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Peak),位於香港島中西區太平山,山頂道及周邊多條道路沿途豪宅林立 ,亦是香港著名旅遊熱點。
太平山標高554米,為港島最高峰。登上太平山頂,白天可以環視無敵海景,晚上可以觀賞迷人夜色,因此這裡是訪港遊客必到遊覽勝地。
歷史[]
英國人佔領香港島後,港英官員佔據了太平山半山和山頂,把中國人遷徙到上環一段僅300米長的太平山街一帶。港英當局將太平山兩度易名,先以布政司柯士甸名字命名叫「柯士甸山」;後又以英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將太平山改名為「維多利亞山」。
在太平山山頂和半山區,港英將每條道路都以高官或開發商名字命名,如麥當勞道、芬梨道、白加道、普樂道、施勳道等等,這些道路兩旁建築了豪華大宅。第一個在太平山頂建別墅的是英國駐香港第六任總督麥當奴,他於1867年在山頂建了總督別墅(破敗後拆建為現在的山頂公園)。
至於第一個在山頂建酒店的是英國商人芬梨,他1873年建成山頂酒店,並為此興建了山頂纜車,於1888年5月30日通車,是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也是港島最早的機械化交通工具。
山頂纜車總站下來的路就叫芬梨道,後來這家酒店被大火燒毀,
老襯亭[]
座落芬梨道/盧吉道交界的觀景臺,俗稱「老襯亭」,早於20世紀初建成,原名「鮑寧亭」,名副其實是一個亭,用作觀景之用,於日治時期被毀。第二代老襯亭,於50年代由山頂纜車母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興建,作為纜車於山頂的 車站,大家仍習慣稱其為老襯亭。
第三代老襯亭,於1972年8月29日正式開放,其實已經不再是一個亭,是一座名為「爐峰塔」(Peak Tower)的建築,外形仿照古城門與城樓,頂層設有西餐廳,餐廳下層為咖啡室,而底層則是中菜餐館。[1]
山頂新景象[]
隨着本港旅遊業發展,恒隆地產在1989年將外籍公務員宿舍山頂大廈(Peak Mansions)拆卸[2],重建為購物中心「山頂廣場」(Peak Galleria);基座設有公共交通總站,於1992年9月9日啟用。[3]
鑑於山頂纜車總站開始老化,1992年香港上海大酒店宣布重建爐峰塔,並於1993年7月正式清拆,在原址興建了現時的「凌霄閣」。這座綜合建築於1997年5月28日開幕,既是山頂纜車的總站,同時構成了香港標誌性天際線,乃香港知名旅遊勝地。[4]由於大樓視野極佳,因此吸引無數遊客登臨,俯瞰維多利亞港景色。在凌霄閣側,有一個由獅子會捐款興建的中式觀景亭「獅子亭」,不少人都誤會將它當作老襯亭。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香港估估吓:太平山搵老襯?,東方日報,2019年2月25日
- ↑ Hong Kong Flora and Vegetation - Peak Galleria
- ↑ 〈山頂新公共交通總站明啟用〉,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92年9月8日。
- ↑ 凌霄閣20周年慶,Farrells,2017年5月25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徑、芬梨道、賓吉道、種植道、白加道、百祿徑、歌賦山道、忌利文道、施勳道、普樂道、僑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和福道、歌賦山里、貝璐道、加列山道、堪仕達道、薄扶林水塘道、十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