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路(Tin Ping Road),顧名思義,位於新界北區上水天平山村,東始馬適路近皇府山車輛出入口,經過安盛苑、天平商場、天平邨巴士總站、龍琛路/通往安國新邨未命名路交界、上水游泳池停車場出入口、通往奕翠園未命名路、鳳南路近鳳溪護理安老院、翠麗花園、建造業議會訓練學院上水訓練中心、鳳南路近鳳南里路口、上水消防局、鳳溪幼稚園,西迄馬會道近上水鄉大元村/興仁村通道。
全長1.3公里的天平路,道路兩旁種滿了近400棵大葉榕,構建綠影處處的林蔭大道。
歷史[]
當局在1983年1月招標,承投整理石湖墟一幅面積約 13 公頃土地的工程,以供日後興建公共屋邨之用[1]。天平邨發展藍圖規劃之初,屋邨以南一段馬會道已有多條巴士路線駛經,邨內巴士總站定位作輔助角色。天平邨第一期3座Y型樓宇於1986年入伙,而包括購物商場和旁邊的巴士總站在內的第二期卻未能同步落成。
1989年5月19日起,天平邨巴士總站劃為專營巴士以外其他車輛禁區[2]。為配合居民入伙後的交通需求,運輸署於9月建議開辦70號A短程巴士綫來往天平邨與太平邨,途經上水火車站[3]。北區首條空調巴士路線270號於11月27日投入服務,天平邨巴士總站亦正式啟用。
屋宇地政署於1992年1月3日刊憲命名北區道路,其中馬會道至天平東面一條未命名道路的一段獲命名為「天平路」[4]。
九巴270線2004年5月9日起改為來往天平邨及翠麗花園的循環線,當局在天平路東行建造業訓練局上水訓練中心對面增設巴士站,方便翠麗花園第3、4座居民及附近學校上學的學生[5]。受現場環境所限,有關方面只能在路旁樹槽闢出空間設置巴士站,導致乘客候車範圍比一般巴士站狹窄,初期更不設候車亭。由於車站停車位置不足以容納雙門巴士同時利用上落車門上落客,九巴一度作出特別調配安排,全線派出單門巴士。[6] [7]
隨著九巴單門巴士陸續退役,270線車隊已於2012年2月更換為雙門巴士,不過巴士站擴建工程暫未落實[8]。為遷就車站狹窄設計,當雙門巴士駛至該站時,車長只會開啟上車門,先讓車上乘客落車,然後讓候車乘客登車。
到2014年9月,270線改以翠麗花園為總站,而天平路上水訓練中心對面車站成為首個中途站,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乘客在該站落車,上述巴士調配安排從此不再適用。
道路平面圖[]
交通意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石湖墟工程招標,政府新聞公報,1989年9月19日
- ↑ 上水交通措施,政府新聞公報,1989年5月17日
- ↑ 北區交通運輸委員會明討論交通服務發展,政府新聞公報,1989年9月19日
- ↑ 第64號公告〈屋宇地政署:街道命名〉,《香港政府憲報》第134卷第1期,1992年1月3日;同日刊憲的北區道路尚有寶石湖路、彩園路、寶運路、掃管埔路及百和路。
- ↑ 九巴新聞稿:《九巴270線更改為循環線服務》
- ↑ 香港巴士論壇 - 〔轉載〕九巴B7RLE出牌消息
- ↑ HKiTalk - 九巴Volvo B7RLE 出牌消息
- ↑ 曾是同樣設計的270線天平路「鳳南路」分站,已於2011年9月展開並完成擴建工程,詳見:九巴路線 270 鳳南路分站工程展開,hkitalk.net。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北區道路列表 | |
---|---|
上水、石湖墟 | ![]() |
上水圍、大頭嶺、 雞嶺、丙崗 |
文錦渡路、馬會道、寶石湖路、寶運路、祝運街、卓運街、新寶街、嘉富坊、彩暉街、彩發街、彩順街、彩園路、百和路、保健路、保平路、保榮路、衛和街、衛平坊、掃管埔路、吉祥街、裕泰路、維翰路、清曉路、清城路、丙岡路、上水東慶路、上北村(各巷)、下北村(各巷)、大元村(各巷)、中心村(各巷)、門口村(各巷)、莆上村(各巷)、圍內村(各巷)、興仁村(各巷)、大頭嶺(各巷) |
蕉徑、古洞、 河上鄉、馬草壟 |
![]() |
羅湖、文錦渡、 打鼓嶺、坪輋 |
羅湖道、沙嶺道、缸瓦甫路、虎地㘭道、文錦渡路、新屋嶺(各巷)、蓮麻坑路、坪輋路、坪原路、五洲路、五洲南路、孔嶺北路、禾徑山路、香園圍公路、長山隧道、沙頭角公路 - 馬尾下段 |
沙頭角、鹿頸、 烏蛟騰、吉澳 |
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禾坑段)、沙河路、山咀村路、順興街、順隆街、順平街、順昌街、新樓街、車坪街、中英街、鹿頸路、新娘潭路、烏蛟騰路、祠心路、吉澳大街、吉圍徑、澳背塘徑 |
皇后山、鶴藪、 聯和墟、安樂村 |
皇后山徑、布格仔路、鶴藪道、流水響道、道揚路、凱榮路、龍馬路、龍峻路、萃雲路、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聯和道、聯安街、聯捷街、聯昌街、聯盛街、聯興街、聯發街、聯富街、聯益街、和泰街、和滿街、和豐街、和隆街、和睦路、粉嶺樓路、馬適路、安居街、樂業路、業和街、業豐街、安福街、居適街、樂東街、安全街、安樂門街、樂天街、樂鳴街、樂和街、業暢街、居達街、粉嶺繞道 |
粉嶺、和合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