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市中心(Tseung Kwan O Town Centre),位於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中南部,調景嶺以東,坑口之西南,寶林以南,多個大型屋苑圍繞 港鐵將軍澳站而建,近年樓群更逐步向南面海濱推進。
作為將軍澳新市鎮心臟地帶,市中心分為三個主要區域[1],第一區域是自1998年起逐漸形成的住宅區——位於唐明街以北的尚德邨與廣明苑,因此居民普遍稱這區為「尚德」(Sheung Tak);第二區域為毗鄰富康花園和唐明苑。至於唐德街以南一大片發展中土地,是為第三區域,其中寶邑路南面的「市中心南」(Town Centre South),又稱為「市中心擴展區」(Town Centre Extension),要待至千禧年才開始大規模發展。
與其他新市鎮不同,將軍澳市中心在新市鎮發展較後期成形,區內商業、社區及康樂設施奇缺,不符合「市中心」定義,鮮有居民稱之為「市中心」,多沿用「尚德」。位處發展良久的寶林和坑口南面的市中心,一度被視為將軍澳南;現時,將軍澳南普遍指日出康城及工業邨等地。
歷史[]
早在1980年代開始規劃將軍澳新市鎮起,市鎮中心位置已定為調景嶺與坑口之間的填海區。1984年新市鎮藍圖中,將軍澳市鎮中心會實施人車分隔,設有約五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分佈於「經美化的廣場」連結的三層商業綜合中心之中,附設裁判司署、文娛中心、圖書館、中央郵政局和政府部門辦事處,成為區內「商業、社交與文化活動的中心」。市鎮中心住宅區預計容納十六萬五千人,除了巴士總站和 地下鐵路
車站外,當局亦建造渡輪碼頭,提供往返港島的飛翔船服務,使市鎮中心成為新市鎮對外門戶。[2]
作為將軍澳新市鎮首個開發地區,早年多項主要社區設施皆設於寶林(包括圖書館、游泳池和體育館),加上毗鄰大型商場新都城中心,居民普遍視寶林為將軍澳的中心點。即使將軍澳市中心後來急速發展,其地位亦遠遠不及寶林和坑口,徒具「市中心」之名而無其實。
事實上,將軍澳新市鎮真正的「市中心」,是1980年代末填平將軍澳灣所得土地,要到世紀之交才逐漸成形,最終發展方案與昔日概念大相逕庭。
市中心北[]
當局首先發展市中心北區,興建公屋尚德邨、居屋廣明苑、寶明苑、唐明苑和富康花園。
拓展署於1994年7月1日刊憲,公布進行市中心北區道路工程,包括延長寶順路和寶康路,以便為上述房屋發展地帶提供通道,以及興建一條道路連接寶康路和延長後的寶順路,為寶林與靈實醫院提供較直接道路。[3]
由於唐明街一帶遠離配套較完善的寶林與坑口,將軍澳不少指示前往「市中心」的路牌,須註明「市中心(尚德)」[4],方便駕駛者識別。
市中心南[]
寶邑路以南地段是一幅新填海土地,屬「市中心擴展區填海工程第2階段」,工程於2000年6月30日展開,並於2004年1月7日完成[5]。政府將這20公頃的新填地名為「市中心南」(Town Centre South),規劃為第65、67及68區。自填海工程完竣後,市中心南已發展區僅限於最東端的「65區」(Area 65),除了2001年入伙的寶盈花園以及其南面兩所學校——播道書院和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外,大部分地方久久未有發展,閒置多時。
進一步發展[]
為了進一步發展將軍澳市中心,港府於2001年建議在市中心南對出的將軍澳灣填海75公頃,以改善將軍澳巿區設計,使土地用途更趨平衡;亦可解決休憩用地,以及政府與社區設施不足的情況[6]。當局繼而於2002年5月24日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期間進行了三次公眾諮詢,市民普遍要求減少市中心南部發展密度,同時反對再進一步填海以作房屋發展。
2005年12月完成的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建議,在市中心以南尚未發展地區作高質素的中密度商住發展,以容納約25,000人,並建立文娛區,內設政府、團體或社區用地設施和休憩用地[7]。報告詳述當局應善用市中心南部新發展區帶來的契機,建立創新並別具一格的海旁區,利用附近郊野公園和將軍澳灣天然景觀,凸顯該區獨特面貌。未來的市中心南規劃為中密度商住發展區,廣建低層附設零售、食肆、消閒和娛樂設施的「優質住宅」,同時闢建由 將軍澳地鐵站伸延至海旁,兩旁設咖啡店、商店等零售設施的行人專用「中央大道」;西部闢設「文娛區」,設大會堂、政府辦事處、圖書館和文物中心。海濱區原先規劃的道路全數取消,改為建設海濱公園和提供水上活動設施的河畔公園,以實踐人車分隔,務求將當地發展為「富有吸引力、更有生氣的海濱地帶」。[8][9]
就此,政府2005年制定了市中心南部、調景嶺和百勝角新發展區建議發展大綱圖,為日後土地用途規劃和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提供指引;為了回應市民對市中心屏風樓的關注,市中心南部地積比率由6.5倍降至2-5倍,物業高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10]。發展大綱圖完成之時,當局預料市中心南住宅用地最快可於2007年推出應市[10],兩年後刊憲宣布開展市中心南與調景嶺南部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11],至2012年9月完工。[12][13]
私人屋苑匯聚[]
市中心南12幅私人住宅地皮自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經過3年多時間,已先後售出,合共提供超過7,400個單位[14]。不過政府於2012年6月建議略為放寬其中四幅位於怡明邨對開住宅用地的地積比率,由之前2至3倍,放寬至2.4到5倍[15],並於2013年1月獲城規會通過。
歷經多年精心打造,市中心南大片屋苑群終於逐漸成形。位處中央大道與毗鄰 將軍澳站的天晉II,已於2014年9月入伙,對面為2017年3月入伙的天晉IIIA及IIIB;中央大道另一邊建有The Parkside及嘉悅,分別於2016年9月及11月開始交樓。市鎮廣場兩側為2018年1月入伙的海天晉[16],以及2016年12月入伙的帝景灣。海濱公園兩旁,分別為藍塘傲及Capri;怡明邨對面為Savannah,而播道書院前方為海翩匯,以及市中心南最後一個私人住宅Monterey。海翩匯與Savannah之間的土地,現正興建兩幢13及27層高居屋雍明苑,預計2020年落成。[17]
12個私人屋苑共涉及7,820伙,按平均每戶居住3人粗略推算,4年內令將軍澳區人口增加2.3萬人[18],令區內文康設施更顯匱乏。早在八十年代將軍澳發展計劃經已提出,並於可行性研究中重提之市中心南文娛區、中央大道和市鎮廣場[19],至今進展緩慢。其中市鎮廣場和中央大道由原本計劃在2018年內動工,2021年完工[20],因納入特首梁振英2017年施政報告內的「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令項目將要多等時日才可上馬[21][22][23]。至於第67區文娛用地,政府早於2005年已預留土地擬用作興建大會堂,卻一直只聞樓梯響;2011年開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現正於前牛頭角下邨用地興建東九龍文化中心為由,將大會堂改劃為文娛中心。政府目前計畫在第67區土地興建文娛設施、2棟部門專用大樓及2棟部門聯用大樓,將會用作重置灣仔海旁三座政府辦公大樓(即告士打道入境事務大樓、稅務大樓,以及港灣道灣仔政府大樓)的政府辦公室。[24]
耗資2億元的將軍澳南海濱長廊率先於2012年6月啟用,全長約2公里,北端建有一條140米長的跨海橋,連接怡明邨及康城站;而佔地達1.6公頃將軍澳海濱公園則於2013年11月啟用,由怡明邨伸延至調景嶺。
道路網絡[]
將軍澳市中心北(尚德)由寶順路、環保大道及寶邑路包圍。寶順路及環保大道直接連接將軍澳隧道公路,方便車輛快速經將軍澳隧道前往九龍市區。而除寶康路外,市中心北的街道俱以「唐」字起首,包括唐明街、唐德街、唐俊街及唐賢街,均有巴士行走。
在千禧年代,寶邑路以南的將軍澳市中心南部的建築物寥寥可數,只有私人機構參建居屋屋苑寶盈花園、數所學校及高爾夫球場。為配合市中心南部發展,政府於2008年4月25日就將軍澳市中心南部道路工程刊憲[25],把市中心南北兩面連接起來。唐俊街和唐賢街跨過寶邑路至善街則為橫貫市中心南的東西向街道,與唐俊街和唐賢街的延伸部分十字交錯。
為實踐「還海濱於行人」的人車分隔理念,早年擬在市中心南海濱興建的道路,已隨同由至善街連接康城路的行車大橋一併取消,由供行人和單車使用的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取代。
將藍隧道與跨灣連接路[]
將軍澳下一階段的發展,會集中於寶邑路以南市中心一帶,以及將軍澳東南部環保大道沿路地方,例如百勝角、第85區和第86區(日出康城)等。就此,《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建議興建新的對外道路網,包括將軍澳–藍田隧道和跨灣連接路,以應付將軍澳長遠交通需要。根據《研究》所作的交通影響評估,如不增建對外道路網絡,日後將軍澳隧道的交通便會嚴重擠塞。
將軍澳–藍田隧道與啟德發展區興建中的T2主幹路及中九龍幹線,將結合成為策略性道路網——6號幹線,是貫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快速公路;這條策略性主幹道路亦可紓緩中、東九龍道路網現時的交通繁忙情況,並減輕這些地區的相關環境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建造將藍隧道時不一併興建跨灣連接路,這些新發展和將軍澳工業邨等等現有土地用途所產生的交通量,會令環保大道沿途路口和將軍澳市中心的交通不勝負荷。跨灣連接路建成後,會紓緩環保大道和將軍澳市中心其他道路的預期交通擠塞情況。此外,往返將軍澳東南部工業區頻繁的對外交通,亦可繞過將軍澳市中心行走,盡量減低對將軍澳住宅區在交通和環境方面的負面影響。[26]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將軍澳不正常沉降〉(第10與12頁),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2000年11月21日。
- ↑ 新界拓展署,《將軍澳》,1984年。
- ↑ 〈將軍澳道路工程配合市中心發展〉,政府新聞公報,1994年7月1日。
- ↑ Google Map:環保大道迴旋處近寶邑路路牌
- ↑ 香港工程寶庫:將軍澳發展計劃第3期-市中心擴展區餘下填海工程第2階段及相關的主要渠務工程
- ↑ 〈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2001年12月12日。
- ↑ 〈將軍澳南基礎設施工程刊憲〉,政府新聞網,2009年5月15日。
- ↑ 〈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第三階段公眾諮詢〉,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2004年1月27日。
- ↑ 土木工程拓展署、規劃署,〈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西貢區議會討論文件],2005年5月。
- ↑ 10.0 10.1 〈將軍澳南降低發展密度〉,《蘋果日報》,2005年5月31日。
- ↑ 〈將軍澳南基礎設施工程刊憲〉,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09年5月15日。
- ↑ 土木工程拓展署,〈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將軍澳市中心南及調景嶺的基礎設施工程〉。
- ↑ 香港工程寶庫,〈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將軍澳市中心南及調景嶺的基礎設施工程〉。
- ↑ 〈將軍澳兩萬伙等出籠〉,《蘋果日報》,2013年8月3日。
- ↑ 〈建議略為放寬將軍澳市中心南部四幅供出售用地的發展限制〉,西貢區議會,2012年11月6日。
- ↑ 〈將軍澳南臨海優質住宅及商場項目海天晉入伙 單位用料及配套昇華創造寫意生活品味〉,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新聞稿,2018年2月6日。
- ↑ 〈將軍澳第65C2區資助出售房屋發展計劃〉,西貢區議會,2015年7月7日。
- ↑ 〈將軍澳人口多過冰島〉,《蘋果日報》,2017年2月13日。
- ↑ 〈將軍澳第66及68區地區休憩用地發展範圍〉,西貢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2011年3月15日。
- ↑ 將軍澳66 68區休憩用地預計2018年動工 要求興建地下停車場,西貢區議員陸平才網站。
- ↑ 將軍澳第66及68區地區休憩用地發展範圍 (修訂方案),西貢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2017年7月11日
- ↑ 〈將軍澳南新公園冇緩跑徑 康署指或惹嘈音 區議員:跑姿嘈到人?〉,香港01,2017年7月23日。
- ↑ 〈將軍澳文康設施等了又等〉,《蘋果日報》,2018年2月7日。
- ↑ 〈將軍澳67區興建新政府大樓諮詢文件〉(內含市中心南海旁其中9個私人屋苑分佈圖),西貢區議會SKDC(M)文件第1/17號,2017年1月3日
- ↑ 〈將軍澳市中心南部及調景嶺道路工程刊憲〉,政府新聞公報,2008年4月25日。
- ↑ 823TH號工程計劃 –將軍澳 –藍田隧道、822TH號工程計劃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8年6月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西貢區道路列表 | |
---|---|
西貢市中心、對面海、 大網仔、北潭涌、糧船洲 |
普通道、西貢鄉事會里、西貢大街、西貢正街、西貢道、西橫巷、德隆前街、西貢海傍街、西貢海傍廣場、西貢醫局街、油麻莆街、市場街、橫街、萬年街、年春街、宜春街、灣景街、沙咀街、惠民路、福民路、親民街、敬民街、翠塘路、灰窰里、康年徑、康定路、康村路、康健路、康富路、華福街、華歡街、華容路、美裕街、美福街、美源街、美德街、木棉山路、竹洋路、龍尾村路、山寮下路、大網仔路、西沙路、鳳秀路、早禾路、仁義路、武英路、志輝徑、北潭路、西貢萬宜路、西貢西灣路 |
蠔涌、白沙灣、菠蘿輋 | 西貢公路、新西貢公路、南圍路、南邊圍路、窩美紅棉路、莫遮輋路、響鐘路、蠔涌路、蠔涌北路、蠔涌村(各巷)、界咸路、大藍湖路、鹿祥路、鹿尾村路、鹿尾里、慶徑石路、白沙灣街、滘西新村路、孟公窩路、大涌口路、打蠔墩路、上圍里、輋徑篤路、北港路、北港坳路、躉場路、菠蘿輋路、菠蘿輋徑、甲邊朗上里、甲邊朗中里、甲邊朗下里、南山里、徑棚下路、隔坑墩路 |
飛鵝山、井欄樹、壁屋、 大埔仔、銀線灣、孟公屋、清水灣 |
清水灣道、飛鵝山道、飛霞路、飛雲路、嵐霞路、百花林路、炭山路、甘澍路、嘉澍路、白石窩新村路、白石臺路、忠賢里、碧翠路、壁屋村路、竹角路、大學道、銀影路、銀湖路、銀臺路、銀岬路、銀巒路、銀綫灣道、銀星徑、銀泉徑、安寧徑、翡翠里、寶石里、碧沙路、亞公灣路、孟公屋路、坑口永隆路、大坑口路、小坑口路、柏濤徑、曉波徑、下洋路、下洋新村路、兩塊田上路、兩塊田下路、檳榔灣路、相思灣路、龍蝦灣路、茅圃路、容容路、志盛路、大坳門路、大環頭路、布袋澳村路 |
坑口、百勝角、工業邨、 日出康城 |
坑口道、影業路、昭信路、田洲路、銀澳路、重華路、培成路、培成里、常寧路、寶寧路、寶寧里、寶順路、集福路、庭和里、寓安里、文曲里、名成街、環保大道、蓬萊路、蓬萊徑、百勝角路、石角路、康城路、環澳路、駿日街、駿昌街、駿昇街、駿光街、駿盈街、駿才街、駿宏街、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
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 | 靈實路、靈康路、寶琳南路、寶康路、寶順路、寶邑路、景嶺路、翠嶺路、翠嶺里、翠善街、至善街、彩明街、唐明街、唐俊街、唐德街、唐賢街、嶺光街、勤學里、澳景路 |
寶林、翠林、魷魚灣、 馬游塘、茅湖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