及被處罰款2000元;但當巴士正展示滿座牌時,車長並無責任將其巴士停下接載乘客。

根據《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香港法例第374G章)第45條,除非法例另有規定,以及穿著制服的警務人員或交通督導員給予其他指示,在道路的車輛的司機不得在巴士站內停車,除非有關車輛是專利巴士[3]。其他種類汽車在任何時候不得在設有雙黃線標記的道路停車,違者將收取定額罰款通知書。至於因塞車或其他交通情況導致車輛不能駛前,停泊在雙黃線上則可以豁免。[4]

設置巴士站[]

專營巴士有指定的站點,並詳載於其服務詳情表。乘客可以在這些設施排隊候車,而車輛亦可以停車等候或上落客。現時本港所有巴士站均須符合以下兩項條件:[5]

  • 巴士站不會阻礙行人或駕車人士視線;及
  • 巴士站不會影響車輛穿梭切線。

運輸署考慮新增、更改或刪減巴士中途站時,會參考《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中,巴士乘客在市區的理想步行距離為不多於400米,而巴士路線各中途站之間距離最理想為400至600米的指引[6];若交通情況許可,又有實際需要的話,距離可以縮短一些。為確保道路安全及更妥善管理路面交通,《手冊》載有指引,說明設置巴士站時,當局須考慮以下主要因素:[7]

  • 視線(尤其是在彎位或路口);
  • 是否鄰近路口及樓宇的停車場出入口;
  • 對交通及行人流量的影響;
  • 兩個巴士站之間的距離,或附近是否有同類停車設施;
  • 是否方便乘客,包括附近是否設有過路處及行人路;
  • 其他有關實地環境的因素,例如行人路闊度、交通及行人流量、地理環境限制、以及該區一帶交通情況,等等。

巴士站理應設在鄰近行人路網絡及行人過路處的地點,讓乘客得到最大方便。故此,除上述安全及技術方面的考慮外,也須顧及以下因素:

  • 區內居民對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
  • 區議會、公眾、有關公共交通營辦商的要求;
  • 是否配合其他路旁活動,例如是否會阻塞經常要上落貨的店舖入口;
  • 當地居民對擬設巴士站的反應;
  • 巴士班次頻密程度和使用該巴士站的乘客多寡,以釐訂個別路線/組合停靠巴士站的適當位置;
  • 為了讓乘客可以有序地輪候上車,盡量將前往相同或鄰近目的地之巴士路線安排使用同一或較近的巴士站,以縮短乘客候車時間,同時方便乘客轉車

然而,有地區人士擔心某些巴士站過於貼近路口、過路處、或停車場出入口。《手冊》有指引特別訂明,若某擬設巴士站從乘客角度而言合宜可取,但卻未能完全達到技術指引所定標準時,當局會實施適當緩解措施加以改善。這些措施包括提供停車灣、加設適當交通標誌與道路標記、重整某些巴士路線以調整巴士停站次數、設定停車限制等等。運輸署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會遵循上述指引,徵詢警方及民政事務處、路政署等有關政府部門意見。無論如何,道路安全是首要考慮。

另一方面,專營巴士公司亦定期與運輸署檢討巴士站安排,在配合路面情況和社區實際需要的前提下,與署方研究巴士站位置。營辦商過去亦曾建議取消相隔不遠、使用量較少的分站,但因為地區人士反對而未能實行,亦有分站取消後,不時收到還原要求。[8]

總括而言,運輸署在考慮新增、更改或刪減巴士中途站時,會繼續參考《手冊》所刊載的建議,並按實際交通情況、乘客需求以及地區人士意見作相應調整,以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專營巴士服務。

巴士站設計[]

本港各主要巴士站大多是「中途站」(En-route Stop),在路面畫有虛線長方形作界線,髹上白色「巴士站」及英文「BUS STOP」道路標記,讓巴士停靠上落客,被劃分為巴士站的範圍依例不准其他車輛停車,不論有否劃上黃線。[9]

停車灣[]

不少巴士站使用停車灣[10](Bus lay-by),又可稱為「巴士灣」(Bus bay)[11]的設計。停車灣靠近道路一端的長度不應短於13米,足以容納一輛12.8米長巴士[12],使巴士上落客時不會阻礙其他車輛前進。

不過,停車灣會使巴士站旁邊的行人路收窄,故此部分巴士站不設停車灣,巴士直接停在路邊,這情況在市區道路及新界郊區道路相當普遍,如從後而至的車輛缺乏空間超越停站的巴士,便會造成交通擠塞。一般而言,甲/乙級郊區道路、郊區支路、市區幹道、雙線雙程的地區道路及區內幹路應修建停車灣。如地區道路及區內幹路設有兩條或以上的行車線,則不一定要建築停車灣。

靠右停站的巴士站[]

香港道路設計是左上右落,車輛主要停靠道路左方,乘客利用車輛左側的車門上落,直接往返行人路。

部分設於單程路上的巴士站受制於道路左方配套(如不設行人路或遭其他設施佔用),而只能在道路右方設站。乘客使用這些巴士站,須在道路路面或分隔巴士站停車灣與旁邊行車線的行人路壆上落車,並橫過巴士車頭前方往返行人路。例子如下:

巴士總站[]

凡用作起點站或終點站的巴士站都可稱為「巴士總站」,有些巴士總站只在繁忙時間使用,個別巴士總站則是臨時性質,只在節日或實施特別交通安排時使用。

近年,政府將多種交通工具乘客上落設施組合,成為「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站設施[]

巴士公司會在巴士站豎立「站牌」,讓乘客識別候車位置,及在站牌適當位置設置「乳豬盤」,用作張貼「巴士路線服務資料」,供候車乘客查閱停站路線的服務詳情。在停站路線眾多及乘客流量高的巴士站,巴士公司會在站內適當範圍設置「排隊欄杆」(Railing)及「乘客指示牌」,指示乘客到正確位置候車。

九巴在2012年底推出全新設計的巴士站,以荔枝角道美孚站巴士站為首個試點。經仔細分析乘客排隊習慣後,新設計取消了現有活動排隊鐵欄,並在地上劃上黃線及以清晰的指示牌顯示各路線排隊位置,此舉騰出了大量空間,令巴士站環境更為舒適闊落,亦預留指定位置供有需要乘客如殘疾人士、長者等優先上車,該位置亦擺放了指示牌,提醒乘客禮讓,照顧有需要人士。[14]

有蓋巴士站[]

有些巴士站設有「候車亭」,免卻乘客候車時受日曬雨淋之苦。由於專營巴士公司須承擔設置及維修巴士站上蓋的費用,為了減低巴士公司經營成本,假如營辦商已在上蓋相連的「燈箱」(Light Box)展示乳豬紙,並在不影響行人路面流量及附近商戶運作的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反對巴士公司在巴士站上蓋設置「廣告牌」(Advertisement Panel)。

建造程序[]

運輸署一向鼓勵巴士公司在財務狀況許可下,盡量調撥資源興建巴士站上蓋,以改善候車環境。巴士公司根據各永久設置之巴士站途經路線數目及候車乘客的多寡,向署方申請加建上蓋,在獲得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按次序興建上蓋。營辦商亦會在其營運範圍內,因應地區人士需求,研究在使用量較大的巴士站興建上蓋。截至1995年10月,全港共有5214個巴士站,當中1570個附設上蓋,其中嶼巴有75個、城巴有50個、中巴有123個、九巴有1322個[15]

修建巴士站上蓋受制於不同環境因素,包括行人路闊度,地下公用設施多寡及分布情況等。巴士公司落實建造上蓋前,會先詳細量度路面闊度、記錄四周設施位置及考慮附近周邊環境、是否有大廈出入口、商舖及斜坡等客觀因素。至於上蓋面積與規格由結構工程師計算,以確保能承受風壓及重量等安全標準。若將支柱建近馬路,會阻礙乘客上落,故於狹窄行人路面上的巴士站,上蓋會採用窄身設計,九巴窄身上蓋闊度介乎1.1至1.7米,支柱周邊均裝設擋雨板;若巴士站背後是圍牆,上蓋則會建近牆邊,以便行人路騰出更多空間[16][17]。隨後結構工程師繪畫上蓋圖則,並預留位置讓上蓋承托一定重量及尺寸的廣告與裝飾物;若在個別上蓋加設裝飾物,結構工程師會另行審批,以確保結構符合安全標準;若申請獲批,工程師亦會從旁監督整個建造建序。[18]

專營巴士公司如欲在個別巴士站建造上蓋,須得到運輸署批准。巴士公司提交申請時,必須向署方提供擬建巴士站上蓋位置、設計、體積及廣告牌數目等資料。運輸署接獲有關申請後,會研究有關上蓋對行人流量、其他道路使用者視線及附近商戶可能帶來的影響等,並諮詢有關部門意見,例如民政事務總署會諮詢有關巴士站附近商戶及地區人士意見,路政署會考慮上蓋對其他道路工程的影響等。

所有巴士站上蓋的設計及所用物料,均須由路政署轄下「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Appearance of Bridge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評核和審批,委員會由路政署助理署長擔任主席,而委員包括來自代表政府的建築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房屋署和路政署橋樑及結構部,代表業界專業團體的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以及代表學術界的香港大學建築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輪流出席。該委員會基本職責是從美學、景觀、及綠化角度審核個別橋樑及有關建築物的設計建議,並代表路政署署長接納該設計或提出修訂設計建議。由於巴士站上蓋是設於路旁之建築物,因此其外觀設計亦須經委員會審批。

申請需時[]

興建一個小小巴士站上蓋,從遞交設計、諮詢、審批、到拍板施工,所需程序甚為繁瑣。一般而言,運輸署會在巴士公司遞交申請後的三個月內完成審批有關申請。而有關巴士公司在取得運輸署批准後,便可隨即向路政署申請「挖掘准許證」以展開興建上蓋工程。

如巴士站環境較狹窄而不適合較大或設有廣告燈箱的上蓋,或候車亭建議設計會對行人造成阻礙,運輸署會要求巴士公司改用其他合適設計,例如較短窄的上蓋或沒有燈箱的設計,以配合行人路環境。若因巴士站地底有公共設施而未能興建上蓋,運輸署會因應情況安排有關巴士公司及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視察,商討解決方案,如將擬興建上蓋及/或巴士站的位置稍為修改,避開這些地下公共設施,以便在可行的情況下繼續興建上蓋工程。

若巴士站上蓋佔用行人路私人地段,申請時間就更冗長,往往耗時長達數年之久。其中英皇道太古城中心對開的巴士站詳情請參閱有關條目


九巴於2017年11月試行於未有接駁電力供應的上蓋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以提供電源作照明,方便乘客晚間閱讀路線資訊。

座椅[]

過去,巴士公司在個別車站設置座椅。部分位處新界郊區、大嶼山的巴士站,更有熱心人士將鄰近民居所棄置的梳化或餐椅,搬至巴士站擺放,讓候車乘客使用。[19]

為回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12年3月會議上提出的建議,全港專營巴士公司已進一步同意在可行情況下,在新增有上蓋的巴士站提供座椅設施。[20]

其他設施[]

自2013年起,政府及九巴推行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在五個位於九龍繁忙道路的主要巴士站(包括龍翔道黃大仙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長沙灣道西行荔枝角站觀塘道創紀之城太子道東富豪東方酒店)進行較大規模的優化工程,包括增設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部分更設置自動販賣機。[21]

政府資助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及班次顯示屏[]

各專營巴士公司近年逐步引入實時到站資訊系統九巴自推出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資訊,以及在部分已設有上蓋與電力供應的巴士站設置班次顯示屏提供實時到站資訊後,普遍受乘客歡迎。考慮到安裝顯示屏的成本高昂,有可能對巴士票價造成壓力,政府以配對方式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即巴士公司在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裝置的1巴士站每裝設一個顯示屏,政府會資助在另一個相同設備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位於醫院附近巴士站,及班次在20分鐘以上的巴士站會優先安裝,預計工程於2019年完成。

另一方面,全港有蓋巴士總站、巴士站及巴士轉乘站約有三千個,當中只約有二百個有蓋巴士站裝有座椅。為了令年長或有需要的候車乘客受惠,政府對專營巴士公司在現時沒有乘客座椅而有蓋的巴士站安裝座椅提供資助。當局預留了8,827萬元[22][23],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共約2600個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及以配對方式在約1300個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安裝班次顯示屏

受地理環境及技術條件限制制,並非所有巴士站都適合安裝座椅。運輸署與專營巴士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研究後,就設置座椅的巴士站擬定了安裝條件,包括有關巴士站必須有蓋而座椅需裝嵌於該上蓋的柱身上,而行人路在安裝座椅後亦應留有至少1.5米闊度的通道[24]。第一階段座椅安裝工作已於2017年11月展開,截至2018年6月25日,已有約600個巴士站完成安裝。

在安裝顯示屏方面,第一階段安裝工作已於2018年3月底展開,截至6月25日,約20個巴士站已安裝相關顯示屏。整個第一階段安裝工程預計將於2018年完成。至於餘下巴士站座椅及顯示屏安裝工程,將會分兩個階段並預計於2019年及2020年完成。

巴士站命名[]

歷史[]

1995年10月,全港共有5214個巴士站,其中嶼巴有125個、城巴有587個、中巴有788個、九巴有3714個[25]。為方便乘客更準確掌握個別巴士站位置,九巴於1999年7月開始陸續為全線逾四千個巴士站進行命名,每個巴士站加上中、英文名及號碼。

考慮到站名的永久性和獨特性,九巴為巴士站命名時,會選取一些市民較熟悉及容易辨認的名稱,如街道、公園、學校、公共機構及政府建築物名稱,讓市民透過站名而聯想起巴士站四周環境;再配合2001年9月起推出全新設計的乳豬紙,當中詳列每條路線途經的所有分站名稱,加上在乳豬紙上新增「您在此」標誌,讓乘客了解其身處巴士站位置。九巴於2001年10月19日在佐敦道碼頭總站舉行命名儀式,標誌全線四千個巴士站正式完成命名。[26]

現況[]

現時5間專營巴士公司均已為旗下全線巴士站命名,常見命名方法如下:

  • 跟隨官方名稱:有些巴士站有政府刊憲賦予的官方名稱,常用於巴士總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主要建築物或設施:這方法也很常見,如屯門市中心屯喜路的「屯門市廣場」巴士站。
  • 鄰近路口:是最常見命名方法,如旺角彌敦道的「豉油街」巴士站。
  • 所在街道:這方法常見於某街道只設一個巴士站,如中環畢打街;或個別街道設有超過一個中途站站,但該站附近沒有可作車站命名來源之設施,如何文田忠孝街」及赤柱赤柱峽道

有些情況下,數個不同街道的巴士站使用同一名稱,如彌敦道亞皆老街皆有「旺角站」巴士站,深水埗區更有五個以「北河街」為名的巴士站。即使是同一位置,不同巴士公司也可能有不同命名,如於2013年底前,龍運巴士松仁路近逸東邨的巴士站為「松仁路」,城巴稱同一分站為「逸東邨美逸樓」,嶼巴則稱「1號停車場」。近年,為方便乘客,不同巴士公司開始統一命名,就上述例子,三間巴士公司已於2014年稱該站為「北大嶼山醫院」,減少混淆。

特殊用途的巴士站[]

巴士必停站[]

主條目: 巴士必停站

在一些陡斜的道路上,巴士公司會設置巴士必停站,以確保行車安全。

所有巴士必須在巴士必停站停車,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可開出繼續行程。

落客站[]

主條目: 落客站

在一些繁忙的巴士總站或轉車站,巴士公司會設置落客站,方便控制人流。

只供輪椅人士上落車處[]

主條目: 只供輪椅人士上落車處

在一些巴士總站,巴士公司設置「只供輪椅人士上落車處」,方便使用輪椅的人士乘車。

臨時巴士站[]

如遇節日、大型活動、突發事故等影響巴士運作,以及路線即將取消或改道,巴士公司可能會為相關路線設置臨時巴士站。

臨時巴士站的站牌設計與普通巴士站沒有很大分別,但路線資料多數只用電腦列印後過膠,並不使用油漆或貼紙張示出來,且上面可能只顯示「臨時站」而不顯示巴士站名稱。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運輸署,2010年12月。原文為英文,摘錄如下:「A bus stop is the place at which an intending passenger gains access to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the transition point between pedestrian and passenger.」
  2. 立法會十題:設置巴士站上蓋,2019年3月20日
  3. 遵守法則 勿違泊,運輸署《的士通訊》第45期,2018年7月
  4. 排隊入停車場都被抄牌?謎底終於解開…,東方日報,2017年7月18日
  5. 位置不當的巴士站(第63頁),立法會會議過程正式紀錄,2003年10月15日
  6. 立法會三題:巴士站,2018年7月11日
  7. 巴士、公共小型巴士及的士上落客處的位置,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6年6月23日
  8. 巴士路線分站密度高引致擠塞,有線寬頻即時新聞,2018年2月19日
  9. 參見香港法例第374G章第45條《停車》
  10. 又寫為「停車彎」
  11.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改善屯門公路交通情況以及建造及營運隧道和收費立法會CB(1)1912/03-04(26)號文件,第7頁。
  12.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運輸署,2011年。
  13. 只在山頂纜車停駛期間使用
  14. 今日九巴,第225期,2012年12月號
  15. 戶外巴士站,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5年10月18日
  16. 有蓋巴士站佔行人路,蘋果日報,2003年10月11日
  17. 巴士站上蓋狹窄難擋雨,東方日報,2010年9月5日
  18. 巴士站巨蟹廣告隨時塌,轉載自CAR AND DRIVER 討論區,2006年11月30日
  19. 【旅遊籽】識等車 一定坐住凳,蘋果日報,2015年5月15日。
  20.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及城巴有限公司(機場及北大嶼山巴士網絡專營權)的專營權事宜,運輸及房屋局、運輸署,2012年3月
  21. 2013至2015年曾向區議會介紹的巴士站優化工程
  22.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6月23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就城巴有限公司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香港政府新聞網,2016年6月23日。
  23. 巴士站加櫈資助空談1年冇影 港府得把口〉,《東方日報》,2017年1月9日。
  24. 其他事項,葵青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記錄(2018),2018年2月14日
  25. 戶外巴士站,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5年10月18日
  26. 九巴為四千個巴士站命名,九巴新聞稿,2001年10月19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巴士車站巴士中途站中途站車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