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咀(Tai Kok Tsui),位處九龍半島油尖旺區西部,界限街與聚魚道以南、荔枝角道、塘尾道與渡船街以西、麗翔道以北地域,混合了舊區唐樓群及填海區摩天大廈,為九龍其中一個特色地區。西九龍公路一般被視為大角咀新舊區分界。
歷史[]
「大角咀」名字,意味著這地方原是九龍半島內陸伸延到海中的一塊陜長土地。在西面海岸有一條名為 「福全鄉」 的小村落,大約涵蓋今日福全街、大角咀道、通州街、界限街部分地段,是香港早期一個較大規模的的聚居地。
1860年代後期,政府將大角咀西部海岸一帶土地批予大同船塢公司發展「大同船塢」,成為當時香港其中一個主要造船廠。在往後幾十年間,區內人口及工業活動日趨頻繁,大角咀逐漸成為一個混合工業及住宅用途的主要市區用地。
自1900年代初,政府在大角咀進行一系列填海計劃,為不斷增加的人口提供更多土地。填海工程令原有海岸線消失,船塢行業活動亦逐漸減少,大同碼頭在1972年關閉及重建為住宅物業「大同新邨」。
座落櫻桃街海旁的大角咀碼頭,於1972年4月23日啟用,取代位於旺角山東街的旺角碼頭。全新大角咀碼頭對開設有巴士總站、小巴總站、的士站和公眾上落客區。
西九龍填海[]
受機場核心計劃西九龍填海工程影響,大角咀碼頭需要於1992年年底前拆卸[1],使填海工程能於1993年1月在大角咀海旁區施工。有鑑於此,油蔴地小輪於1992年6月1日停辦大角咀至中環線;巴士總站繼續如常運作,直至1995年5月8日正式停用,由填海區的臨時巴士總站取代。
在大角咀進行的新一輪大型填海計劃,提供土地作基建及相關設施,包括西九龍公路、 機場鐵路
奧運站、奧海城住宅及商業發展項目等。這部份新填海地段提供契機,多個設計新穎及管理優質的私人屋苑拔地而起,與集中在深旺道和塘尾道之間的破舊唐樓及工業樓宇的社區面貌有很大差別。
如今,工業大廈主要集中在大角咀北面,新式及大型零售與商業樓宇則匯聚大角咀西面新填地,鄰近港鐵 奧運站。由於大角咀毗鄰旺角娛樂購物消閒集中地,近年區內亦興建了多間經濟型酒店,吸引旅客入住。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立法局參考資料摘要:渡輪服務條例(香港法例第104章)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在一九九二年停辦兩項專利渡輪服務,布政司署運輸科,1992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