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Tsim Sha Tsui),舊稱「尖沙嘴」,地處九龍半島最南端,屬於油尖旺區一部份。
自天星小輪於1888年啟航以後,尖沙咀開始蓬勃發展,曾為軍事用地及洋人住宅區,屬油尖旺區最早開發的地區。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尖沙咀現已成為著名商業、購物和旅遊中心。
歷史[]
尖沙嘴位處珠江三角洲東岸陸地盡頭,自古以來是華南海路要衝,明代以前已經有村民聚居,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印製的《粵大記》已清楚記載了「尖沙嘴」這個地名。九龍半島未填海前,舊水警總部(即今1881 Heritage)外圍有沙灘,形狀像尖嘴一樣伸向海面,故稱為「尖沙嘴」。[1]
清初的遷海令,逼使漁民和內陸居民遷離家園,整個九龍半島一度荒廢;禁令取消後,九龍半島旋即重新發展起來,尖沙咀更逐漸成為重要的轉運港口,不少外國船舶也在現今海港城對開海面停留,故又被稱為「香埗頭」。1839年,英國水手於尖沙嘴打死村民林維喜一案,更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中英雙方發生兩次鴉片戰爭,滿清政府兩次皆敗北,分別簽訂1842年《南京條約》及1860年《北京條約》,尖沙嘴也於1860年《北京條約》中被割讓出來。
現時清真寺旁邊的九龍公園,早於1830年代已是個面對海港的軍事戰略重地,直至英軍於1861年佔領九龍半島,正式將該處命名為「威菲路軍營」,高峰時期共有80多幢兵房,駐紮了大量英兵,包括不少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及印度籍士兵。1896年,為方便他們禱告禮拜,遂於軍營一處興建九龍清真寺,據說當時位置鄰近尖沙咀警署,建築面積較小。
港英政府統治九龍半島後,在區內廣設軍營,並劃定為洋人住宅區,嚴禁華人居住。整個地域被規劃為花園城洋房區,發展成有如歐洲般的清幽恬靜環境。華人禁住令一直持續至二十世紀初,隨着香港人口急增和商業進一步發展,尖沙咀地貌開始產生了變化。
直至一、二十年代 火車總站啟用,以及半島酒店1928年12月11日開幕,尖沙咀搖身一變成為了重要遊客區與交通樞紐。多年來,區內發展與
九廣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天星小輪在1888年開始運作,碼頭外為九廣鐵路(英段)
尖沙咀總站,遺址在現今香港文化中心一帶,後來落成的鐘樓更成為香港重要地標之一。1920年代,香港巴士服務開始形成,尖沙咀天星碼頭外的巴士總站更是九龍半島早期巴士總站,歷年來有不少照片均以碼頭、鐘樓與總站為背景。
二戰後1950年代,來往各區的交通網絡漸趨發達,促使尖沙咀朝著商業方向發展,各級酒店和商店也相繼湧現。1954年,霍英東以113萬元從何東家族手上購買區內一幅地皮,三年後建成香檳大廈,分層單位價錢為3萬多至5萬多元不等,迅即售罄,成為一時佳話。當時尖沙嘴以三層高豪宅為主,香檳大廈成為區內第一幢高樓大廈[2]。
自1960年代開始,尖沙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1963年,九龍倉獲得港府資助,幾第一號碼頭重建為樓高4層的海運大廈,集郵輪碼頭與商場於一身的建築物於1966年開幕。隨後,九龍倉再將部分地段改建為海運戲院與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從此,尖沙咀奠定了重點遊客區地位,並為七、八十年代高速發展打下了穩固基礎。
到了1970年代,政府將原有九龍車站遷往紅磡暢運道現址,並發展尖沙咀東部海岸,打造成全新「尖沙咀東」商業區,使之與舊有彌敦道兩旁傳統商業區有所區別。隨後,原有尖沙咀鐵路軌道拆卸,陸續改建為新世界中心、香港太空館、香港文化中心等。另一方面, 地鐵
修正早期系統沿彌敦道興建,並於1979年通車,設有
尖沙咀站。
時至今日,尖沙咀已發展成香港主要商業區、旅遊景點及購物中心,彌敦道及廣東道一帶名店林立,多間著名酒店也設於尖沙咀,包括半島酒店、馬哥孛羅香港酒店等,也是九龍半島主要交通樞紐之一。
道路網絡[]
尖沙咀是九龍半島主要交通樞紐之一,骨幹道路有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和廣東道,而尖沙咀碼頭總站是區內主要巴士總站之一,往返尖沙咀東和紅磡也多途經前述道路,每段時間都相當繁忙。[3]
由於彌敦道與佐敦道路面設計問題,佐敦道東行方向不可右轉往彌敦道,彌敦道北行方向也不可左轉往佐敦道,因此西九龍公路進入尖沙咀的車輛多途經廣東道及梳士巴利道,而往新界方向則途經彌敦道北行、眾坊街及上海街前往佐敦道。
柯士甸道是非專營巴士和專綫小巴的熱門通道之一,也是尖沙咀主要道路之一。然而,車輛不能從彌敦道轉入柯士甸道,彌敦道以東的一段柯士甸道平日沒有專營巴士行駛;每逢香港體育館大型活動結束後,九巴多條散場特別路線便取道柯士甸道及柯士甸道西,快速前往新界目的地。
中港城以南的一段廣東道是單向行車,由梳士巴利道北行前往廣東道的車輛必須途經九龍公園徑,九巴271線往西九龍站方向亦是如此。
受公共小型巴士政策影響,雖然尖沙咀於1973年發展已十分成熟,公共小巴不准駛進佐敦道以南範圍,成為唯一禁止紅色小巴經營的舊區。直至1979年4月23日,九龍首批專綫小巴路線投入服務,尖沙咀小巴服務終於誕生,其總站集中在漢口道、亞士厘道和海防道一帶。[4]
每逢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大型活動舉行期間,尖沙咀區內多條道路都會臨時封閉,包括彌敦道尖沙咀段、梳士巴利道、廣東道和九龍公園徑,所有以尖沙咀為總站的巴士路線須臨時縮短至[[|佐敦]]或尖沙咀東加連威老道,途經尖沙咀的巴士路線也須臨時改經佐敦道或柯士甸道。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