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美菲路(Smithfield),位於香港島中西區堅尼地城,北始堅彌地城新海旁/城西道交界,經過堅尼地城消防局、吉席街、厚和街、輝豪酒店、卑路乍街、美菲閣、石山街、士美非路市政大廈、科士街、堅尼地城站小巴總站出入口、蒲飛徑、嘉輝花園、蒲飛路、時美閣、龍華街迴旋處,南迄道路盡頭的士美菲園。
因應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當局在時美閣以南建造「士美菲路延長段」,將道路延伸至摩星嶺道/薄扶林道交界。
歷史[]
早在十九世紀,港島東西各有一屠房,直至1874年東區發展,隨即將東區屠房與西區屠房合併。1894年左右,位於士美菲路附近的屠場和豬羊欄投入服務。
經歷逾百年運作,西環牛房於1986年關閉。當時堅尼地城地區內缺乏休憩場地,區議會決定在牛房用地永久發展之前,改建為「士美菲路臨時公園」。
事實上,政府早已預留牛房用地用作興建「士美菲路聯用大樓」,預計1993年12月完成[2]。基於資源分配問題,當局延至1993年正式收回土地興建市政大樓,以安置北街的大牌檔、小販和路邊攤檔。
延伸路段[]
為了改善西區交通情況,及容納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後額外增加的車流量,政府於1993年10月15日刊憲,公布興建一條760米長的雙程區域幹道,連接現有士美菲路和薄扶林道,橫過薄扶林道的行車與行人隧道,以及建造接駁摩星嶺道和薄扶林道的高架道路。[3]
經過公眾諮詢程序,當局於1994年5月18日公布修訂計劃,將連接薄扶林道和摩星嶺道的高架道路定線向西移,以保留區內林地;堅尼地城游泳池外的行人徑亦會擴闊,以容納上落貨物活動[4]。1995年2月18日,保華建築有限公司奪得總值2.84億元的工程合約,士美菲路延長段——連接路工程隨即展開。[5]
結果,士美菲路延長段於1998年1月通車,雙程行車隧道全長約150米,貫穿薄扶林道並接駁摩星嶺道交界。
堅尼地城站小巴總站[]
按西港島綫2009年定案,政府委託港鐵公司在士美菲路近科士街興建 堅尼地城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擬設四組平行式月台與停車處供專營巴士、專綫小巴及的士使用,以方便市民往返
鐵路車站,令鐵路能充分達至其社會及經濟效益[6][7]。港鐵翌年修訂方案,公共運輸交匯處規模由原先約2,480平方米縮減至1,270平方米,改為只供專綫小巴、港鐵維修車輛及緊急穿梭巴士使用,以騰出空間設置休憩場地,回應區議會訴求。[8]
「堅尼地城站專綫小巴上落客區」原址是1974年10月8日落成的堅尼地城游泳池。受 鐵路工程影響,游泳池於2010年11月30日永久停用[9],
港鐵公司選址堅彌地城海旁與西祥街北交界建造新游泳池取代。[10][11]
港鐵 西港島綫於2014年12月28日通車,堅尼地城站小巴總站提早於12月25日啟用。[12][13]
道路平面圖[]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第8290號公告:地政總署〈宣布更改街道名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1卷第50期,2007年12月14日。
- ↑ 士美菲路聯用大樓,政府新聞公報,1990年7月18日
- ↑ 士美非路延長工程,政府新聞公報,1993年10月15日
- ↑ 政府通過計劃改善西區交通,政府新聞公報,1994年5月18日
- ↑ 士美非路延長段合約批出,政府新聞公報,1995年2月18日
- ↑ 港鐵公司於2009年10月8日中西區區議會會議席上播放的「西港島綫工程進展」簡報
- ↑ 西港島綫工程進展,中西區區議會文件第103/2009號
- ↑ 西區交通資訊網:西港島綫問與答
- ↑ 堅尼地城站車站擬設於較西的科士街臨時遊樂場,因該選址與擁有過百年歷史的科士街石牆樹為鄰,故在居民呼聲下將車站東移至游泳池,免對石牆樹造成影響。
- ↑ 重置堅尼地城游泳池,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地鐵西港島線,2007年3月30日。
- ↑ 西港島綫工程進展,中西區區議會文件第29/2010號
- ↑ 運輸署交通通告:〈配合西港島綫通車的新增公共運輸設施、接駁服務及票價優惠安排〉,2014-12-22
- ↑ 《交通新網絡 便捷聯繫港島西》,運輸署,2014年12月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中西區道路列表 | |
---|---|
金鐘、添馬 | 金鐘道、紅棉路、正義道、法院道、柏運道、夏慤道、德立街、樂禮街、添馬街、添華道、添美道、立法會道、龍匯道 |
中環碼頭 | ![]() |
中環 | ![]() ![]() |
上環 | ![]() ![]() ![]() ![]() |
西營盤 | ![]() ![]() ![]() |
石塘咀 | ![]() ![]() |
堅尼地城、 摩星嶺 |
城西道、西祥街、西祥街北、北街、歌連臣街、堅彌地城海旁、堅彌地城新海旁、卑路乍街、荷蘭街、西康里、西市街、山市街、石山街、士美菲路、科士街、爹核士街、均益街、厚和街、吉席街、加多近街、加惠民道、西寧街、域多利道、摩星嶺道、摩星嶺徑、薄扶林道、蒲飛路、龍華街、李寶龍路、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 |
半山區 | 干德道、寶珊道、旭龢道、大學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屋蘭士里、克頓道、巴丙頓道、漢寧頓道、聖士提反里、光景臺、興漢道、般咸道、柏道、卑利士道、堅道、西摩道、西摩臺、衛城道、衛城坊、衛城里、羅便臣道、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卑利街、些利街、己連拿利、香雪道、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梅道、蒲魯賢徑、高化利徑、馬己仙峽道、寶雲道、波老道、堅尼地道、柏寧路、歌老打路、纜車徑、纜車里、麥當勞道、雅賓利道、上亞厘畢道、下亞厘畢道、花園道、紅棉路、活倫臺、芝古臺、列拿士地臺、英輝臺、梁輝臺、太子台、ELLIOT CRESCENT |
山頂 | 山頂道、舊山頂道、夏力道、盧吉道、柯士甸山道、芬梨道、芬梨徑、賓吉道、白加道、漆咸徑、醫院徑、種植道、施勳道、普樂道、百祿徑、歌賦山道、歌賦山里、加列山道、貝璐道、堪仕達道、忌利文道、僑福道、和福道、文輝道、樂善美道、十間、薄扶林水塘道 |