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道(University Road),位於新界西貢區大埔仔香港科技大學,北始清水灣道迴旋處,經過門牌一號教職員宿舍、傲瀧北面出入口,南達香港科技大學北閘迴旋處。
佔地60公頃的科大校園座落大埔仔,東面濱臨牛尾海,雖遠離煩囂市區,卻沒有鐵路直達。校園南閘與北閘分別設有巴士總站,分流前往不同目的地的乘客。除此以外,計程車可經北閘進入校園私家路,並於大學廣場迴旋處科大紅鳥雕塑旁上落客。
歷史[]
政府於1987年1月13日宣布,選址大埔仔高希瑪軍營舊址興建第三間大學。原址地盤經已整理和敷設輔助設施,可供迅速動工。該址鄰近觀塘工業區,可與工商界建立聯繫。將軍澳隧道和第二條過海隧道的興建,確保大學交通便利。[1]
第三間大學籌備委員會從 114 份建議書中,選出新大學命名為「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大」(HKUST)於1989年4月成立,而校園第一期工程於1990年11月30日平頂[2],翌年8月完成,並於10月2日正式開課[3];開校慶典緊接於10月10日舉行,由港督衛奕信爵士主持揭幕儀式。[4]
科大進駐清水灣校園之前,城巴主動向校方提出開放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水灣電視城員工巴士路線628號予科大教職員及學生乘坐。經科大校方與無綫管理層商討後,有關安排於1991年9月2日起實施,當時學生及教職員可分別向學生事務處(SAO)或部門經理購買車票本,用作繳付車資。
座落將軍澳工業邨駿才街的將軍澳電視廣播城在2003年10月12日正式開幕,無綫清水灣電視城完美謝幕,628線亦不再繞經科大,師生乘搭該路線之安排亦隨之告終。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第三間大學命名香港科技大學 將建於埔仔高希瑪軍營舊址,政府新聞公報,1987年1月13日
- ↑ 霍德爵士主持科技大學平頂禮,政府新聞公報,1990年11月30日
- ↑ 新聞稿,香港科技大學,1991年10月10日
- ↑ 港督主持科大開校慶典,政府新聞公報,1991年10月10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西貢區道路列表 | |
---|---|
西貢市中心、對面海、 大網仔、北潭涌、糧船洲 |
普通道、西貢鄉事會里、西貢大街、西貢正街、西貢道、西橫巷、德隆前街、西貢海傍街、西貢海傍廣場、西貢醫局街、油麻莆街、市場街、橫街、萬年街、年春街、宜春街、灣景街、沙咀街、惠民路、福民路、親民街、敬民街、翠塘路、灰窰里、康年徑、康定路、康村路、康健路、康富路、華福街、華歡街、華容路、美裕街、美福街、美源街、美德街、木棉山路、竹洋路、龍尾村路、山寮下路、大網仔路、西沙路、鳳秀路、早禾路、仁義路、武英路、志輝徑、北潭路、西貢萬宜路、西貢西灣路 |
蠔涌、白沙灣、菠蘿輋 | 西貢公路、新西貢公路、南圍路、南邊圍路、窩美紅棉路、莫遮輋路、響鐘路、蠔涌路、蠔涌北路、蠔涌村(各巷)、界咸路、大藍湖路、鹿祥路、鹿尾村路、鹿尾里、慶徑石路、白沙灣街、滘西新村路、孟公窩路、大涌口路、打蠔墩路、上圍里、輋徑篤路、北港路、北港坳路、躉場路、菠蘿輋路、菠蘿輋徑、甲邊朗上里、甲邊朗中里、甲邊朗下里、南山里、徑棚下路、隔坑墩路 |
飛鵝山、井欄樹、壁屋、 大埔仔、銀線灣、孟公屋、清水灣 |
清水灣道、飛鵝山道、飛霞路、飛雲路、嵐霞路、百花林路、炭山路、甘澍路、嘉澍路、白石窩新村路、白石臺路、忠賢里、碧翠路、壁屋村路、竹角路、大學道、銀影路、銀湖路、銀臺路、銀岬路、銀巒路、銀綫灣道、銀星徑、銀泉徑、安寧徑、翡翠里、寶石里、碧沙路、亞公灣路、孟公屋路、坑口永隆路、大坑口路、小坑口路、柏濤徑、曉波徑、下洋路、下洋新村路、兩塊田上路、兩塊田下路、檳榔灣路、相思灣路、龍蝦灣路、茅圃路、容容路、志盛路、大坳門路、大環頭路、布袋澳村路 |
坑口、百勝角、工業邨、 日出康城 |
坑口道、影業路、昭信路、田洲路、銀澳路、重華路、培成路、培成里、常寧路、寶寧路、寶寧里、寶順路、集福路、庭和里、寓安里、文曲里、名成街、環保大道、蓬萊路、蓬萊徑、百勝角路、石角路、康城路、環澳路、駿日街、駿昌街、駿昇街、駿光街、駿盈街、駿才街、駿宏街、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
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 | 靈實路、靈康路、寶琳南路、寶康路、寶順路、寶邑路、景嶺路、翠嶺路、翠嶺里、翠善街、至善街、彩明街、唐明街、唐俊街、唐德街、唐賢街、嶺光街、勤學里、澳景路 |
寶林、翠林、魷魚灣、 馬游塘、茅湖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