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道(University Drive),位於港島中西區半山區香港大學,東始門牌1號校長寓所外、即旭龢道交界,經過柏立基學院、研究生堂,西達厲樹雄科學館對開。
歷經多年發展,香港大學除了般咸道及薄扶林道對上山坡的本部校園外,還有南區薄扶林沙宣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薄扶林道沿線學生活動設施等,成為全港最具規模的大專學府。
歷史[]
1907年,時任港督盧押倡建香港大學,獲大企業、本地及海外華人領袖廣泛支持,瞬即募集充足經費,其中麼地爵士捐出15萬元作為興建校舍用途。3年後,港大第一座教學樓(即現時本部大樓)於1910年正式奠基[1]。當時麼地在尖沙咀發展地產,同時對港大多次捐款,總額超過28萬,對港大成立功不可沒。1912年3月11日,香港大學隆重開幕。
位處旭龢道及大學道的交界處的校長寓所乃第二代,寓所現時除了供港大校長入住外,亦會邀請教職員到場聚餐。校長寓所花園的地標是一座重23噸的海防大炮,大炮於1948年在域多利炮台舊址發現,曾於1890至1911年間保衞香港防止外敵入侵。[2]
公共交通服務[]
香港大學巴士服務可追溯至1933年,中華巴士取得香港島巴士專營權後,開辦了3號及4號線往返大學堂巴士總站,而7號線亦途經港大。巴士總站位置大約在今天薄扶林道及般咸道交界處附近。
政府於1963年公布選址瀑布灣興建華富邨,來往港島北部及南區的巴士路線加強服務,大學堂總站的角色隨後被蒲飛路巴士總站取代。時至今日,取道薄扶林道來往南區的巴士路線大部分均途經港大本部。除此以外,校園東面般咸道和南面旭龢道亦有巴士路線來往各區。
爭論多年的 港鐵
西港島綫2014年12月28日通車,
港島綫從
上環站延伸至
堅尼地城站,中途設
香港大學站,
車站配備升降機供市民往返香港大學和周邊地區,使區內交通更為便捷。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香港大學獲拜火教送贈麼地銅像,香港大學新聞稿,2002年6月13日
- ↑ 古蹟辦倡中上環3幢唐樓列三級歷史建築,成報,2019年6月7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